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在先秦时期,随着“典”、“册”的出现,中国就有了对文献典籍进行整理、分类、研究和利用的活动,此后代有所承,古文献学的内容和方法不断丰富和发展。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古文献学研究步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在文献学通论、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出版史、藏书史、文献学史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繁荣的背后还隐藏着诸多阻碍古文献学科继续前进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新世纪以来古文献学研究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3.
文艺美学是一个充满争论的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这一概念到现在,学术界对文艺美学作为一个学科是否存在仍有争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古代名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古代名辩学研究,系统阐述了中国古代名辩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这种研究连同它所引发的中国古代逻辑性质和中国逻辑史研究方法的大讨论,将对新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风俗作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十年来在清末民初风俗变迁、区域性风俗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在服饰、婚俗、陋俗等方面的研究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加强和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究竟做了些什么?教育学究竟应当做什么?教育学究竞应当怎么做?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中国教育学界以反思的方式屡屡探讨的问题。这种反思近年来似乎显得更为广泛,也更为深入。从广度上看,中国教育学界对于教育学自身困境的反思有历史考察,有现实分析,也有未来展望;有基于理论与实践之关系的审视,有基于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关系的探讨,也有基于国际视野与本土关怀的阐述,还有诸多涉及基本问题、开阔视野的总揽性研究。从深度上看,教育学界对于教育学自身困境的反思也达到了一个相当的层次。  相似文献   

7.
自二战结束后不久开始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的冷战,是战后世界历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其影响是如此巨大与深远,以至于二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阶段一般也被称为“冷战时期”。对冷战的研究虽然早已出现,但是专门以冷战作为研究对象的冷战史研究却刚刚兴起,而且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学科,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升温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不少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学者纷纷“离场”或“转向”,相对于其他学科,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显得过于平静和沉寂。事实上,毛泽东思想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思想遗产,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其价值、解读其精髓、展现其魅力,只要我们更新研究的视域、变换研究的路径和方法,就可重新发现毛泽东思想研究的空间。当代中国呼唤创新,将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理论创新则是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先导。纵观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理论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初商会史研究刚刚在国内起步之时,章开沅、林增平等颇具学术洞察力的老一辈著名近代史学者即曾断定,商会史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填补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大空白,而且还将带动和拓展对于中国近代史其他相关重要领域的探讨。也就是说,商会史研究的兴盛对于促进整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都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现今时过境迁,林增平先生也已作古多年,但他们的断言则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证实。  相似文献   

10.
总结百年古文献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反思存在的问题,把握古文献学的发展态势,拓展研究空间,深化研究内容,提出前瞻性对策,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建设古文献学科、促进学术发展的重要任务,当然也是置于21世纪古文献学研究首位的课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特别邀请了三位教授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周少川教授的文章阐明了梳理百年中国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研究的意义,指出要从纵横两个方面对百年中国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研究进行总结,纵向按照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科建设两条主线进行考察,横向按照基本史实、方法论、基本理论和学科理论四个层面进行剖析,以期探寻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发展的规律,明确古文献学研究的方向。王记录教授的论文讨论了21世纪古文献学研究亟待深化的五个问题,即古文献学科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亟待建立、中国古代文献学思想遗产需要发掘、少数民族文献学在中国古文献学中的地位需要得到进一步体现、中西文献学的比较研究亟待加强、古籍数字化理论和方法研究亟待深入。张升教授的论文论述了兴起于西方的新书籍史研究对古文献学研究的启示,认为新书籍史扩大了古文献学研究的视野,拓展了古文献学的研究范围,其引进社会史、文化史的研究方法使人看到文献研究所具有的社会史和文化史意义,古文献学研究要眼光向下,借鉴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丰富自身的研究内容。以下刊出他们的精彩论述,希望能对关注这一问题的读者有所启发,也希望能引发同行诸君的更多高论。  相似文献   

11.
在今人著述中,对昆曲史的研究从未间断,然而在昆曲的故乡—昆山,相关研究却显得零散而不成系统。鉴于此,对昆山昆曲史研究做一个较全面的梳理,无疑是必要的,这对保护和传承昆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课程史是医治课程改革矫枉过正的药方之一。现有关于20世纪前期的语文教育史研究存在着把课程史与教育、教材(案)、教学史混合一处;以解读课程文件为主,解读教材(案)和“关系”为次;研究区间集中于20世纪初至30年代;抛弃课程视角和史料面窄等方面的问题。当前语文课程史研究在方法论层面应明确课程史的独当之任;以解读“关系”为其主要研究路向;将其孕育和实践阶段也作为研究对象予以重视,依据语文课程本身进行分期;接续课程视角的教育史研究脉络并搜集非专业期刊中的相关史料。  相似文献   

13.
将20世纪中国美学作为具有普遍联系的整体进行全程贯通的历史研究,这个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20多年来,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的研究应客观完整地展现百年美学的历史图景和理论格局,深入探索和揭示中国美学从古代转向现代的发展规律,纠正当前普遍存在的将现代性等同于纯审美的理论偏差,为理解当代美学和艺术的现状及未来走向提供全面真实的历史参照,为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繁荣提供来自历史主脉和生活深处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4.
古德森的《学校科目和课程的演进》一书开辟了学校科目社会史的课程史研究经典路径.在这本书中,古德森把学校科目的变迁视为与科目相关的利益群体争锋的过程,并在这种视角下分析了英国环境教育诞生的个案.学校科目社会史研究主要包括结构与行动者间的动态辩证、理论假设与理论论证的呼应、客观资料与教师个人生活史的互补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开滦煤矿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上最具典型意义的一个煤矿企业。从开滦煤矿的创建、经济活动、矿权问题以及工人阶级状况等方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代开滦史研究的成果和动态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进一步深化近代开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余伟民教授:冷战史作为一种过程性研究自冷战起源以来就一直伴随着冷战的客观进程。其中,西方国家的冷战史研究范式大致上经历了从传统学派到修正学派再到后修正学派的演进。但无论哪一个学派,都未能将研究的视野拓展到宏观历史的层面,这些研究往往停留在外交政策分析上,在大国关系和地缘政治之间徘徊。当然,这种状态首先受制于因档案文献的保密周期而难以避免的资料缺失,但更与研究者身处事态之中,不能摆脱叙述对象所限定的历史场域有很大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初,以德国统一和苏联解体为标志,世界范围的冷战宣告结束。随之,国际学术界兴起…  相似文献   

17.
一、行动研究简介   行动研究是一种最初应用于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方法,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其可以采用此研究方法.20世纪50年代,经前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考瑞(S.Cony)等人的倡导,行动研究进入了美国教育研究领域,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家长以及社区支持教育的人都参与到了对学校教育的研究之中。对于什么是行动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称行动研究是“教师的研究”或“实践者的探索”;Geoffrey E.Mills在《行动研究》一书中称行动研究是“一直由教师进行的系统性的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研究是现代中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史学科中的一朵奇葩。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这个领域产生了200多部专著,4000余篇论文,研究成果蔚为壮观。在一般学人看来,陶行知研究不过是一般的学术的领域。但是,对晓庄人来说,陶行知研究却拥有情感的皈依,历史的传承,理念的宏扬,文化的认同,实践的召唤等多重复杂的意蕴。晓庄从20年代的劳山脚下的茅屋草舍再到50年复校时的红砖平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期,学者们运用西方逻辑理论和因明阐释中国古代名辩思想资料,虽然有种种缺陷,但发现中国古代有丰富的逻辑理论,开创了中国逻辑史研究之先河。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而没有形成独立学科形态的美学理论体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美学界空前活跃,高等院校的设科建系以及专业研究团体的出现等方面都标示着中国美学学科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