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志娟 《成才之路》2010,(28):71-71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2.
从2013年部分考区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情况来看,呈现这样几个特点:1.从选文看,论述类文章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文章选择以关注现实社会、关注文化传统、注重人文精神为主要原则,内容涉及文艺学、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各个方面,往往反映某一个领域的最新动向,展示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具有鲜明的新颖性和时代性。2.从考查内容看,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面相当广泛。《考试大纲》规定的两个能力层级(B理解;C分析综合)、六个能力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结  相似文献   

3.
综观历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内容,可以看出是以散文考查为主。散文大致可分为记人叙事类、写景状物类、抒情说理类。虽然各有侧重点,但无疑有共性,而且无非考查这样几个方面的能力:字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提取文中信息。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4.
张晓侠 《考试周刊》2008,(47):200-201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在第Ⅰ卷中出现的客观性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总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并且对这类文章阅读部分的赋分及考查形式也是相对稳定的,均放在第Ⅰ卷,设3道题或4道题,全部采用客观选择题型。这一总要求有四个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根据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5.
孙玉胶 《辅导员》2010,(12):52-52
近年来的语文试题中,理解文中关键语句这类题型占据了很大比例,以此来考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阅读、辨识、概括、解说、品析、表达等综合能力,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已经成为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王莉 《考试周刊》2012,(15):7-7
现代文阅读在历年高考中都占有较大的比值,也是高中阶段与文学习的重点之一。大纲要求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结构,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现代文的要求进行推断和想象,  相似文献   

7.
论述类文本     
试题回放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属理解、分析综合的能力层级,主要有理解信息含量特别高的关键词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归纳重要语段要点或中心、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试题为单项选择题或简答题。试题选材以自然科学类或社会科学类论文为主,侧重于新闻性、考据性、议论性的文章。其主要特征有三:①议论性较强;②观点鲜明;③材料内容涉及面广。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2014年语文高考已经结束,但高考阅读题题干中多次出现的“分析”的要求很值得我们仔细分析、思考。考试说明上明确指出,分析综合是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分析综合”在必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要求是,(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综合”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要求是,(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9.
"理解"是现代文阅读中最基础的一种能力。在广东语文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中,现代文阅读的必考部分"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第一个考点就是"理解",能力层级B,其中包括(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是指领会文本内容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的高一级能力层次。"理解"强调考查的是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的思想内容。而选考的文学类文  相似文献   

10.
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中,说明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各地中考试卷来看,说明文阅读测试的考点有:认识并把握说明的对象,概括其特征;辨别与判定说明的顺序;分析说明的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整体理解说明的内容,正确筛选和提炼文中的信息;阅读图形,辨识表格,解说表格,或者根据文章内容设计表格;从结构上分析文中段落、句子的作用;联系文章与生活实践谈自己的感悟、发现或创造、发明。  相似文献   

11.
一、考纲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能阅读文学作品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2.分析综合C  相似文献   

12.
2001年《高考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内容,明确规定为:考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具体考察内容是: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2.分析综合:(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3.鉴赏和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现代文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阅读能力是一个多  相似文献   

13.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每年都是必考点.并且,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以及作品的形象、语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等,都离不了对句子含义的理解.所以理解文中句子的重要含义体现了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4.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考试模式比较统一、规范,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内容,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但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文章一般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语言简洁,表达准确,涉及领域广泛,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背景,给考生阅读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找准行之有效的答题方法、技巧,在解决这种题目时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考语文论述类现代文阅读的考题越来越难,答好这道题是高考语文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笔者从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四个方面阐述了论述类现代文的做题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考点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结合7~9年级的阅读要求,中考课外说明文阅读还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柴晓山  刘淑梅 《华章》2011,(6):26-27
【考点精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基于此,中考语文命题者拟制说明文阅读的时候,大多锁定以下考点: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文阅读考查中,要求考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随着现代社会对人们的阅读能力的要求的提高,高考在现代文阅读考查方面也更加趋向于实用性、社会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从题型上分为两类:一是客观题型的整体阅读,二是主观题型的整体阅读。考查范围包括以下几类: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有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阅读试题,既要考查学生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能否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2014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选文体裁逐步走向多样化,内容日趋丰富,稳中求变;主观题有所增多,题序更加合理,并 在难点上寻求创新.在对2014年文言文阅读试题进行文本分析与特点总结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把语境理念引入到文言文教学中,建立语用学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理解作品的价值,鉴赏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采用对话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词汇和语法着手,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习得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从而击破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名著导读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渠道。以初中名著阅读篇目中最有争议性的《水浒传》为例分析名著导读的技巧,需从作品的特点入手,以名著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吃力的内容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优化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