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一大以后,马林开始与中国国民党接触,与孙中山会晤并讨论了和苏俄建立联盟的可能性。通过全面的考察,马林认为中国国民党不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而是多阶级的联盟,孙中山是真正的民族主义者,为此他向中共建议:到国民党中去开展政治活动,同时不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在马林的主导之下,中共中央杭州特别会议通过了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进一步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提议。而随后召开的中共三大通过的决议案,贯彻了马林的意见。马林提出的国共合作,被称作“斯内夫利特战略”,亦即“马林战略”。  相似文献   

2.
1924年,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终于建成了。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理论和策略在中国的重大胜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的确立过程中,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马林,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1883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1920年8月,马林被任命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同时负责考察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各国的情况和建立联系。马林于1921年6月3日来到中国,随后,他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接触和同孙中山的会谈以及通过对中国政治局势的调查研究和对各派力量的考察分析,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国共合作在中国革命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实行国共合作是一个外国人最早提出,并强行“推销”给中国共产党的;这个外国人就是对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马林,原名斯内夫利特(1883—1942),荷兰人,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活动家。1921年6月,马林肩负着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使命来到中国。他一改过去共产国际及苏俄政府批评孙中山、忽视国民党的立场,很快与上海的国民党总部取得了联系,并与国民党代表张继举行了多次会谈。1921年底,马林在张太雷陪同下,到广西桂林秘密拜访了孙中山,与他进行了三次长谈,随后南下广州,拜会…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一九二二年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以后,曾于当年八月在西湖召开了一次中央特别会议,着重讨论了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这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也是确定无疑的。可是在一九七一年,国外学者道夫·宾在《中国季刊》上发表了题为《斯内夫利特和初期的中国共产党》的文章,提出了“迄今尚未报道过”的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二年四月在杭州西湖召开“第一次杭州中央全会”的新观点。并具体指出“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有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瞿秋白、毛泽东和斯内夫利特”。根据道夫·  相似文献   

5.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除13名中国人外,还有两名外国人:一名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另一名是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马林是荷兰人,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1883年生于鹿特丹。1902年参加荷兰社会民主党。来华以前,他曾在荷属殖民地爪哇长期从事革命活动,帮助当地工人创建印尼社会民主联盟(印尼共产党的前身)。后来被爪哇当局驱逐,便以马林的名字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1921年初,共产国际根据列宁的推荐,正式委派他为特使,到中国帮助建  相似文献   

6.
统一战线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中国共产党建立伊始首先面对的就是发展力量问题,实行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是形成革命力量联盟的最好途径。作为党的重要创始人,李大钊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事业的缔造者和维护者,堪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楷模。李大钊在1923年至1927年的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7.
本根据有关史料,重点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斯内夫利特战略”提出的主要原因及其根据,并对此战略进行了简略的评论,认为该战略的历史使用应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进一步指出该战略在整个中国革命全局和全过程中也只是一个策略,“合”与“分”应服从更长远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激烈反对的情况下,之所以坚持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进行合作,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从20世纪20年代初,共产国际推行的东方革命战略来看,共产国际力图通过国共合作,以打击帝国主义在东方的势力,而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又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唯一可以接受的合作方式。第二,从共产国际特别是其代表马林对中国革命和国共两党的认识来看,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第三,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看,马林和共产国际认为,共产党人加人各种民主党派和组织的做法,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而且也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9.
关于1937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学术界基本一致的意见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的反对和阻挠,国共两党始终没有形成固定的统一战线组织形式,这一特点给统一战线的巩固增加了困难”①。这个评价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第二,对此含有批评和否定的意思。现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又发出了建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号召。在此形势下,重新讨论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是有积极意义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不同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对于推动和促进国共合作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国民党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第一个革命高潮。在这次国共合作中,李大钊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他是促成国共合作的“主角”,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的楷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了马林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派往中国后,在帮助和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所作出的贡献。马林从1921年6月来华至1923年10月奉命回莫斯科,在中国工作了两年零四个月。在此期间,他努力贯彻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的精神,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不懈地工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文幸同时也指出了马林过低的估计中国工人阶级和农民的作用,对国民党进行过高的评价,以及把中国革命寄托在国民党身上的严重错误。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实行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它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推动了全国人民和国民党的先进分子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共产党人李大钊是我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的积极宣传者和执行者,他为建立、发展和巩固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不辞辛劳,奔走在大江南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积极同孙中山联络,努力促成国共合作。国共两党酝酿台作,开始于一九二二年。当时国共两党都愿意改善彼此的关系,以适应革命的需要。一九二一年六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到中国,打算与孙中山直接见面,交换关于中国革命的看法。李大钊请蔡元培把马林介绍给孙中山。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日,马林在张太雷的陪  相似文献   

14.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先后两次建立了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这次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正在“堕落中死亡”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的血液,改造成了以反帝反封建为纲领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重新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这次国共合作,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借助国民党的力量和政治影响,得以在广东为中心的一些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国共合作曾在中国现代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对于这次国共合作的建立,身为共为国际执行委员会派驻中国的第一位代表的马林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弄清这个期间马林在华的活动,将有助于开展对共产国际以及苏俄同中国革命开始阶段关系历史的研究,产此,本文愿对马林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作些初步探讨,就教于万家。  相似文献   

16.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早期统一战线思想的产生始于五四运动,主要研究集中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早期对统一战线重要性、革命的领导力量和斗争对象、“两个联盟”的研究,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林作为共产国际的驻华代表,于1921年至1923年,集中精力,突出地解决了国共统一战线的形式——“党内合作”问题,帮助两党实现了“党内合作”,建立了国共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8.
共产国际的东方战略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战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十月革命后,西方战略受挫,东方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必然产物。1921年,马林作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开始探索国共合作的可能性;1923年,共产国际派加拉罕、鲍罗廷、威经斯基三人组成东方战略实施小组,全力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东方战略是合乎历史逻辑的明智之举,它对首次国共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24年1月召开了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历史开始进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一时期的国民党已成为全国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孙中山先生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策略,奠基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党的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蔡和森,为此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提出建立“联合战线”的观点为促进国共合作而努力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时,虽然明确宣布了自己的阶级性质和奋斗目标,但没有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蔡和森早在党成立前夕,在同毛泽东的通讯中,就提出了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