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书”是古人总结的六种造字方法,“转注”是“六书”之一种。东汉许慎给“六书”下了定义后,关于“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的定义皆无争议,但是对“转注”的争议不断。原因主要在于许慎对于“转注”除了定义中举了“考”“老”两个例字,《说文解字》正文中没有一个字分析为转注。文章在总结前人关于转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许慎的八字定义以及所举例字,阐述了许慎转注的涵义,并提出了对许慎转注定义的质疑以及个人的转注观。文章认为转注是根据义类确立一个首字为字根,创造同义或者意义相通的新字就拿这个字根作为基础,添加新的部件,这种造字方法就叫转注;转注字就是亦声字。  相似文献   

2.
“六书”中的“转注”,经许慎定义后,对许慎定义的解释,诸家各异,不下数十种.弄清楚诸家解释的孰是孰非,谁的释义最符合许慎定义的原义,这对于理解“转注”及“转注字”的字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否定“六书”是六种造字法和四种造字法与两种用字法的观点, 认为“六书”的本义是指六种汉字: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和假借字。文章指出, 后人把“六书”看作六种造字法或四种造字法和两种用字法, 原因在于汉儒解说“六书”时使用简称, 从而混淆了象形字与象形的区别、指事字与指事的区别等。只有把“六书”与“六法”区分开来, 才能还“六书”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此文是和陈殿玺先生探讨“转注字”这个六书中千古之谜的三个重要问题:第一,正确认清“转注”二字是“转语注声”的缩语,“转语”是分化转注字的原因,“注声”是形成转注字的过程,这是揭开这个千古之谜的关键问题;第二,正确理解“考”“老”二字的关系,“考”是因“老”转语,加“丂”为注声而造的转注字,而“老”是转注字“考”的原字,仍是会意字,不是转注字,这是揭开这个千古之谜的中心问题;第三,正确认清转注字和形声字的区别,是澄清这个千古之谜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义旁表字义并注声的汉字为转注字”,持这一主张的学者相继提出和发展了这种转注理论,并丰富了例字。这种转注理论是以“考、老”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其中诸多方面值得探讨,如:转注字的表义方法应如何概括,界说的例字应如何理解,转注的界说应如何解释,转注真谛究竟是什么等。应对上述问题质疑的同时,认真地研究许慎《六书》之“转注”。  相似文献   

6.
转注字是“六书”之一,是汉子六种表义方式之一种。它是一种字,不是一种字义。朱骏声则认为转注字就是引申义。本文对朱的转注观进行了剖析,指出:朱把文字的字义中的引申义作为转注字,是把文字这个概念和字义中的引申义这个概念等同起来。这是混淆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朱的转注观点是受清儒们的“四体二用”框框所囿,是脱离客观现实的。  相似文献   

7.
谈“转注”     
在对传统“六书”的解释中,以转注说纷讼最多。其纷讼的凝聚点有二:一是对“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的转注界说的理解,二是转注与其它五书的关系。本文拟从对许慎转注界说探源入手,在此基础上来认识转注字的形成、与其它“五书”的关系及其在文字学上的意义。 一、论《说文》的转注是有相同构字部件的同源分化字 如果对历来的转注说作宏观的类的划分,则不外乎主形说、主义说和主声说三大类。主  相似文献   

8.
《周礼·地官·保氏》始见六书之名。班固著《汉书》,郑众注《周礼》,许慎撰《说文解字》,各自给六书定出名称,许慎还给六书下了定义,举了例字。此后,研究六书的便多了起来,尤其转注、假借二书,更是异说蜂起,其中又以转注为最甚。据高亨先生择要统计,解释转注的竟达十八家之多(《文字形义学概论》)。这些学说,或出于对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以及“考、老”两个例字的不同理解,或由于对《说文》研究的角度和着  相似文献   

9.
说起汉字的形体结构,自然离不开“六书”,但历来有关“六书”的解说,又令人莫衷一是,这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困难:或曰“六书”均为造字之法;或曰“六书”中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之法,转注和假借则为用字之法。笔者认为:持后一说的人忘却乃至否定了“转注”在汉字发  相似文献   

10.
“六书三耦”说与汉字的形体分析古敬恒“六书”一同,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具体名目未论及。汉代郑众、班固和许慎分别提出了“六书”的具体名称,传统文字学采纳了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顺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总起来说,“六书”是战国末到...  相似文献   

11.
"六书"是关于汉字的理论,"六书"是"写词法",即记录汉语的方法,并以此思想解释"转注"在记录汉语中的意义和作用。"转注"字的产生是为了增加汉字的区别特征,并使汉字系统更具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六书"不能够满足记录的需要,由此便产生了复音词,偏正式复音词和"转注"字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2.
汉字倒说     
汉字的六书,《说文》对“转注”一类,语焉不详。后世学者提及转注,也仅限于许慎所举出的例字。《汉字例说》一文,作者从转注的角度综合考虑,对部分现代常用字作了分析,跟传统的解释有所不同。希望能抛砖引玉,互相切磋,以推进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商代文字是具有完整体系的文字,这不仅表现在文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以下简称字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关于汉字的字式,汉代学者阐明了“六书”的原则,认为汉字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等六种方式创造出来的。然而“六书”毕竟是随着汉字的不断发展而归纳出来的理论,发凡“六书”定义的许慎也并没有把他所看到的周秦文字用“六书”原则彻底解释清楚,更未亲眼目睹商代的文字。本文通过对殷商文字资料的实际考察,吸取“六书”说的合理成份,把商代文字的字式归纳为表意、假借和形声三种,并作出字式的若干补充说明。我们的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转汁”是“六书”之一,最早给它下定义的是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叙》:“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语焉不详,书中无例,遂使后人聚讼纷纭。高亨先生曾据丁福宝《说文解字诂林)提供的线索在《文字形义学概论)一书中,把以往的转注字观点归纳为十八种。其中大多数说法都为学界所否定,比较流行的有三说:同部互训为转注;语词声韵之转即转注;“转注原体字”移附到类首上即加注意符为转注。我们认为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和合理成分,但同时也有可商之处,转注问题应该是可以说清楚的,今一抒己见于兹,以为求教于方家之由。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六书“转注”的解释,主“音转”说的,其影响首推章太炎,其《转注假借说》及《小说略说》等驳正了戴震,段玉裁等“更互相注”和许瀚“同部互训”的转注说以及朱骏声的“引申说”,“类谓声类”等只是章氏立足于自己的认识的借题发挥,章氏的转注说除意义相近外,着重点在“语音”上。  相似文献   

16.
“转注”作为六书理论体系的一种,说法向来不一,本文试从思维、语言和文字的关系角度出发,在对汉字生成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六书看成是一个汉字的生成体系,从而通过明确“转注”这一概念在此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描述“转注”的成因和原则。  相似文献   

17.
马叙伦“六书二系”说以形音义为主线,将“六书”分成形系和声系,形系所属有象形、指事和会意,声系所属有假借、形声和转注。由形系之“文”与声系之“字”组成汉字,构成汉字母子联贯相生,生生不息的孳乳系统。“六书二系”说别出心裁,具有一定的新意,同时他的理论自圆其说,可谓“一家之言”。这是分析他的“六书说”所要掌握的重要部分,也是马氏“六书说”的轴心骨。马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所提出的“六书二系”说有着明显的进步性,但是文字学理论研究者缺少关注,这与马氏做出的实际贡献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18.
倪佳 《学语文》2011,(6):80-80
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大多是据义构形的。所以,从早期的汉字字形上,可以分析出这个字在造字之初的意义。传统的字形分析方法是“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是用“六书”中的前四书来分析字形进而说明字义的(转注和假借是研究造字过程中字与字的关系的,不是结构分析)。而有些专家认为汉字结构只要分成两类就够了,一类是象形,即直绘其形;另一类是形声,即半绘形半注音。这种分法其实就是把指事和会意看成是复杂的象形。不管哪种分法。都说明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东汉郑众、郑玄认为“六书”是指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这六种文字分类.其中象形、会意侧重关注字形,转注、处事侧重关注字义,而假借、谐声则关注字音,形、义、音三者正是文献用字(词)的三要素.郑众、郑玄的“六书”观丰富了我们对东汉学者关于“六书”的认识,证明当时学者对“六书”的认识具有一致性,但也存在差异.郑众、郑玄的“六书”观在汉字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六书”说立足于小篆分析汉字构形,反映了汉字构造的法则,但也有诸多不足。“三书”说弥补了六书说的不足,提出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掌握“三书”说,重在准确理解假借,“三书”说所舍弃的转注实际上便是形声字中加注了音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