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快节奏的时代呼唤"视图文化"的到来."图"极大地扩张了人类的视觉世界,越来越成为我们感受最多的文化对象;"读图"恰到好处地满足了忙碌的当代人快速获取信息及"快餐式"文化消费的需求.不管你喜欢与否,"读图时代"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阅读.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不断进步与普及,给"网络神曲"提供了迅速走红的契机,也使得"网络神曲"更多地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网络神曲"实现了全民参与和全民狂欢,也极大地颠覆了传统的话语体系.文章针对这种现象,运用传播学理论,对"网络神曲"走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神曲"热提出了一些冷思考.  相似文献   

3.
大约在十六七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认为应该对结构助词"的""地""得"三字,实行精兵简政,凡需要用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地处,全都用"的"字,停止"地""得"二字作为结构助词的使用职能.然而没有发出,后来就丢失了.想法依旧存在,而且不时叠动,这里旧话重提.  相似文献   

4.
方汉奇同志在1958年第七期"新闻战线"上发表了"话'号外'"一文.我想对这篇文章发表几点意见.方汉奇同志从1884年谈起,由远及近地向读者介绍了"号外"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史,无疑对读者是有所帮助的.但从今天的情况看来,方汉奇同志地意见就值得商榷了.他说:"近来'号外'渐渐地不大看到了.这是因为无线电广播事业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重要的新闻和文件、都可以通过广播网,在一瞬间传遍全国.'号外'的作用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不错,随着无线电广播事业的日益发展,新闻报道也越来越迅速和方便.但是不是因此"号外"就渐渐地不大看到了呢?"号外"的作用是不是就已经不  相似文献   

5.
我们认真阅读了报社编辑部转来的赵凌云同志对"共产主义精神的凯歌"一文(载六月二十八日中国青年报)的批评信.赵凌云同志在信中指出:"在这篇通讯里,忽略了党的领导和整风后人的内心世界的变化,不恰当地突出了青年的作用."这个意见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诚恳地接受批评.上海广慈医院抢救烫伤病人丘财康的事件,是一个极为瑰丽动人的诗篇.它是党在领导医学术生事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胜利.在"共产主义精神的凯歌"这篇通讯里,尽管我们也比较认真地描绘了我们社会里那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产主义的精神面貌,努力地反映了受伤的钢铁工人丘财康的共产主义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创刊于2006年3月的<南都周刊>虽然还只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蹒跚学步的"幼儿",但也一如既往地秉持南方报业"新锐、前卫"的特色.同时,<南都周刊>还以"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创造性"地改变了经营之道.  相似文献   

7.
进驻"鸟巢" 2003年1 2月24日,2008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破土动工.为期4年的"鸟巢"建筑工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相似文献   

8.
期刊编辑角色的偏失与弥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在"全球化"与"本土化"激烈碰撞的社会大背景下,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对期刊管理者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人们可以找到许多影响期刊效能、发展的因素,但编辑毫无疑义地起着引领的作用.然而,许多期刊编辑并没有充分重视自己所应该扮演的角色,没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角色扮演能力,出现了角色偏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江凌 《山东档案》2002,(2):41-42
被誉为"海外中国人的良心"的台湾旅美作家王鼎钧先生,在出版了30多本字字珠玑的散文集之后,郑重地向读者宣布,他想写"最后一本书"了.这"最后一本书"指的是他的回忆录.  相似文献   

10.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灭绝人性地利用活人进行细菌实验,无比残忍地杀害中国抗日人士,在中国犯下了累累罪行.近几年来.黑龙江、吉林两省档案馆先后公布了一批侵华日军关东宪兵队为七三一部队细菌实验提供活人的"特别移送"档案,为揭露七三一部队的罪行提供了铁证.最近,笔者查阅馆藏有关档案资料,又找到了北安宪兵队苏联谍报员尚开明进行"特别移送"的档案.这为揭露七三一部队的罪行又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面对突发新闻,怎样设身处地地做到客观、详尽、深入地报道?去年底,我们青年时报的"可可里西志愿者遇难"系列报道作了尝试.它自始至终都从本报"新闻推动进步"的新闻理念出发,以冷峻的笔触还原新闻事实,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报道了整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并以大气、精美、突出的版面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2.
杨树弘 《传媒》2007,(3):49-51
在资本、市场、责任的多轮驱动下,中国传媒人乐此不疲、前仆后继地营造着传媒产业的多样生态.透过传媒产业的成就,我们清醒地发现,传媒产业似乎在一种"无形魔力"感召下风起云涌或翻江倒海,有的倒下了,有的意兴阑珊地退出,后来者则不断跟进,传媒人在拼搏与自强的探索中,坚信着"黄金产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是档案学重要理论,也是当前我国档案学界颇具争议的话题,科学认识这两种理论.有利于促其合理建设和健康发展.本文从客观地评价"两论"的历史地位、全面地认识"两论"的价值、辩证地把握"两论"的关系、发展地看待"两论"的未来四个方面论述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4.
写下这个题目,赶紧申明:在《列宁全集》里,是不可能找到"少宣传个人"这个口号的.但与此有关的内容,在《列宁全集》里却不难找到,既有专门的文章,也有列宁亲自起草的关于反对突出地宣传个人的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决议.而且在列宁和记者的谈话中,在列宁的书信中,也多次对此有所提及.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实践写下了"少宣传个人"这个重要的宣传原则.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对个人崇拜有所警觉.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成了执政党,列宁不仅是党的领袖,而且是人民委员会主席.地位的显赫,使列宁更加警惕个人迷信的泛滥,更加自觉地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原则.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他在和摄影记者奥索普的一次谈话中指出:"照片的历史意义是伟大的.一位画家不能象摄影师那样迅速地和准确地抓住一  相似文献   

15.
在是否应该把网络上一些哗众取宠的"雷人"请进电视演播厅的问题上,我与年轻的电视工作者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分歧.我认为这些急于出名的年轻人利用网络炒作自己无可厚非,可是,作为电视工作者,应当小心谨慎地处理这类网络"新闻事件",不能随随便便地将这些人放进演播厅,让他们利用电视台这个"社会公器"夸夸其谈,从而达到他们哗众取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欢迎"旧画重登"中国青年报上近两个月来,为帮助青年了解民主革命时期我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陆续选登了一些当时的画,如选登的画家蔡若虹同志于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间,在山西省农村参加土地改革运动时所作的几幅画.这些画真实地写下了旧社会贫苦农民深受剥削、压迫的血泪史,重新刊登这些画,确能更好地起到"忆苦思甜"、"温故知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民国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 1.晚清政府的"移民实边"政策.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清朝的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政治腐败,财政困窘,军备废弛,内忧外患接连不断.这种情势之下,清廷对爱新觉罗氏"龙兴之地"的禁封和解禁之间就形成了矛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版业在"走出去"的道路上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探索,积累了经验,在探索中成长,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当然,就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现状看,可以肯定地说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在跨入一个"小众"时代,消费者和市场在不断地细分,各种媒体也都在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变化而不断地走向专业化,不断地细分市场,寻找自己的目标群体.同时,数字传播技术的冲击也引发了媒体的"碎片化",消费者原有的媒介接触时间、接触习惯完全被打破.  相似文献   

20.
在浙大农学院一幢绿树怀拥的宿舍小楼,我们找到了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博士生导师沈德绪教授.沈教授带我们进了他的书房,只见15平方米的书房里整齐地排列着8只大书柜,一排排贴有标签的档案盒整齐有序地立在里边,标签上醒目地写着"科学研究"、"教材著作"、"论文手稿"、"评审意见"、"出国访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