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外大传播》第11期部分读者反馈: 当日本读者看到《东京,“外交”和“外宣”在这里握 手》话题之后,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受日本日中友好会馆 村上立躬理事长的委托给《对外大传播》主编寄来了该学 会编著,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友谊铸春秋——为新中国 作出贡献的日本人》卷一和卷二。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7,(12):4-4
重庆市委外宣办廖明我很幸运在一个特殊的时刻接触到《对外大传播》,暂别大学三尺讲台,参与到外宣工作中,本是略感陌生的领域因为细细品读了一本又一本《对外大传播》让我格外地对外宣工作充满敬意。在卷首语中,我总能找到一种仰望天空、俯瞰大地般的国家情怀。  相似文献   

3.
沈苏儒同志的来稿向我们外宣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和盼望——加强传播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他在阅读了杨正泉同志的《我与广播》后,对杨正泉同志注重广播理论的研究深有感触,认为在我们对外传播系统缺乏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他希望外宣工作者,不一定要工作了三四十年或更长时间之后,再去把自己丰富的实践提高到应有的理论程度,而应随时注意去做。我们《对外大传播》杂志,是外宣工作者笔耕的一块园地。我们响应沈苏儒同志的呼唤,注重传播理论的研究。同时,我们也要按杨正泉同志向我们提出1998年工作重点第九条时所指出的那样做:加强对书刊外宣传播理论的收集、选择、整理和出版工作,大力提倡和加强业务理论的研讨,并将其体现在《对外大传播》杂志的内容上。在此,我们也号召外宣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把你们宝贵的经验、丰富的实践,上升到传播理论的高度。《对外大传播》将是你们的一个阵地,随时等待着您的来稿。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我走出了大学校门,来到机关从事外宣工作。也正是十年前刚刚踏入机关的时候,我与《对外传播》,当时叫《对外大传播》杂志结下了不舍的情缘。大学时我学的不是新闻专业,也不是对外传播专业,正当我对外宣理论和实践一片茫然的时候,《对外传播》走进了我的视野,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十年来,《对外传播》一直在丰  相似文献   

5.
<正>11月5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的2015全国外宣工作协作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会上,《对外传播》编辑部发布了2015年度"对外传播十大案例"(地方系列),会议对十个省市的地方外宣优秀案例进行了表彰。为促进对外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围绕创新对外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外传播》开展了2015年度"对外传播十大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经《对外传播》杂志编辑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形势下,做好外宣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形象的塑造。我们的一些企业虽然具备"走出去"工作成熟的案例和经验,却未能及时地善用外宣媒体进行有效的国际传播,时常选取一些内宣意味很浓厚的素材。《对外传播》杂志经常会刊登外宣中的好案例、外宣战线采编人员的优秀经验,笔者以为,机关、企事业外宣工作者应多读《对外传播》,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对外传播》不仅是采编人员的业务交流平台,而且在提升机关、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人员对于外宣工作的认知方面更是"切实所需"。它是外宣工作的集萃、点睛,处处都紧贴外宣工作实践,引领外宣工作者最前沿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外文局主办,创刊于1994年的《对外大传播》杂志是一本以面向全国宣传单位及其干部为主,兼顾外宣理论研究机构和我国涉外单位的月刊。其办刊宗旨是:宣传党和国家对外宣传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和介绍我国外宣领域的工作动态及信息,探讨、研究外宣理论,促进书刊、网络的对外宣传及各地外宣工作的经验交流。《对外大传播》做为内部刊物时期,它把全国的  相似文献   

8.
聆听历史的回声——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曾建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建徽一生几乎都行走在外宣的路上。1949年春天北平解放以后,一个偶然的因素,他被调入新华广播电台英语广播部,从此开始了长达50年的党的新闻和对外宣传工作。他的工作经历几乎见证了新中国对外宣传事业从小到大发展的历程,见证了中国对外宣传工作的一段重要历史。最近,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了曾建徽的一套文集《中南海纪事——曾建徽通讯文集》、《融冰·架桥·突围——曾建徽论对外宣传》、《议会外交——交流与交锋·曾建徽与外国议员和政要的对话》三本书。这套书可以说是曾建徽同志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的结晶。我们在阅读这些著作时,都有一种感动。那种闪光的外宣理念,对外传播工作所特别提倡的“三贴近”的文风的实践,深深感动着我们。一个周末,在他的寓所,已经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曾建徽同志愉快地接受了《对外大传播》记者的独家专访。在轻松的交流中,使我们仿佛穿行在历史的时空之中,触摸到了历史的心跳,看到了时代前行的轨迹,也看到了一个一边行走一边思考的老外宣工作者清晰的足迹。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7,(11):4-4
人民武警报 认识《对外大传播》有些偶然,被《对外大传播》吸引并成为忠实读者则是必然。《对外大传播》以独特的外宣视角,用充满理性而又不乏激情的表达,诠释着“让世界走进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理想——这样厚重的特色使得它不仅在外宣领域独领风骚,还在新闻传播领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我市的对外宣传工作,按照“以提高通化知名度,振兴通化经济为宗旨;以制作外宣精品为手段;以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为目的;以发展‘三资’企业为重点,国际、国内同步推进,全方位开展外宣工作”的总体思路,突出了对外经贸宣传,不断拓展外宣工作领域,为我市的改革开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我们借用《对外大传播》的“地方外宣”这一园地,与兄弟地区共同探讨和交流工作体会。一、勇于探索外宣工作的新思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市外向型经济有了飞跃的发展,外宣工作量明显加大,原有的工作思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7,(8):4-4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外宣工作者,看到《对外大传播》后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没想到外宣领域有如此兼具广度和深度的专业刊物。如谈到对外传播的意义时,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说:“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直受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的外宣领域专业刊物,《对外大传播》有幸参加了7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的2005年全国外宣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的讲话令人尤为振奋。刘云山同志说:“1984年全国第一次外宣工作会议是在广东召开的。那时候会议研究的主题是如何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如何防止偷渡到香港。”“而本次会议主题非常鲜明,就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宣格局。”时隔21年,的确中  相似文献   

13.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对外宣传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局势空前复杂多变的当下,如何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亟待加强外宣理论和实践研究。曾长期为美国和日本政府机构做战略传播、对外宣传和公共外交的研究和咨询的南希·斯诺教授,聚焦中国对外战略传播这一核心议题,围绕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等外宣领域热点问题提出,中国的多样性是中国故事最好的叙事方式,要通过开放、参与、多样的交流重建对外沟通渠道,用微观视角和民众口吻进行对外叙事,让“一带一路”成为中美重开对话的走廊,推动两国关系早日回到相知阶段。  相似文献   

14.
袁文  郭宏伟 《对外大传播》2002,10(10):48-48
河南省唐河县张店镇依托地区特色,搞好外宣报道,大大提高了张店的知名度,较好地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2001年以来,我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外大传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外宣报刊台发表稿件21篇。我们在培养外宣意识、抓住地方特色、找准外宣选题上下功夫,主要做到了强化“三个意识”、“四个突出”。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7,(10):4-4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市委外宣办杨荣江作为一名外宣工作者,我很喜欢《对外大传播》这样一本针对外宣工作、理论探讨和外宣实践相结合的杂志。杂志在栏目设置上能够给读者提供很多的信息,比如对外交往的信息、外宣工作的信息,并且在这些信息之中还突出重点工作和主题工作,很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公共外交与对外传播实践的发展在全球“新公共外交时代”的宏观语境下进行,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的外交布局”对过去五年的外交工作进行了总结.其中,公共外交与对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趋势即是“全方位”“多层次”特征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认为,基于国际环境与国内政策的双重背景,中国对外传播主体呈现出差异性多元、全民性多元与个性化多元三类特征,人人参与的“全民外交”时代到来.在中国对外传播主流媒体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同时,中国网民、外国记者、海外华侨华人是值得关注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方城县针对目前内陆县市对外宣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对策,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外宣传,把外宣工作推向了经济建设主战场。为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方城的外宣经验,曾在中央外宣办《外宣工作通讯》、中国外局《对外大传播》等多家媒体上予以刊发报道。  相似文献   

18.
“让事实说话”,这是对外传播的一条基本原则。怎样做到“让事实说话”,看似简单,实则大不易。正如沈苏儒先生在他的《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所说,“只有掌握了这一原则,才算领悟到了对外传播的精义,才能达到对外传播的最高境界。”作为地方外宣期刊的编辑、记,在十余年的采编实践中,对这条原则有着自己的遵循过程和一管浅见。  相似文献   

19.
新年伊始,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组织出版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推出了两本新著:《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和《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这两本书是中国外文局承担的200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列入了2006年中国外文局外宣重点图书出版项目,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计划组织一批稿件,记录中国外文局各种出版物的业务经验,这是很好的设想,也就是继往开来吧。在谈到《今日中国》的经验之前,先说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是外宣老领导朱穆之同志的话。他说:“外宣工作是朝阳工作,前途无限,前景广阔。”他又说:“做宣传工作就要看对象,内宣和外宣不同就是对象不同嘛。当然,内宣和外宣有不少是相通的,这应该承认。但是中国跟外国不一样嘛,中国人跟外国人不一样嘛,怎么可以在宣传上不分内外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