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工程的关键环节就是如何改进和加强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并不断融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从而实现将思政课的基本理论与社会实际有机结合,这些都是思政课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一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产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开设既有利于纠正旧课程体系忽视历史教育的弊端,又给新课程建设提出新问题.从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查来看,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已经达到了国家设定的主要目标,而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是如何把握理论课程属性与历史课程内容的关系、如何调适课堂教学的有限性与学生主体需求多样性的矛盾.实现"历史理论化"与"理论历史化"的交互循环,开展专题教学、案例教学及师资队伍建设应是课程教学探索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强问题意识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应树立问题意识,以加强教学针对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教学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衡量其价值实现的关键.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同时又是关乎其实效性的主要指标,因此,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教学过程四要素及其互动关系,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教学内容的现实感、时代感,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实现这几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郭立  张静 《林区教学》2023,(8):10-14
文化本土化趋向下,以滁州为中心形成的皖东红色文化,能够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提供鲜明的政治导向和道德引领。将皖东红色文化融入“纲要”教学的路径:转变课程理念,树立政治高度;培养历史思维,注重思想深度;讲好红色故事,提升情感温度;创新教学形式,把握教学宽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观就是教师对“纲要”教学的认识或主张。“纲要”传统教学观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及相关理论的工具,其结果严重妨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智力因素的培养。“纲要”现代教学观的基本主张是:“纲要”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学生学”到“教学生自己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其中实践教学是重要和有效的组成部分.切实重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试图构建更合理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其中实践教学是重要和有效的组成部分。切实重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试图构建更合理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同时又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系统的教与学,最终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纲要》课的教学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重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现状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在某高校开展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三方面的对策,以此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闫莉玲 《文教资料》2012,(16):180-181
作者通过对安徽某高校部分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学习效果和实践教学四方面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与困难,对今后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5方案”实施五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设分别在教材编写出版和教学研究、教学示范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学科支撑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继续推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设,应围绕三个强化,即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问题意识,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教育评价,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历史思想、价值判断和现实观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五要件"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的新的课堂教学法,坚持以人为本,合理运用策略,以群体动力理论,将传统课堂进行分解,融入微课教学。具体来讲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由"课前5分钟"、"重难知识点解析"、"视频案例"、"教学互动"、"教师讲评"五个教学要件有机构成,具有教学目的的价值性、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教学主体的参与性、教学风险的可控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课的课内实践是建立在广义实践观基础上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具有课程性、主导性、主体性等特点和成本低、时效高、易持续等优势。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分别阐述历史考察、历史研究和历史调查等三类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和组织实施,客观分析思政课课内实践的教学成效,全面思考思政课课内实践的教学困境和对策,力图能持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诗词教学法是增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的有益探索,它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新诉求。近现代诗词是对主旋律教育内容的多维补充,是历史亲历者的“在场”见证,是微观历史场景的生动呈现,是社会背景和大众心态的形象表达,能丰实“纲要”课教学内容;朗诵、鉴赏、拓展等诗词教学法的运用还能提升教师教学艺术和师生的人文底蕴,使学生在课堂“诗意地存在”。  相似文献   

16.
作为高校新开设的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于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正确认识“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将这一任务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这是目前从事《纲要》课程教学工作的同志亟须思考的现实课题。本文拟从《纲要》课的课程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来谈几点教学的感想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05方案"实施至今已近十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问题。就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现状来看,需要处理好这样几个基本问题:一是明确"纲要"课的课程性质与定位,厘清与专业历史课程的区别;二是避免与中学阶段历史教学在内容上的重复;三是处理好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关系;四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也存在需要克服的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师能力、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思考,解决如何进一步提升课堂实效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必须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属性和职能,要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来统领整个教学内容;从历史出发以现实作为落脚点是“纲要”课的基本教学规律;“纲要”课的教学对象、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地位都有其特殊性,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要贯彻引导性、渗透性、参与性、现代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又是一门历史课程.为充分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根据其特定的属性与功能,发挥其特有的优势,注意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性、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坚持理论教学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