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的教育大地上,“名校”林立.政府需要名校,打造名校常常被提升到“为群众办实事”的高度.社会需要名校,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名校,赢在起跑线上?对名校的需求如此之旺,也难怪走遍大江南北,名校遍地开花了. 但,名校多了,便发现名校之“名”下却是千姿百态甚至截然不同的学校生态.于是,渐渐地,对名校有了一份警惕,越是大牌名校,越要审视它的整体与细节,看看报道中的它和实践中的它.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几乎所有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但目前学校所提供的教育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家长的要求。因此,发展、壮大名校已成为当务之急。有人早已“先名校之忧而忧”,认为一所名校就好像一杯浓茶,向里加水就变成淡茶,无限制地加水,就把浓茶变成了白开水,要求名校要保持原来的规模,否则就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这种担忧有它的道理。因为决定名校成“名”的核心因素是名教师。学校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名师的生均占有率下降。名师之所…  相似文献   

3.
关注教育教学实践就是关注教育教学本身,教育教学问题和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领域。在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常常存在诸如:教育领导、教师、家长等群体对"好"教育的界定和过于"分数化"的认识,人们在对孩子考取高分的狂躁追逐中忽视了隐藏于其后的教育道德问题,"名校"、"名师"、"名校长"有待"正名"等问题。本文对这些产生于教育教学实践领域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反思,以其得到更多的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4.
提起名校,人们自然会与其“悠久的历史”、“卓著的社会声誉”和“社会精英的摇篮”等联系起来。名校之“名”何在?“名”在办学理念上。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名校正是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更自觉地面对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同需求,切实帮助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着手于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真正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接受一种能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教育,使他们在10年或20年后能大面积地成长为各领域的拔尖人才,才是名校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优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共同取向.目前的现状是,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名校里,名校有着良好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队伍、科学的管理水平,并且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良好的校风,从而赢得了社会美誉.正因为如此,名校也就必然成为学生和家长最向往的地方.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和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是许多地方存在的普遍问题,由此导致的"择校热""奥数热"等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众多家长和学生,成为实现教育公平、改善教育民生、维护教育稳定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北新实验小学是一所高规格、高标准的新兴品牌学校。自办校以来,通过区教育局搭台牵手北大附小远程示范校和成都市双林小学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名校引领,共建共享、优质发展的战略思路,走出了一条名校带动、均衡发展的新路。近年来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提高,深受家长好评,社会认可度高,呈现出可喜的发展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名校?真正的中小学名校应该追求什么?这是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的话题之一.家长仰慕名校,因为名校能成就自己望子成龙的期盼;学子钟情名校,因为名校是他们实现人生梦想的“绿色通道”;社会追捧名校,因为名校是托起整个社会文明大厦的支柱之一.当代基础教育领域是一个“名校话语霸权”的时代,中小学名校是整个社会教育价值的聚焦点与关联点,它们“在欣然收获赞誉的同时也应坦然接纳来自各方的批判”[1].  相似文献   

8.
从本质上讲,"名校"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和发展的概念。你在当地是名校,但放在更大范围内,就不见得是名校;今天看来你是名校,但随着时间推移,明天或将来就不一定是名校;名校可以是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的学校,也可以是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做得有特色的学校。总之,名校之名,和社会  相似文献   

9.
名校集团办学能够再生优质教育,走向优质教育的平民化和普及化。但名校集团再生优质教育却面临诸多问题。通过共同愿景、文化引领、差异发展、培育本土名师和畅通各方利益诉求渠道等方式,则可以保障名校集团化的顺利推进,实现优质教育再生,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满足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9):F0002-F0002
西安交大阳光中学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是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一所高标准、寄宿制的民办完全中学。学校依托交大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确立了打造“特色化、精品化”的内涵式发展思路,依靠先进的教育理念、精细化的管理、校本化的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的育人途径,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赞许、家长和社会认可的阳光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11.
钱志亮 《今日教育》2012,(10):29-31
社会竞争激烈化、低龄化,人口控制政策下的独生子女化,转型时期商业伦理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家长对孩子的期待越来越高的今天,家长的虚荣心被市场炒作得急剧膨胀——“教育有多大胆、孩子就有多高才。”  相似文献   

12.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并非中国父母独有的教育理念。《泰晤士报》文章指出,英国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争抢入读名校机会,不惜重金聘请家教,近年风潮尤盛。  相似文献   

13.
谈名校之名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名校的建设与发展不容回避地摆在每一个关心教育发展、思考学校出路的教育工作者眼前。一般学校要"争名""显名",已是名校要"正名""扬名",彼此竞争,彼此超越,形成了百舸争流、红火热闹的教育景观。那么名校名在哪里?厘清这个问题,对学校自身建设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可否认,一些名校在其形成过程中政府曾给予或依然在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但在严格的意义上,名校不是政府刻意形成的,或者说政府刻意打造的学校也未必都能成为名校,所以名校本身并不存在公平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什么样的学校算是名校?名校喜欢哪几种学生?这些名校中存在什么教学问题?近来,美国陆续出版了好几本教育类书籍,为大家解答了上述疑问。全美闻名的白朗教育丛书推出《美国大学档案》,用最新数字审核美国高校运营。教育专家詹妮弗·瓦什本女士著书《美国高校的集体腐败》,披露美国大学的详细内幕。哈佛大学毕业生罗斯·多萨特发表著作《哈佛与统治阶级教育特权》,讲述身处世界最高学府的读书经验。鉴定名校的标准是什么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渴望花钱送孩子进入名校。今日全美家长首选的名校12强中的前五位分别是:哈佛、普林斯顿、耶鲁、哥伦比…  相似文献   

15.
沈敏 《教育》2010,(3):63-63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并非中国父母独有的教育理念。《泰晤士报》文章指出,英吲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争抢入读名校机会,不惜重金聘请家教,近年风潮尤盛。  相似文献   

16.
廖厚才 《教师》2012,(24):5-7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和社会转型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的精英主义情结催生了教育对名校的追逐。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和名校的刚性需求遭遇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供给不足,导致今天的"择校"现象。名校之间的竞争,家长"不输在起跑线上"信念的支撑,导致对学生的提前掐尖,也造成了如今家长普遍性的教育恐慌。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滋生的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的"游戏规则"以及默许的"小升初考试",严重干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秩序,同时加剧了择校现象。教育公平与择校问题成为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导致2012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教育公平与择校问题,资深媒体人廖厚才老师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17.
打造一所名校,必须有一个先进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办学理念,要顺应现代社会对优秀学校优质教育的选择趋势,要顺应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心理。  相似文献   

18.
近年的调查发现: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家长对学校教育越来越不满,教师所承受的压力使很多人身体状况欠佳,心理压力过大,甚至身心疲惫。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出现了更多的矛盾,学生离家出走、教师体罚学生、家长状告教师现象时有发生,种种事件的发生为我们的教育敲起了警钟,也惊醒了整个社会,人们震惊之余不禁要问:到底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权,不仅指家长对其子女施加教育的权利,还应当包括家长接受提升其教育素养之教育的权利。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三大理念的指导下,成人教育应当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所为,开设家庭教育培训课程,以此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呼唤教育公平,呼唤教育均衡发展。解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更少不了教育自身的努力,当然包括学校、尤其是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名校的努力。作为名校,应该在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攀越新台阶的同时,以开放的视野审视教育,用宽广的胸怀接纳社会,进一步发展自身的办学优势,带动一方教育。名校之名,不仅在为本校教师和学生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中得以实现,更应该在着力服务区域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得到"放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