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五)中定式一的延伸——直板接发球搓长,对方抢先上手,直板随后转守为攻,压对方中路得分。 吴尚垠发左侧旋短球到马林的中路偏正手位,马林上步摆短。马林的这板摆短球并没有处理好,弧线偏高,且第二跳已经出台,但马 林的接发球在线路控制上非常出色,他观察到吴尚垠发球后站位过于平行台面,因此马林盯住了吴尚垠的中路(图4),吴尚垠想用反手直 接高质量上手并不容易,如果侧身用正手抢攻,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引拍,也无法发挥正手拉的威力。马林在接发球后,站位更加偏向球 台中线,这样既能够在正手位大角度回球也可以护住反手位的空挡。吴尚垠发球后准备不足,只好勉强侧身用正手将球兜起(图6),这样 仓促的进攻对马林没有丝毫的威胁,马林通过直板横拉连续压住吴尚垠的中路底线,使对方只有招架之功(图9-图18)。马林接发球对 落点的控制,迫使对方被动抢攻,继而抓住机会实现反攻的战术运用,拓展了直板选手前三板一味抢攻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52j_本组图片取自马林与希腊名将格林卡的对局,全过程由四个部分组成jj马林发哦i格林卡接发球(图1_5);马林反面抢攻、格林卡第四板招架(图一6—8)i马林侧身大力冲杀斜线I图g-:il分)∥马林准备连续进攻,~但格林卡回球已出界0图14—16 h i。。 , …一 。r-…。这是现代直板反胶进攻型打法在自己发球轮典型的抢攻套路孑 j÷ 一, · 。 一马林发球后反手抢攻结合侧身杀板@李晓东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6,(9):78-79
实战应用中,直拍选手由于在处理台内球时稍占优势,因此更多倾向于摆短而非劈长。在现役的直拍选手中,马林的台上功夫是公认的标杆,而摆短后抢冲更是他最基本的看家本领。在本组图中,马林就是有针对性地接发球摆短至波尔的软肋——正手近网处(图1→5),令波尔仓促间回出机会球(图6→9),从而侧身抢冲直线到波尔的反手空档得分(图10→11)。整个过程干净利落,堪称中式直板得分的经典教材。  相似文献   

4.
蒋澎龙发球抢攻的失败案例 发完正手发球之后的蒋澎龙.基本成正面球台的姿势.等待着对方的接发球(图5).这是无遮挡发球规则下具有代表性的还原状态。接着,他判断出对手(埃洛瓦)的接发球后侧身.重心从右脚大幅度地移向左脚,发力冲球,打算一板得分(图7-9)。可是.用与旧规则时同样的击球节奏  相似文献   

5.
这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四)定式三中的战术延伸——直板接发球撇搓对方底线,迫使对方勉强上手,然后准备反攻。图中,波尔为左手握拍选手,因此马林在接发球时,不但要考虑来球的旋转问题,还要盯住对方的站位,扼制对方有威胁的进攻。波尔发右侧下旋短球到马林的反手位。马林上步突然一撇,撇到波尔的反手偏中路底线。波尔站位离球台比较近,无法及时调整动作,只好快速用反手拉一板,这板拉球的力量并不大。马林稍退半步,反拉波尔的正手位。马林的整套战术运用得非常流畅,每一板球都先观察对方的站位,处理球非常果断,掌握住了节奏。  相似文献   

6.
李惠芬 《乒乓世界》2000,(11):32-33
这期我们介绍马林第三板反拉技术。直板和横板的反拉技术在基本原理上是一样的。 马林发强烈的下旋球到金泽洙的反手位(图一至三),金泽洙接发球时用侧身拉高吊弧圈(图四至八),马林判断对方会拉高吊弧圈至自己的反手位,于是,在第三板的处理上果断侧身反拉到对方的反手位(图九至十二)。 在这个实例中,金泽洙为了“安全”起见,拉了一板高吊弧圈,而马林则准备得比较充分,一在用正手反拉的同时,落点尽量控制在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对方侧身拉高吊弧圈后,通常正手位是空档,这时应该打对方的正手位。当对方注意正手位时,就会提前…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06,(9):86-87
虽然王励勤的晃撇对吴尚垠奏了效,但要论这种搓球衍生出来的"假动作",当今乒坛首推马林,他那灵活的手腕、百变的花样,每每令对手蹙眉徒奈何。I 组图中,面对梅兹的搓球,马林没有平淡地回搓,而选择了主动发起变化,用正手晃搓到梅兹中路追身(I12→I15),迫使梅兹侧身抢拉下网(I16→I19)。注意对比图 I12和 I13中马林触球前手上的变化:手腕打开,拍形稍立,这样更有助于在较短的出球线路(近乎直线)中给球加速加转。再对比图 I13和 I14,不难发现,马林整个击球动作是以横向为主,由于梅兹搓过来的球带有下旋,马林这样接触球的侧面横向发力,能够避开来球的强转区(球体正面),从而主动改变旋转轴,而且利于控制向前的力量,避免出界。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4,(5):28-31
男双第一阶段AA组 王皓/孔令辉胜在三个方面:第一,接发球的手段比马林/陈玘全面,有摆、有挑。第二,有正手有反手,原先都认为掉过身接发球基本意味着摆短或者搓接,王皓/孔令辉却在正手挑打的既有基础上,如今反手挑用得也挺熟练了,这样接发球的隐蔽性、出手速度都会优于马林/陈玘。单就技术而言,马林的挑打准确性不是太高,加上他打球并不属于胆子很  相似文献   

9.
整理马林等5名世界优秀直拍反胶打法运动员个人步法组合结构示意图,发现了两类新的步法技术,从概念和功能上突破了传统步法理论中5种基本步法的框架,展示了步法技术的新发展;将马林、金泽洙、柳承敏前5板侧身步法技术进行对比发现,马林较小的步法结构在第2板接发球抢拉中具有优势,金泽洙较大的步法结构在第3板发球抢拉中具有优势,马林全台最大范围侧身步法移动具有超强能力,但第3板侧身抢拉左1/4台底线区内落点来球的主用步法类型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0.
陈洁 《乒乓世界》2003,(6):56-57
瓦尔德内尔接发球站在侧身位,身体重心前倾,随时准备全台抢拉(图1-2)。当判断出萨姆索诺夫发的是短球时,瓦尔德内尔马上放低重心,右脚跨上前一步,用反手晃搓到萨姆索诺夫的正手大角度(图3-6)。要点:瓦尔德内尔搓球时,两脚分得较开,身体重心放低,触球时重心几乎全部放在右脚,身体和肘关节贴近台面,击球瞬间身体稍稍向左侧,手腕发力将球送到对方的正手大角。 瓦尔德内尔和萨姆索诺夫都属于世界超一流的选手。尽管萨姆索诺夫的球发得很短,抑制了对方的接发球抢拉,迫使瓦尔德内尔只能用反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06,(9):85-85
只要像波尔那样打开了手腕,你不仅可以自如地劈长,更可以练习晃撇技术。图 H1→H5中,王励勤在接发球时侧身用正手将球晃撇至吴尚垠中路,这种晃撇有双重效果:既可以借助身体的晃动令对手判断不准出球的线路,达到抑制对手发球抢攻的目的;又可以抢占侧身位的"有利地形",争取场上的主动权。迫于这种无形的压力,吴尚垠被来球逼住后,不得不以重心后坐为代价,来换取向上发力的空间。勉强用反手将球"挂"起后,吴尚垠踉跄后退以回复身体平衡(图 H6→H9),以至离台过远。这一漏洞被王励勤洞若明火,他巧妙地快速迎前轻挡,回球弧线较短而不往前走,令吴尚垠回天无力(图 H10→H12)。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14,(8):82-83
晃挑是马龙在实战中经常使用的接发球技术,其特点就是突然、巧妙、攻击力强,但同为国家队的队友,大家对马龙很熟悉,所以对他的晃挑也经常有所防范。本组图中,马龙在正手位晃挑樊振东的正手大角度,樊振东迅速移位上步反拉,马龙快速后撤紧跟着又完成了一板高质量的快带,整个回合如电光火石般的强强碰撞,令人叫绝。  相似文献   

13.
孔令辉打球的风格比较细腻,特别是在台内球的处理上尤为出众。一般选手在接发球中,接下旋短球通常以搓球为主,但接上旋球和侧旋球,如果只会用搓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会挑短球很有必要。孔令辉在接反手位短上旋时,既可以用正手侧身挑起来(图E1~6),也可用反手挑起来(图F1~6)。 图E1~6中用正手挑短球时,与搓球的站位有所不同:左腿在前,身体保持平衡,出手时重心从右腿移到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02,(12):34-35
马林的大动作侧身拉球 拉球为主的选手会尽可能使用正手侧身攻击,在比赛中常保持这样的攻击企图是必要的,因为可以给予对方很大的压力。照片中的马林,对于左边线的机会球以侧身拉冲回击,向对角线施以强力的一击。此时,马林的右脚与左脚几乎和回球线路垂直,让人感受到一球决胜负的意图。  相似文献   

15.
《乒乓世界》2006,(9):88-89
再看 J 组图中,马林的手法更绝:在双方的控制与反控制中,马林突然晃搓梅兹的正手大角直接得分。直到 J15之前,马林的眼神似乎都只盯着来球,从他的拍形和动作也看不出他的出球线路,谁知到了 J16,他手腕猛地一转,球直奔斜角而去,梅兹完全猜错了方向,再从侧身位扑正手,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16.
马雷石 《精武》2006,(5):22-23
雷声五音之“喝”声一、十字手同鸡腿,此处略(图1,见上期)。1.盘法:承上式,侧身而立,右膝屈,体重在右腿,左膝发裹劲,左脚尖内扣,双手十字交叉在胸口。接着移动身体向前,左脚向前上一小步,以头领劲,以身带右脚,向前上右脚过左脚摩胫前踩,随之追蹬右脚半步成牮柱步、弯套弯步或并步。双手在胸前十字交叉向内翻转摩胸至腹,或左  相似文献   

17.
杨敏 《中华武术》2002,(7):24-26
1.踹肋挑颏 军警与敌对抗,敌突然以左拳朝军警直打击来,军警即可仰体后闪,同时左腿上起用力拦截踹击敌左侧肋部(图1—1)。紧接上动、军警左脚着地,左臂屈肘乘势猛劲上挑击敌下颏,右拳护于喉前(图1-2),目视对方。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06,(9):83-83
当双方都在用搓球控制对手时,看似难以抢攻,其实不乏机会,F 组图就是一个例证。王励勤接发球劈长(圈 F1→F2),李静回搓(图 F3→F4).却被王励勤轻易挑打正手空当(圈 F5→F6)。是王励勤挑打技术精绝吗?未必,关键在于李静的回搓质量不高。图F2显示,李静对王励勤的接发球出现了误判,过早地  相似文献   

19.
马林不仅发球好,接发球技术也很出色。图片G1—6是马林对瓦尔德内尔的比赛(没有显示瓦尔德内尔的图像)。马林充分利用直拍台内球的挑、撇、摆短等技术,让对方不好判断,为自己下一板上手创造机会。马林接发球的主导思想是能上手则上手,上不了手时控制对方,看好旋转摆短,这样就控制了瓦尔德内尔变化多端的发球,也使瓦尔德内尔的前三板技术受到了抑制,即使对方上手也拉不出质量,自己还可以争取下一板的主动。  相似文献   

20.
抢拉对方侧身晃撇到反手位的球 这项技术是直板反面技术中非常关键的技术,在比赛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因为对方在接发球时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晃撇到反手位为主,配合摆正手位短球和搓正手位长球作为牵制。当我方在接发球摆短后,对方也会采用和接发球同样的方法。所以,掌握好这项技术对前三板的争抢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