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十分发达,蔚成大国。与柳宗元《永州八记》不同的是,明人游记小品很少有“集约且批量”取材的,要说也只有张岱有些例外——而张岱的《虎丘中秋夜》与袁宏道之《虎丘记》在构思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非本文主旨,只能略而不论。  相似文献   

2.
将《虎丘记》的教学重点定位于比较鉴赏,是基于下列考虑的:该文是现行高中教材最后学到的一篇文言记游散文,有与《愚溪诗序》《游褒禅山记》《赤壁赋》等记游散文作比较的必要;该文是袁宏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代表作,有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与其他类似或同题作品作比较的条件;该文又是一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中《虎丘记》的译文有两处不妥,兹论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袁宏道的散文具有清新明快的风格 ,在游记小品方面表现出高超的描写能力 ,《虎丘记》即是典范之作。这篇文章是作者万历二十四年丙申 (15 96 )年底前后在吴县所作 ,此时宏道已经解吴县县令一职 ,但尚未离吴 ,这是他对宦吴之游的追忆 ,故篇末说 :“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是苏州名胜之一。本文着重记叙中秋之夜苏州民众畅游虎丘的情景 ,抒发了作者心中的郁闷 ,并表现了与民同乐和鄙弃为官的思想。文章从虎丘本身落笔 ,写它既没有高岩峭壁 ,又没有深沟险壑 ,不雄奇 ,不险峻 ,只是因为离城近 ,所以常引得众多游人 ,往来不绝 ,而中秋月夜场面…  相似文献   

5.
王震 《文教资料》2006,(36):70-71
袁宏道在《虎丘记》一文末段这样写道:“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年仅28岁的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至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任吴县县令两年时间,登临虎丘达六次之多。可见,他对姑苏虎丘山水的留连之深,文中袁宏道写了他在官场上的境况,道出了自己鄙薄权势,力求与民同乐的政治态度,认为百姓欢乐和名胜景观在一起才是…  相似文献   

6.
《虎丘记》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最后学到的一篇游记散文,作者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作家,他所倡导的文学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要作家表现个性,抒写真情。《虎丘记》是明万历二十五年,袁宏道辞去吴县县令后,漫游江南,探赏山水名胜时,写下的数十篇游记中的一篇佳作。文中寄情山水、放浪丘壑的潇洒,不由使人联想到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那“醉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醉翁形象。将两篇佳作比较阅读,就会发现有许多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有三:一、主题思想相同。两篇文章都表达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愉悦闲适的主题。《虎…  相似文献   

7.
袁宏道《虎丘记》有一句描绘虎丘中秋游人的盛况:“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曩云泻。”备课时,发现第一个分句有两种读法:第一种是“从千人石上/至山门”.第二种是“从千人石/上至山门”。许多人是照第二种读的,我从网上下载来的范读也是这样停顿的。但我们教研组的老师查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代山水游记,诸如《小石潭记》、《石钟山记》、《醉翁亭记》、《游褒禅山记》、《岳阳楼记》等等。现在我们来看看《虎丘记》(见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它是一篇山水游记,但与其他游记相比,不仅在文风上充分体现了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特点,而且在写景,尤其是人景的描写方面更有独到之处。这篇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要求同学们“着重体会写景的妙处”。那么,怎样体会呢?这里向大家推荐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涵泳。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中《虎丘记》的译文有两处不妥,兹论析如下:1.将“虎丘去城可七八里”一句直译为“虎丘离城只有七八里”,译文中将“可”译为“只”是错误的。“可”无“只”这一意义。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可知“可”有“大约、约计”意项,该意项的例句为“夺其军,可四十余人”(《史记·高祖本纪》)。课文原句的“可”放在一个约数“七八里”前,表示对路程的推测,与上面词典用法完全相同。此句中“可”应为“大约、约计”意,所以正确译文应为“虎丘离城大约有七八里”。2.将“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译为“想在这…  相似文献   

10.
高中文言文的教与学无疑是诸多师生深感头疼的问题。教师如何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在网络环境中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开展文言文教学。本文以高中文言文《虎丘记》教学为例,谈谈基于网络资源的文言文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聚焦考场近几年中考文言文考查中,比较阅读的形式因具有拓展性和自主性而渐见其多。从所采用的文章类型和篇数看,大致有四种情形。一是两篇都是课内。例如2009年绥化题选的是郦道元的《三峡》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的片段;二是一篇课内一篇课外,这一模式占了大多数,例如2009湖北仙桃选了袁宏道《满井游记》和《虎丘记》的片段;三是两篇都  相似文献   

12.
山水游记,是《柳河东全集》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文学史家以为,《永州八记》是我国山水游记文学的典范性作品,而《小石潭记》又是《永州八记》中的极品。包括《小石潭记》在内的《永州八记》是游记写作的楷模,让我们从《小石潭记》中揣摩游记应该怎样写。?《小石潭记》告诉我们:写游记,要把自己写进去,首先要写自己的游踪,不过,游踪只须写必要的,不宜过繁。文章开头就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最后又写“坐潭上……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了这次游览…  相似文献   

13.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是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的文学主张。所谓“独抒性灵”,即“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所谓“不拘格套”,即自由抒写,“信口而出,信口而谈”,不为章法拘束,不蹈前人之作。袁宏道的《虎丘记》正是这样一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4.
范仲淹《岳阳楼记》写于岳阳,其理由有三:一是,求记与撰记间隔时间之长、记成后转递书刻紧张的时间问题和滕子京对所求之《岳阳楼记》的要求,及当时严峻的现实情况的需要,是范仲淹亲临实地作记的主要原因;二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此记写于岳阳的内证;三是,范仲淹在岳阳市云溪区置有田庄,乃其亲赴岳州作记的重要旁证。  相似文献   

15.
李明 《天中学刊》2005,20(4):73-76
《搜神记》是我国古代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前人对之研究颇多,从《搜神记》的卷数、全书风格、有无残本、原书材料的构成与编排等方面,可以看出《搜神记》构成的复杂性,它的“真”、“假”程度还应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6.
草部田缸田田田缸田田《虎丘记》是明代“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的一篇佳作。它用清新隽永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中秋夜虎丘“游人往来,纷错如织”,“倾城阖户,连臂而至”,“重茵累席,置洒交衢”,“檀板丘积、樽云泻”的盛况,以及歌声、乐声“清声亮彻,听者魂销”,“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的绝妙和出神入化,文章中精彩的描绘比比皆是,诵读之即如临其境;末段由“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而引出的“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又如惊雷裂空,尽抒胸中块垒,堪称千古绝唱。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细致刻画游景,生动描绘歌乐场面,欣赏清新流…  相似文献   

17.
高语第四册《虎丘记》一,是袁宏道写景状物、记游抒怀的名作。多年来,其精练的语言、优美的笔一直为后人所称道,但课本对其的注释却有三处不妥。一、“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对“阖户”中注为:“全家。‘阖’通‘合’,全。”这是不对的。“全家”是“整个家庭、一家”的意思。而联系上“游人往来,纷错如织”、“倾城”和下“衣冠士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游记作者群中,明代的袁中郎是个大家。他的游记表现了山水的自然美,从而在显示艺术的美质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并体现了他的美学追求。同是擅长纪游的散文家张岱即云:“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宗元,近时则袁中郎。”中郎游记曾对晚明及其以后的游记产生过大的影响。中郎记山水,既不是刻板地摹山范水,也不是简单地融情于景、或淡化景物描写、强化议论色彩以显露作者的生活感受,而是把写山水美和人情美结合起来,充分地无所顾忌地写出作为审美主体的人身处山水之中的审美感受。如在《荷花荡》、《虎丘》等  相似文献   

19.
1951年,在对《武训传》批判的运动中,对影片最具杀伤力,也最富理性说服力的莫过于《武训历史调查记》。《调查记》似乎科学严谨,尊重历史。它开列了160余位被访人的名单,征引了大量史料,所有的结论似乎都有充分的证据——或当事人(主要是劳动人民)的口述,或字资料的佐证。可是30年后,当历史允许人们重新评价武训和《武训传》的时候,《调查记》所提供的证据即刻土崩瓦解。将这个《调查记》与反右派运动,与“化大革命”,与刘少奇的冤案联系起来是毫不奇怪的。它不但是权力话语动用国家力量,有组织有目的地制造伪证的领军之作,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值得研究的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高中单元课文知识点比较与课外配套阅读训练安徽/莫家泉高一册第七单元:文言文[单元课文]《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芙蕖》《与朱元思书》。(下面比较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体裁比较。《游》和《石》都是游记性说理散文,游记是形式,说理是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