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对于昆曲的研究基本上只限于音乐与审美特征的研究,着重于其美学意义。本文立足昆曲医心的观点,从昆曲的唱词、唱腔、伴奏乐器、舞蹈动作、舞台艺术等视角探讨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价值及作用,为昆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昆曲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昆曲的命运发生转机,昆曲经典作品《牡丹亭》也以各种形式的改编开始大量出现。本文立足美学视角,选取较有代表性地青春版《牡丹亭》、园林实景《牡丹亭》、芭蕾舞剧《牡丹亭》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剖析各种形式改编背后,我国古典美学相关理论在传统艺术作品现代改编中的支撑意义及这种现象背后带来的学理思考。  相似文献   

3.
昆曲艺术是整个戏曲文化的一部分,同属民族音乐文化。昆曲艺术有其作为地域文化的特色,又是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种。深入开展对昆曲这门古老而深奥的艺术形式的学习与研究,有利于在更广阔范围内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文化。梳理江苏百年各地昆曲传承及其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以促进不同文化及文明之间的对话,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间的国际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在今人著述中,对昆曲史的研究从未间断,然而在昆曲的故乡—昆山,相关研究却显得零散而不成系统。鉴于此,对昆山昆曲史研究做一个较全面的梳理,无疑是必要的,这对保护和传承昆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昆曲的源头、历史和可持续发展——读评《昆曲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曲被推崇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其具有工丽典雅、浓郁醇厚等艺术特点,故研究者甚多.在此基础上,杨守松历时5年之久,磨出了<昆曲之路>,有三个成就:一是将昆曲的源头追溯到唐代的黄幡绰;二是以最大的篇幅论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60年间昆曲的三起两落;三是回答了昆曲如何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必须实行五大互补:实行传承和创新互补、正规训练与业余培训后继人才互补、编剧创作和昆曲研究互补、政府对昆曲的支持和民间对昆曲的赞助互补、大陆弘扬昆曲与台港及海外华裔和外国人弘扬昆曲互补.<昆曲之路>实现了学术价值与现实价值的统一,为今后的昆曲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小说《游园惊梦》是白先勇将昆曲与文学高度融合的一部作品,对昆曲这一舞台艺术兼文学经典的巧妙运用,使小说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并使其表现出更深刻的主题内蕴。白先勇是将传统文化与文学融合的典型,通过研究昆曲,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并由此看到传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引起人们对日渐式微的昆曲艺术的关注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审视。  相似文献   

7.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中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高阳县北方昆曲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阳县北方昆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对高阳县北方昆曲的研究,有利于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昆曲从苏州传入扬州并落了户。康乾盛世时期,扬州的昆曲家班主人、艺人等与外界交流频繁。近代扬州的昆曲以曲社为主要载体,在与各地绵延不绝的交流中继续发展。可以说,昆曲在扬州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交流,其在扬州的发展史是中国戏剧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9.
在普通高中进行昆曲教学,有助于昆曲的弘扬与发展。开发昆曲教学资源、编著昆曲校本教材、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是进行高中昆曲教学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0.
昆曲对演员的综合素养有极高的要求,这不仅是昆曲艺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表演者完美演绎昆曲的必备条件。在大力保护、继承和弘扬昆曲艺术的今天,深入探讨昆曲艺术所要求的演员的综合素养,对昆曲演员更好地学戏演戏、培养更多的昆曲表演人才,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     
北京大学:设昆曲选修课 前不久,“北京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正式启动。“北京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昆曲大师白先勇共同发起。该计划第一阶段计划将用五年的时间,从“学研”“新知-推鉴”三个方面入手,在北京大学开设昆曲公选课,举办昆曲文化周、优秀昆曲项目展演,推动数字昆曲  相似文献   

12.
对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着重于"保护"的核心价值取向"。保护"既有其所处的生存语境的缘由,也有其自身内在规定性的缘故,更有其文化传统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原因。从"保护"出发,才能传承昆曲精神和精髓,才能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昆曲艺术。  相似文献   

13.
书香满楼阁     
《新作文》2004,(9)
《笛声何处》作者:余秋雨出版:古吴轩出版社 余秋雨教授的最新作品。此书出人意料的关注视角,注定要使三个关键词成为今年文化舆论关注的新焦点:世界文化遗产、昆曲、余秋雨。被称作“百戏之祖”、“中国戏曲活化石”的昆曲,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曾风靡中国200多年。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世界上共有19个文化活动和口述文化表现形式被首批授予。昆曲艺术,则为中国第一个“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给孩子的365封信》作者:邹朝荣出版:现代出版社 假如生活一直这样,那就是我所理解的普通人的…  相似文献   

14.
青春版牡丹亭自上演以来大获成功,其巨大的市场号召力和良好影响为古老的昆曲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媒介多样化、新媒体和新新媒体当道的今天,昆曲如何保持自身的独特魅力、延续其生命是一个重要而急切的话题。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横空出世给昆曲如何在新时代发展给出了一个良好的回答。这部剧的大获成功开启了古老剧种焕发崭新生机的密码,在美学理念、跨文化传播、呼应市场等方面给予了昆曲创新和创作多方面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昆曲作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新世纪的命运必须得到重视,其传承与发展的方式虽有很多,但最可持续的是文化市场。苏州市兰芽昆曲艺术剧团努力培养观众、勇于走进演出市场的行动为昆曲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政府、剧团、市场与观众的关系值得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郭曼 《华章》2012,(25)
昆曲《牡丹亭》经由白先勇团队主导演出以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青春版《牡丹亭》踏上海内外征程,形成《牡丹亭》热潮,将昆曲至高无上的美学意义呈现在当代社会.本文以青春版《牡丹亭》场上演出为例,研究白先勇团队的昆曲艺术创新,对于欣赏和传播昆曲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葛恬 《鸡西大学学报》2013,(7):102-104,135
近代中国,因西方文化的介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经典戏曲昆曲曾经历衰落和黯淡。2011年,青春版《牡丹亭》走进杭州数所高校引起强烈反响。笔者以问卷调查形式在浙江大学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对昆曲所持态度的研究,从对昆曲的了解水平、接受态度、受欢迎的传播方式等诸多方面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昆曲的认识和热情程度不容乐观,高校中的戏曲环境仍欠成熟,昆曲本身方言式的念白、复杂的表演程式及缓慢的节奏是造成大学生对于昆曲难有热情的原因。青春版《牡丹亭》以旧剧新编、现代的舞台效果、合理的演出场次安排以及走进高校与年轻学生零距离的宣传等优点,在年轻人中取得了"传统艺术的现代化成功",对于传播传统文化艺术有着借鉴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虎丘曲会"是昆曲繁盛的标志,它的产生、发展、高潮和式微是同昆曲的命运息息相关的。"综述",拟全面梳理近三十年"虎丘曲会"研究成果,一方面以此来管窥昆曲演出史研究的整体状况,另一方面整理学界对"虎丘曲会"的共识和争议之处,以备深入探讨之用。  相似文献   

19.
小题·大做     
昆曲之美记者:从1980年代起,你就为推广昆剧做起了"义工",在海内外推崇"昆曲之美"。昆曲最让你痴迷的地方是什么?白先勇:昆曲结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是一种综合的精致的优雅艺术。对我来讲,昆曲的意义,跟青铜器、秦俑、宋瓷的意义一样。  相似文献   

20.
昆曲艺术博大精深,将昆曲艺术引入中学美术课堂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昆曲艺术引入中学美术课程的课程目标,并介绍了昆曲进入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提高昆曲艺术美术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