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少功的<马桥词典>是中国文学界里比较早地体现语言哲学思想的作品,它不走极端的语言至上路线,而是通过一个个有特色的马桥词条以及其背后的故事来阐述语言哲学的抽象理论:语言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王国,看似人支配语言,其实是语言在暗中支配着人.语言的欺骗性和虚伪性会蒙蔽人对"真"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马桥词典》是以韩少功下放的一个名为"马桥弓"的小山村为背景,结合他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所陈列的一百一十五个新的词条,用词典的形式与文化人类学、思想随笔和经典小说等形式相结合写成的一部小说,记录了许多生动地"马桥故事"。《马桥词典》的出现,其独特的体裁和所表达的文化思想内容以及方言的考证都是语言学界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3.
《马桥词典》是作家韩少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采用了特殊的词典式形式,共115个词条,展现了生动野性的马桥传奇和各具特色的马桥人,思考了悠久深刻的马桥历史和丰富曲折的文化心理.本文力图从文化与人的角度探讨《马桥词典》中作家、叙述者、人物、文化之间的动态关系,以文化与人这一命题看马桥文化与马桥人、马桥文化与叙述者“我”之间的关系,并追问这一命题在文本主题方面的展现,即回忆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而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本中的语言探索,则是连通回忆与现实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解读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从语言与存在的角度看,《马桥词典》透过独特的马桥语言破译了马桥人丰富的生活世界并展示了独特的马桥文化。从语言与权力的角度看,《马桥词典》表现了语言对人的强大制约力。从语言与历史的角度看,《马桥词典》揭示了历史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5.
(马桥词典)是不是模仿的问题,我相信只要读过(马桥词典)和(哈扎尔辞典),读者自会得出自己的结论。我认为重要的是研究(马桥词典)有没有创新,在什么地方创新。在我看来,(马桥词典)的创造性并不因为它运用了“辞典”这一形式,而是它改变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它不象传统小说那样有主导性人物、主导性情节、主导性情绪,而是通过一个个画面,一个个生动质朴的人物,甚至是通过一个个生活的片断,或者一棵树,一块石头,一片云和一颗星星,真实地,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农村的风貌,写出了人的生存状态和人性的复杂。这是(马桥词典)在…  相似文献   

6.
《马桥词典》是"词典体小说"的典范之作,但小说的重点不在于"写语言"而仍在于叙事。文章参照托多罗夫对《十日谈》故事的叙事分析,归类分析出《马桥词典》的叙事"句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格雷马斯矩阵探究小说的深层主题。  相似文献   

7.
<正>要让学生写好作文,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首先要让学生"会写"作文———也就是作文要先"入格",按一定的作文格式写。在"会写"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把作文写出"新"意———也就是作文的"出格"。一、引导"入格",让写作文不再难1.告诉"要领"这是一个教师"导"的过程。教师给学生讲清楚各种作文体裁的写作要领,强调作文的格式,对写人、写事、写景的作文进行"入格"训练。以写人的文章为例,  相似文献   

8.
正很早以前听过一种说法,是用来形容法、英、德、中四国人的办事风格的。一个人丢了一根针,如果这是一个法国人,他会聚众到街上游行示威,高呼口号:"我们要找到这根针!"如果这是个英国人,他会不露声色地跑到皇家侦探局,秘密请人侦破这根针的下落。如果这是个德国人,他会把房间的地板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方格,然后逐格逐格地寻找。而如果这是一个古代的中国人,他会找出一根铁杵来,将它磨成一根针;如果  相似文献   

9.
关于《马桥词典》是不是《哈扎尔辞典》的模仿,近期已有不少持论公正的文章,我不再赘述。1997年1月13日《羊城晚报》发表的张颐武的文章《我为什么批评〈马桥词典〉?》当中对《马桥词典》和《哈扎尔辞典》做了对比,这让我很惊讶。有这种荒唐的对比法吗?张先生支持“模仿说”的全部论据除了两者都是词(辞)典体之外(体裁趋同是不是一定就是模仿?这似乎是不用争论的常识问题),就是认为既然(哈扎尔辞典)写了“哈扎尔人”的历史,(马桥词典)也有一个词条写了“罗人”的历史,那还不是模仿?张先生先从“(哈扎尔辞典)的编纂始末…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得较多.人文情怀是人文精神在一个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人的身上的体现.它内化到一个人非智力因素的各个方面.它能促进一个人的"四成"(成绩、成功、成才、成人),催化一个人的"三情(情感丰富、情趣高雅、情操高尚),使一个人拥有"二信"(信念坚定,信仰圣洁),形成一格(人格健全).  相似文献   

11.
闵行区区域性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模式的全面实施,为我们马桥辅导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马桥辅导区除中心校马桥强恕小学以外,还有下属几所村校。全辅导区共有任课教师近130位。由于历史的原因,马桥辅导区的师资队伍,经历了由原先的数量缺口大、素质不高到后来的数量上虽然达到编制标准而素质仍然偏低这样一个过程。师资队伍的总体情况是:中老年教师中未达到中师学历的教师占了近30%,教育教学的能力也相对较弱。青年教师以及后来陆续分配进校的新教师,虽有中师甚至大专学历,但尚处于所学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磨合期、教育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期。当时马桥辅导区  相似文献   

12.
"格"是云南方言的一个有特色的词,基于田野调查我们对云南弥勒方言"VP"进行研究。云南弥勒方言"格VP"有一般式与特殊式,特殊的"格VP"问句有"格是VP"、"格有VP"、"格能VP"、"格消VP";弥勒"格VP"问句有两种否定形式,一种是在"格"的后面直接加上否定词来进行否定,另一种是在"格"的特殊句式中来表现;弥勒"格VP"的特指问句是在"格VP"中加入指示代词"那、哪、这"等构成;结合移民史及前贤相关研究我们对弥勒"格VP"的来源进行了探讨,认为这种语言现象应是由明清时期江淮区的汉族移民将"K+VP"带入云南的。  相似文献   

13.
韩少功迷失在写作里,我迷失在<暗示>的边缘. "我写了十多年的小说,但越来越不爱读,不爱编小说--当然是指那种情节性很强的传统小说.那种小说里,主导性人物,主导性情绪,一手遮天地独霸了作者和读者的视野,让人们无法旁顾"(<马桥词典>,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81页).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韩少功一改以往的创作风格,一部编撰方言词典形式的小说<马桥词典>如一颗新星亮在了天际.我们知道20世纪西方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是"语言就是一种存在",所以在<马桥词典>中韩少功说:"人只能生活在语言之中".但经过数年的自疑,"我必须与自己做一次较量,用语言来挑战语言,用语言来揭破语言所掩蔽的更多生活真相"(<暗示*前言>).终于,在2002年,文潭被韩少功手中一颗颇有分量的石子击起了层层涟漪,那就是<暗示>.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是通过新闻媒体的炒作和一场官司才知道《马桥词典》 这本书的。韩少功是一个很成功 的作家,他的《西望茅草地》、《风 吹唢呐声》、《爸爸爸》都是相当优 秀的作品。一个人出了名,要出 书就很容易了,有人劝他早点出 一本长篇小说,他写好了草稿,但 他对它不满意,于是就把它搁置 了起来。好几年之后,他出版了 《马桥词典》。书一出来立刻就有 不少叫好之声。但不久,有一个 叫王干的评论家对这部小说提出 了自己否定的看法,他说某国也 有一个作家写过一本叫某某某词 典的书,韩少功有模仿抄袭之 嫌。这当然是报纸求之不得的新 …  相似文献   

15.
研究汉语史、汉语方言的,既重视我们悠久文明所留传下来的浩瀚文献,也重视我们现在日常所用的方言俗语;既需要研究古人著作中的语言,也需要研究个人作品中的用语,特别是那些少见于甚至不见于典籍、词书的方俗口语。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就给我们提供了研究马桥方言以及整个湘语极为宝贵的丰富资料。笔者以为,作个《马桥词典》的词典,其功当不在《水许词典》。《金瓶梅词典》、《儿女英雄传词典》之下。限于篇幅,只能拾掇其中一些,以为《<马桥词典>方俗口语词例释人参考用书是鲍厚星等《长沙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  相似文献   

16.
1什么是"开天窗"很多人手中的文曲星上都有这个游戏,它的规则是这样的:给定一个5×5的方格阵,每个格点代表一盏灯,每盏灯有"亮"、"暗"两种状态.当对  相似文献   

17.
《马桥词典》自出版发行起就受到国内文学、批评界的密切关注,然而关注的焦点始终围绕着主题、内容、文化等方面展开,文本所承载的形式——词典体却很少被人关注。文章主要借助词典体这一外壳,注重探讨《马桥词典》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空间。  相似文献   

18.
<正>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说事,是深入描述事情,"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起兴,用以引发出思考和情感。教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笔者巧妙运用赋、比、兴表现手法,由"写字有格"到"做人有格""青春有格",尽情渲染格式、格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赋之铺陈,引"格"之联想赋是铺陈其事,即平铺直叙地表达思想感情及有关事物。将一连串内容按照一定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既可以淋漓尽致地详细铺写,又可以一气呵成、加强语势,还可以烘托环  相似文献   

19.
韩少功的《马桥词典》显然具有汉语“地方性知识”价值和文化研究的意义。该书在对马桥社会生活的参与观察的基础之上,以语词的形式为一个村寨建构历史,并对其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马桥词典》以文学人类学的概念工具和理论体系来诠释,其中所描述的社会事实和文化现象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社区的社会文化变迁,具有明显的民族志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隋倩 《海外英语》2014,(19):252-253,261
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借用"词典"的形式,把马桥的人事物理、轶闻趣事、风俗民情做了新的安排、装配,称为词典体小说的代表。词典体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整一性的故事结构和主线因果导控的模式。寻找到了一种新的编纂方式即敞开的、不被"主导性"独霸的多重因果线索交叉的,读者能够参与的方式。该文试从文学形式、编纂者、读者角度来阐述文学作品运用词典形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