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旅游服务接待人员情绪状态的自我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行业被称为“情绪型行业”,旅游服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服务接待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必须要保持愉快的情绪状态,营造出良好的情绪氛围。但是,由于他们每天接触人和事的多样性、复杂性,使得员工的情绪常受所处环境的影响,为符合工作需要,旅游服务人员必须学会情绪状态的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2.
怎样关注托班宝宝的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状态对个体的活动有明显的影响,在不同的情绪下个体会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状态能提高一个人的活动效率,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降低一个人的活动效率。这在幼儿的认知中表现得尤为显著,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促进幼儿记忆、思维和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托班宝宝的情绪变化多端,因而关注托班宝宝的情绪,让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消除消极的情绪,在实际教养工作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其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形态。它是影响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一是要有高尚的政治思想修养,二是要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4.
杨明 《宁夏教育》2004,(3):18-19
情绪,实质上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情绪能影响人的方方面面。积极的情绪对人体活动常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效率,使人保持健康;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怨恨、焦虑、忧郁、恐惧、痛苦等,如强度过大或持续过久,可导致神经活动机能的失调。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情绪,认识不良情绪带来的影响。2.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努力控制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教学重点: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教学准备:课件、情绪图标、气球。教学过程:一、步入情绪花园,初闻情绪花香1.游戏:头顶气球。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中“激情”一词是这样解释的,“强烈激动的情感”。心理学上认为,激情是情绪的一种,情绪按强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可分为三种—心境、激情和应激。激情就是强烈而持续时间短促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强烈爆发性和指向性的特点。这里所说的教学激情与心理学上的概念稍有不同。教学激情就是一个人一旦投入工作中,他的情绪状态就会极其兴奋,它可以持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7.
学生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的困扰中,以至超过心理承受能力,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采取有效的自我调节机制,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教师素质对学生发展有着深刻的、长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能够认同自己的社会角色,热爱教师职业,保持乐观的情绪状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自我。  相似文献   

9.
繁杂的工作对象、高负荷的工作压力.社会的偏见、管理者的不当管理,以及自身的认知偏差、个性弱点等因素,使编辑在工作中产生种种负面情绪,影响了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危害了编辑的身心健康。为此,编辑应根据自身的实际,加强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找寻自我的性格弱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实现情绪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0.
陈萍  王梅 《今日教育》2006,(11):27-28
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某个儿童的情绪极易变化、喜怒无常,经常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那么他就难以与同伴甚至成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变得孤独、焦虑,影响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乃至其一生的发展。如何引导幼儿形成积极的情绪?这里结合我园情绪情感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就孩子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谈一些具体的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人的情绪是心理健康与否的“晴雨表”。不良情绪不仅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而且妨碍人际交往、降低工作效率。因此 ,学会通过转移注意、自我安慰、自我发泄等自我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对于维护自我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情绪调节策略对情绪类型与延迟满足关系影响,采用两种不同情绪类型的视频短片启动大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比较两种条件下使用认知重评策略与表达抑制策略对紧随其后的延迟满足任务成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积极情绪状态下,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组延迟满足得分差异不显著;消极情绪状态下,认知重评组延迟满足任务得分显著高于表达抑制组。结论:认知重评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消极情绪对延迟满足表现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写作情感可分为理性情感、艺术情感、生活情感,此三类情感各有其特点,作为生活情感应视之为写作的基础,需要提炼、加工;艺术情感是对人的情感世界的丰富和再现,可以借鉴、运用;理性情感是对人生境界、写作水平的评价和体验,可以培养并提高。此三类情感的结合,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声乐艺术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从其文本构成本体来说,是音乐与文学的联姻,这一本体特征结合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本质就是曲情与诗情的情感融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度创作情感;从其艺术美的本质来说,声乐艺术审美的生成是人声所负载的曲情、诗情和以此为情感依据的声情演绎,也可以说是二度创作情感。笔者从声乐艺术情感论的理论视角,探析声乐艺术的本体构成,即从诗情、曲情、声情三方面及三者的关系上论证了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特征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哲学中,情感和理性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对理性关注的起源与对情感关注的起源并不是同步的,也不是同等的。理性产生之初的地位、含义和功能都预示了理性是本原的、永恒的、普遍的实体和法则,它是世界赖以存在的基础,主宰着人类世界。神话中有情感的宣泄,详细探讨情感的是亚里士多德,提出完整的情感理论的是斯多噶学派。情感与理性的对立来自于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的对立,二分法导致情感不可避免地与欲望相连。  相似文献   

16.
基本情绪理论假定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着6-8种基本情绪构成所有情绪的基础,然而情绪的社会建构理论否定了情绪的自然属性和整体性.原始情绪理论对基本情绪理论进行了拓展,它将行为准备状态作为情绪产生的基础,有效地解决了基本情绪理论与情绪的社会建构理论之间的矛盾.这是对情绪形成过程的一种大胆假设,丰富和发展了情绪理论.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Research on teacher emotion regulation is typically conducted by outsiders and focuses on how emotion is regulated. This self-study was conducted by a practicing teacher to explore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teacher emotion regulation and the many influences that inspire the need for such regulation. Throughout a 14-week semester, daily “in-the-moment” recordings of emotion were collected as they arose, and analyzed weekly. With a critical friend, further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genesis of the emotion as well as the response and possible alternatives. We believe that understanding the experience of the emotion is possibly more important than how it is regulated. Through reflection, this teacher began to resolve deeper issues that had evoked negative emotions, which shifted her approach to difficult situations and reduced the amount of negative emotions experienced. We conclude that the research on emotion regulation should focus on understanding the underlying issue triggering the emotion than on controlling the emotions displayed.  相似文献   

18.
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抑郁、紧张、恐惧、悲伤、愉快、轻松等都属于情绪活动。情绪有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之分。正性情绪有助于人的健康,负性情绪有害于人的健康。在人类的基本情绪中,人的负性情绪占大多数,因此,在生命里的人总会让积极情绪战胜消极情绪。对情绪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Science teaching environments are social environments, and teachers emotions interact with their science teaching in powerful ways. To value the teacher is to value the whole person, not just the intellect. In this paper, a theorization of teacher emotion in science teaching is developed which illustrates the role of emotion in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self-esteem in science teaching situation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social-constructionist theory of emotion, it is argued that emotion is a social construction within social relationships. Arising from this view, are the emotions of intellectual excitement, frustration and shame that play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lf-esteem. The dynamics of these emotions, in the context of experience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may dispose teachers to act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towards science teaching. The theorisation developed is illustrated in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s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in an early childhood science classroom. These experiences indicate that emotion is constitutive of teaching, and merits greater consideration in science teaching.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