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无锡华氏、安氏用铜活字印刷了不少书籍,这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事件.但近二三十年来,有学者提出疑问,认为华氏、安氏印书使用的不是铜活字,是锡活字.这一论点在学术界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相关资料,认为明代铜活字印书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不容质疑.华氏、安氏使用的是铜铅锡合金的活字;明代人表述华氏、安氏铜活字印书时所采用的词语明显受到了长期以来所熟悉的雕版印刷术语的影响,我们对记载明代铜活字印书的这些基本资料,不能孤立地解释,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容易背离事实.如果将相关资料联系起来考察,并且避免以后人的表述习惯来理解明代人的表述,就不会得出明代中期不存在铜活字印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印刷史上,金属活字是活字印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属活字以铜活字为主,时至近代,金属活字是世界印刷发展的起点,因此应该重视对金属活字印刷史的研究。中国在发明雕版印刷之后,发明了活字印刷,同时也发明了铜版印刷和铜活字印刷。朝鲜在毕鼻活字的基础上继续研制铜活字,并利用铜活字印刷图书,取得了成果。中、朝两国在不同时期对铜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明代无锡人华珵采用铜活字印陆游《渭南文集》这一说法影响较广,作者根据对南京图书馆藏《渭南文集》原本的研究,推翻了上述说法,并对鉴别木活字和铜活字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正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无锡华氏、安氏采用活字铜版印书,其活字铜版印本是我国现存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的金属活字印本。这些印本为古典文献及中国印刷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档案,其价值应予彰显。一、印本的档案性成就了"活字铜版"的学术研究长期以来,关于活字印本的学术研究十分繁盛,研究领域包括活字印刷的材质、技术、种类、印本,以及印书家的生平、成果、功绩等等。北宋以来,活字印刷的材质由胶泥扩展到金属、木材等,虽然历代都有印刷实践,至今存世的宋元时期活字印本却寥寥无几。汉文文献的金  相似文献   

5.
赵钫,字元方,蒙古族人。世居北京,历职银行界。夙爱古籍,喜收藏,因而与书林王晋卿友谊最厚,故委之代为采集,并相互切磋板本之学,甚得王晋卿臂助。其收藏多宋、金、元、明著名刻本,尤喜收藏明代铜活字印本,主不称意之赝本即散出,因而藏量虽不甚多,但皆精本。藏书室名“无悔斋”。解放后,择其精本,指献给北京图书馆,多是罕传善本。如敦煌出土唐写本《南华真经》,唐写本《老子》,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明弘治间华燧会通馆铜活字印本《容斋五笔》,明弘治间铜活字印本《西庵集》,明正德间兰雪堂铜活字印本《白氏文集》,正德间铜活字印本《庄子(?)斋口义》,明嘉靖间锡山安国铜活字印本《吴中水利通志》,明嘉靖间安氏铜活字印本《颜鲁公文集》、《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残本、《栾城集》,明隆庆间活字印本《凤洲笔记》,五云溪馆铜活字印本《玉台新咏》等皆为活字印本中之精华,极为珍贵。  相似文献   

6.
论文通过发现太平天国印书的活字印本,廓清了中国印刷史上的模糊认识.并就发现太平天国活字印本的意义进行阐述,给太平天国研究者提供新的版本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活字本的鉴定: 活字印刷始于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有毕升创制泥活字的记载。元代王桢用木活字排印成功《旌德县志》,明代又出现了铜活字。这些都说明了用活字排印图籍,跟雕镌书版刷印图籍一样,都为我国人民首创。活字排印,无论是泥活字、铜活字,还是木活字,虽然其制作活字的原料、方法不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天津图书馆藏活字本的来源,馆藏各种活字本特点以及重编活字本书目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宋仁宗时布衣毕异发明的,在世界印刷技术史上是个伟大创举,距今已近千年.毕异以后,制造活字的材料有多种,但什么时候用锡字,存世最早的锡活字印本是谁印的,还是需要探究的问题.根据文献记录,元代王祯曾试验过用锡字,是否印过书,文献不详,据传因锡字不易使墨,改用木活字,成功了,不但印过自编的<旌德县志>(佚),而且还写过一篇<造活字印书法>,编入所著的<农书>传世.其实据宋沈括<梦溪笔谈>记录,毕异也曾试验过木活字,因木有"沾水则高下不平"等缺陷,改用胶泥.  相似文献   

10.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6,(5):121-125
《音学偶存》现存同治十二年活字本和光绪十二年刻本两种版本系统。通过考察,上海图书馆藏本实为活字本,而非刻本。活字本和刻本在内容上差异较大,活字本为未定本,刻本为定本。  相似文献   

11.
杨菁 《浙江档案》2007,(12):27-28
活字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活字印刷发明后,先后有泥活字、木活字及金属活字。目前文字上只有沈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活字本的共同特征,阐述了活字本的起源、运用和价值,提出了只有熟悉并掌握活字本的特征及其相关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对之了解和鉴别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正在筹备成立中的扬州古籍雕版印刷博物馆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为继承古老的传统工艺,将恢复已失传的几种古代活字版。 这家博物馆在筹建期间便着手恢复我国久已失传的古代几种活字排版方法,其中泥活字、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瓷版均由该馆研究人员自己复制。今年9月底集古代这几种活字排版、手工刷印《唐诗三百首》线装本将出版。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说了皖南民间在元、明两代分别发明了木活字印和套印及其影响,以及清代的泥活字印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而印刷业又成为人类精神食粮的生产工厂。我国自发明木活字、胶泥活字以来,奠定丁印刷术高度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丁红 《图书馆杂志》2008,27(2):76-80
通过存世浙江家谱的调查,分析了明代以来木活字本浙江家谱的数量变化与地区迁移特征,指出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和万历元年(1573)金华地区纂修的木活字本家谱与同时期刊印的有书名可考的一百余种木活字本古籍一样,具有开启木活字印刷时代的意义.而现代温州地区在纂修家谱过程中的辑谱、印刷、造纸等社会化系列服务,对木活字印刷文化具有传承与发展的作用.文章从家谱这个连续刊印出版的纸质载体的特殊角度,讨论了浙江家谱在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认为当代木活字印刷文化绵延不绝的生命力主要在于家谱纂修过程中市场机制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对北京大学藏日本刊《史记》古活字本的专题考察,力求对其所属的日本刊《史记》古活字本版本系统的刊刻过程、版本特点、底本来源以及版本价值与地位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元代王祯的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是古代印刷技术方面有重要意义的发明。王祯是一位多面手的科学家,他不仅是著名的农学家,又是机械学家,同时对印刷技术也是有很大贡献的人。他在宣州旌德(今安徽省)工作的时候。写了一部农书,因字数很多,不便刊板,就用两年的时間創造了三万多个木活字,准备用活字來印。活字造好后,先用来试印他纂修的旌德县志。试印的結果证明,效率很高,不到一个月的时間便印了一百部。王祯造活字的方法是先挑选字写得好的人,把字写在纸上,再把  相似文献   

19.
<正>明代在印刷技术方面,有了很重要的发展,首先就是铜活字的创始和应用。铜活字印书的创始和盛行使得中国文化的传播得以扩大,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印刷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技术在一千多年前,从古老的东方出现,逐步向西方传布和发展。之后,又从西方再回向东方,经历了木刻、泥活字、木活字、锡、铜、铅活字手工为主的传统工艺发展到目前凸版、凹版、平版和其他印刷等现代印刷术,已成为集光、电、机械、化工以及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学科于一身的科技现代化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