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公共治理视域里我国农村社区体育的特点、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目标及其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分析公共治理视域里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对社区农民及社区所具有的意义,阐述以人为本的公共治理视域里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原则及目标,并对其发展提出具体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和谐农村社区体育内涵的基础上,对公共治理视域里构建和谐农村社区体育的难点进行分析。构建和谐农村社区体育在运行机制上需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多种公共服务主体共同参与,坚持"以民为本"、民主自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孩子留在农村成了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显得非常重要,而采用音乐教育的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穆彦祥 《考试周刊》2015,(2):175-176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农村家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改善家庭环境,父母双双外出打工,抛家寄子,致使孩子常年处在亲情缺失的环境中,对这些留守在家的农村儿童造成了多方位的持久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诸多挑战,如生活、学习、交际,心理等方面的挑战。通常人们较多地关注留守儿童在行为约束、学习辅导等方面的缺乏,认为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但在我们看来,这些问题当然都存在,却不是最令我们忧心的。我们发现,这些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的儿童,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他们的身边,缺乏父母的照顾与关爱,有些留守儿童即使有父母其中一方陪伴,但是这些父母常常要忙于生计,而没有较多时间关爱儿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促其成长是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入城市,随之在广大农村地区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是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社会群体.据全国妇联统计,全国留守儿童的人数约为5800万,其中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超过4000万.目前,留守儿童占全部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其中,0~5周岁农村留守幼儿约占全国农村同龄儿童的1/3,集中分布在中西部人口大省.  相似文献   

7.
杜向阳 《生活教育》2012,(20):31-36
鉴于近年来在留守儿童研究方面研究者们提出的一些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实际生活中根本行不通,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以心理弹性理论为基础,将心育与德育结合,提高留守儿童的环境适应能力是一个较好的研究方向。当前留守儿童学校德育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重视智育,忽视德育;视同一律,忽视个体差异;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方法简单,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心理——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其教育含义适应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道德教育"可采用四条主要措施,包括:培养"心理——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开设"心理——道德教育"课程;多学科渗透"心理——道德教育"理念;加强"心理——道德教育"校园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义务教育长足发展,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文环境的差距,致使农村存在一个特殊薄弱群体,其重要性还没得到切实的认识并付之实施;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农村留守学生调查,试图阐述他们心理上存在的一些现状问题,分析成因,并结合心理学知识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存在不少问题,基本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体育健身意识。通过体育干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建议政府继续改善山区学校的体育设施,解决体育师资短缺问题,加快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体育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农村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它不仅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因此,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教育,给予他们父母般的温暖,对促进他们心灵的健康成长,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渐呈上升的趋势,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针对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及对策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还在逐年增加。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的情感缺失,普遍存在着自卑、焦躁、疑虑、憎恨等心理,长此以往,他们会在长期的爱的缺失中逐步形成心灵的缺失、人格的缺失、人性的沦丧。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亟需关注和呵护。  相似文献   

13.
甘红红 《学周刊C版》2020,(1):168-168
在国内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镇化建设进程持续性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问题.而儿童阶段作为孩子们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其思想的启蒙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该阶段缺乏父母陪伴很容易诱发心理问题.为此,本次研究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从教育角度入手分析了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镇化建设进程持续性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问题。而儿童阶段作为孩子们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其思想的启蒙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该阶段缺乏父母陪伴很容易诱发心理问题。为此,本次研究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从教育角度入手分析了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南振江 《亚太教育》2019,(10):169-169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监管的缺失,容易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而这些最终会映射到儿童的行为表现上,影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借助有效手段健全留守儿童的心理,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就成了重中之重。接下来,本文就围绕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学内容、行为表现三方面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16.
沈家国 《文教资料》2009,(23):153-154
心理弹力是儿童在面对压力和逆境时,所表现的灵活机智能力.这种心理能力通过内、外部的"保护性因素",能减轻恶劣环境对儿童的消极影响,研究表明其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家庭、学校教师、儿童个体、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心理弹力的教育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该群体处于心理教育的一个特殊阶段即心理、情感、人格、心智等启蒙阶段,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多为家庭、社会教育缺失或不当等因素,而其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个体成长过程中主体性与社会性的矛盾,因此,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既应看到其直接的现实原因,又应看到由现实因素加剧的深层原因,正视留守儿童的差异心理,并对其进行良性引导,而非一味地强调弥合差异。  相似文献   

18.
《河西学院学报》2019,(4):112-116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尤为突出。文章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并分析了造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据此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发挥社会团体组织的关爱服务;重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强化家庭监护责任意识;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改善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实现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2):11-12
在城市化战略稳步推行新常态下,城市建设质量有所提高,在为人们打造优质生活环境同时,在农村地区产生特殊群体即"留守儿童",因其成长历程中缺少父母陪伴及教育指引,使部分留守儿童心理产生偏差,心理素质普遍较差,自卑、敏感、胆小、极端等性格特点较为突出,一旦无法及时纠正留守儿童心理偏差,将直接影响其健康成长。本文通过探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偏差症状及理论依据,以期找到解决其心理偏差问题的策略,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西省赣州、上饶和南昌地区农村中学共1715名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不同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留守儿童中,女生的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学业压力显著高于女生。高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低年级学生。亲子沟通与体育活动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