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全球自然环境不断恶劣以及人口急剧膨胀的背景下,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大,世界各国被迫进入灾害频发的风险性社会。印尼政府高度重视灾难教育,2010年制定了一项“减少灾害风险”的国家战略,构建了颇具特色的灾难教育体系。该国的灾难教育确立了以提升学生灾难素养为宗旨的目标,兼顾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以及情感态度性目标;选取海啸、洪水、地震、滑坡、火灾等灾害为主要教学内容,以螺旋式分模块、分学段地组织教学内容;借助学科课程渗透、专门课程、“自我发展项目”等多样化的途径实施灾难教育;着力开发“境域化”与“多样化”的灾难教育资源。这对于我国灾难教育目标的设置、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实施模式的选择以及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哲人韦尔斯上个世纪初预言:人类历史将越来越成为教育与灾难之间的一场竞赛。言下之意,教育搞得好,我们可以战胜灾难;教育搞不好,我们可能被灾难的洪水所淹没。海瑞斯·曼讲得更加直截了当:“教育是我们唯一的政治安全。”注意,一个“唯一”,一个“政治”安全。阿富汗战乱连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对西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中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问卷调研入手,尝试探析重大疫情下中学生生命教育现状,了解生命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旨在为疫情期及以后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研究参考和数据支撑。调研结果表明,重大疫情下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整体实施情况较好,但中学生对疾病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对生命的认识还不深入;死亡教育相对缺乏;部分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有所偏差;多数学校生命教育体系尚未形成。由此提出相应建议:化危机为契机,加大疫情防护健康教育,推进生命安全教育;化灾难为素材,深度开展生命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发挥学校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构建生命教育体系,丰富生命教育形式;夯实生命教育根基,建立“三位一体”的中学生生命教育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4.
《广东教育》2003,(7):3-6
“非典”灾难突袭,广东首当其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中,我省教育系统下上齐心,各方协力,采取非常应对措施,共筑“抗非”长城,有效遏制了“非典”疫情在校园的聚集性扩散和蔓延,为全省决胜“抗非”攻坚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回眸我省教育系统半年“抗非”的历程,促人深思,令人感奋。  相似文献   

5.
课程是教育内容的基本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灾难教育的开展应该注重依托课程载体,整体规划学校层面的课程框架,精心设计具体的灾难教育课程方案,创造性地在灾难场域中展开专业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中华家教》2020,(4):16-21
在这个被新冠肺炎疫情扰乱的“超长假期”中,为了科学系统地支持家长做好孩子的疫情防护,持续培育具有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的新时代三好儿童,中国儿童中心学前教育部秉持“共情润心双格发展”的教育理念,遵循“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从卫生习惯、生命教育、生态教育、爱国教育等方面设计教育方案,通过微信群宣传指导和交流展示、家访跟进与个别化指导、微信公众号展示指导等方面创新教育方法,引导家庭和幼儿将不同寻常的经历——“疫情、灾难”视为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成长财富,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继续延续“家园共育好儿童”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家园协同,让播沖在幼儿在心中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的种子持续生根发芽,为孩子一生打好底色。  相似文献   

7.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政府和人民都经历了从无知、忽视——不知所措、反应过度——理性处理的过程。深刻反思“非典”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全社会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该从中反思教育的问题。1.“非典”初期大学生的离校返家,暴露了教育的缺失。据报道,非典初期,大学生大批离校返家。北京是疫情的重灾区,无疑,在关键时刻大学生的离校,给全国疫情的控制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的恐慌心理,这一举动对全国大局的影响可想而知。大学生是接受过最好教育的社会群体,是社会的精英。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当然要高于一般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让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遇到了严峻的考验。身处全球共生共存的时代,身处世界级别的共同体,没有一个国家和个人能够在灾难面前全身而退。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对儿童进行疫情与灾难教育,而儿童哲学正可以承担起这个责任。  相似文献   

9.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我国疫情防控教育历时近200年,在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升民众疫情防控知识素养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性的实践与探索,主要通过报刊、无线电台等媒体,传单、书籍等载体,演讲、展览、宣传游行、培训等活动进行,呈现出外发性、区域性、开放性和复杂性等基本特征。近200年的疫情防控教育历史积淀了颇多可资镜鉴的启示,譬如安全需求与心理需求是推动疫情防控教育的根本动力与内在引擎;坚持政府主导、民间参与、上下联动,疫情防控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吸收与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是疫情防控教育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径;科学的教育理念与顶层设计是疫情防控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因素等。回溯往昔的疫情防控教育史,也有不少应当引以为戒的教训,如疫情防控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不明确,盲目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疫情防控教育未能统筹兼顾,缺乏对疫情防控教育的正确认识等。通过复原疫情防控教育的“真实”历史,解读前因后果并进行客观深入剖析,从而更好地认识、影响现实乃至未来的疫情防控教育。  相似文献   

10.
“隔空”教育是用科技手段突破教育时空,数字化的教育方式。在抗击疫情延迟开学的特殊时期,学生只能在家学习。“隔空”便成了联结学校、家庭与社会,联结教师、家长与学生的新媒介。疫情之下的“隔空”教育需要努力架构其教育顶层设计,从关注学生价值教育、成才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四个维度,探索具有时代性、实效性、情感性和长远性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1.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灾难,把灾难化为教育契机,抗疫的过程又是现实的、鲜活的教学现场。走进抗疫现场,走进抗疫社会大课堂,深刻接受生命教育、生态教育、科学教育、心理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在疫情中反思,在抗疫中成长,使我们敬畏自然,珍爱生命,尊重科学,敬仰理性,遵守规则,懂得关爱,学会坚强,坚定信念,具有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学校灾难教育是灾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社会和个人的灾害抗逆力,减轻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侵蚀,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支柱之一。当此我国学校教育进入素养时代之际,学校灾难教育课程也应以素养为导向予以重新审视。当前对灾难素养的认识正逐步从关注相关知识、技能、态度,走向个体应对灾难情境的关键能力,包括对有关灾难信息的获取、理解、交流,更涵盖在灾难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灾难情境的评估、判断、决策和行动。围绕灾难素养的新内涵,学校灾难教育课程应确立指向“行动中的素养”的课程目标,跨学科、多层面的广域课程内容,体验式学习为主的多元化课程实施,为改进持续提供信息的课程评估。素养导向学校灾难教育课程的实施需要在国家政策、学校课程规划、社区家庭参与三个层面协同发力:在国家层面加强素养导向的学校灾难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指导;在学校层面提升素养导向灾难教育课程的系统化水平;在家庭社区层面推进与学校层面素养导向灾难教育课程的互补联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论述了疫情防控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包括将抗击疫情与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厚植大学生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国家的情怀;深度挖掘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感人事例和生动素材,弘扬伟大民族精神,讲好、传递好中国战“疫”故事;及时有效地开展法治教育,让法治观念与法治思维扎根在学生心中等七方面。  相似文献   

14.
尹建美 《化学教学》2005,(10):45-46
提出应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教育理念,强化《科学》中的灾难灾害与应对教育,使学生能形成对灾害灾难的正确认识、了解各种灾难灾害的应急策略,在灾难灾害面前能理智面对。  相似文献   

15.
胡莉  杜冰  姒建明 《四川教育》2020,(12):14-14
庚子春节,受疫情影响,教育部倡议“停课不停学”。“停课”为了防疫,更是阻击疫情、呵护生命;“不停学”是在非常时期的应急之举,是立足于现在的生命教育到未来的全人教育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16.
后疫情时代,培养幼儿正确的劳动观,让幼儿树立“尊重劳动”“劳动最光荣”等观念,拥有自我服务的意识,是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重点。文章从“首次入园:自我服务意识初感受”“家园同步:给予孩子充足的信任”“处处育人:做一个有心的‘懒’老师”三方面,对后疫情时代幼儿自我服务意识的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曾先林  陈霞 《四川教育》2020,(12):19-19
新冠肺炎疫情,成了阻挡师生重返校园的障碍。“学”不能停,“课”怎么上?学习内容(课程)如何安排?教学评价如何实施?有人迷茫失措,有人焦躁不安。在任何灾难与困境中,我们都能看到教育应有的状态——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静下来读书,静下来思考,静下来面对,静下来担当,静下来勇敢前行。  相似文献   

18.
国外大学生灾难教育成功的经验在于:具有强烈的灾难意识和深厚的预防文化氛围;灾难教育系统化;灾难宣传教育多渠道和教育资源形式多样化;加强灾难心理教育、死亡教育。借鉴相关国家大学生灾难教育体系的建设经验,我国应加强灾难教育,构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灾难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正值花季的孩子永远地沉睡了,但在同一场灾难中,被称为“史上最牛校长”所在的四川桑枣中学所有师生都幸免于难,这一奇迹完全得益于该校不懈的“生命教育”。这,让我们触动、让我们思考,生命不存,谈何教育!《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生命教育是这样定义的:“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让小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生命价值则是生命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人类的生活空间已真的扩展到全球范围,那么教育也就应该培养视界广阔的世界观”,“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教育任务,它是‘教育与灾难的赛跑’。”“所有学生都应该有机会通过他们的学习计划了解自己文化以外的文化,从而能够意识到人类的统一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美、英的国际意识教育都走在世界前列,三国在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和实践方式等方面既存在共性,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