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文华 《现代语文》2007,(3):29-30,28
我们在《强调"异"的"也"字句》中,论述了在礼貌原则的制约下,"也"字明表类同,实重相异的情况.在本文中,我们继续讨论强调"异"的"也"字句对语境的依赖情况和所处的句法框.根据我们的观察,强调"异"的"也"字句,对语境的依赖有的较强,有的较弱.这与它们所处的句式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杨柳"并称,堪为同类,但"杨""柳"单列, 亦不分你我.朱自清散文<绿>有"什刹海拂地的绿杨" 一句,挺拔的杨树而至袅娜拂地,真真不可思议:但此处之"杨"实为"柳"也.再如"二月垂杨未挂丝""万树垂杨拂地生",这两个"垂杨",实指"垂柳"."杨柳"并列,有时单指柳树,如"杨柳依依""河边有几棵杨柳"等.至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之"垂杨柳",实际上也是垂柳.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周易》中的"爻"作了诠释.文章从"爻"的形状生成说起,论述了"爻"与"十"、"爻"与"×"的关系.文章又从"爻"的形状论及"十"与"×"的普遍性.文章最后由"爻"的本义("爻,交也"、"爻,效也")论及"爻"的衍生义.  相似文献   

4.
张敏  陈双新 《现代语文》2005,(12):15-15
"发人深省"和"发人深醒"都是启发人们深刻思考而有所醒悟的意思,是一组意思完全相同的异形词.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于2002年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把"发人深省"作为推荐词形使用.一些字典辞书也分别对这两个词形作出了相应的处理,其处理情况主要可分为两种:第一,用"发人深省"列出条目,解释其含义,并注明亦作、又作、也作"发人深醒",或注明"省"也作、也写作"醒";第二,只列出"发人深省"这一条目,并解释为"启发人们深刻思考而有所醒悟",不作其它解释.  相似文献   

5.
"三好"学生     
蒋正兴 《初中生》2006,(14):29-31
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学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学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相似文献   

6.
释"各"     
谢培培 《现代语文》2008,(1):128-128
"各"的本义并非如《说文解字》所言为"异辞也",从甲骨文字形上可以考出它的本义是"止、至".文献中"各"多用"格"来表示,通过本文考察, "各"正是"格"的初文."异辞也"是"各"的假借义.  相似文献   

7.
"完"和"玩"     
小明常常分不清"完"和"玩",于是他请字典爷爷来帮助自己正确认识"完"和"玩"兄弟俩。 字典爷爷告诉小明,虽然"完"和"玩"名字相同,长得也有点像,但它们的意思却不一样。  相似文献   

8.
有两个哲学名词--"实然"和"应然"与作文大有关系,这里不妨说一说. 什么叫"实然"?什么叫"应然"?其实它们的意思很寻常,也很好懂:"实然"就是指存在的事实,实际情况;"应然"则是指应该怎么样.这两个词儿跟写作文有怎样的关系呢?就是一句话:写作文是表达我们心中的"应然",而不是刻意去写事物的"实然";我认为这东西、这事情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把这个"应然"表达清楚也就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9.
2009年最能代表中国年轻人生存状态的是两个词:"蜗居"和"蚁族". 在日本东京,也有许多所谓的"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群体",大学毕业生居住的地方实际上也都是"蜗居".东京有大量"1K",即"卧室+厨房+卫生间"的小房子,面积是30到50平方米.有一个人住的,也有与女友或老婆同住的.  相似文献   

10.
十全十美的东西,世上是没有的."缺憾"就是生活,具有永远的魅力;"缺憾"也是一种教育教学的资源,教育因"缺憾"而变得生动、精彩、丰富.遭遇几次不同的"难堪",也可以说是"缺憾",这些"缺憾"给我的教育教学生涯带来精彩的感悟.  相似文献   

11.
"户"和"门"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现在人们已 经无法"见形知义"了,连字形比较简单的"户" "门"等字也是这样,不是吗? (语林)  相似文献   

12.
微软公司的文本编辑软件"Word"具有强大的复制、剪切、粘贴功能,在实际应用中,为人们对文档或对带有图片的复合文档进行编辑带来了极大方便.但是,复制和粘贴功能有时也会出现失灵的情况.典型故障现象是:在选定即加深文字时,"剪切"和"复制"图标及相应的子菜单虽然也由灰色变为蓝色,表明界面处于可操作状态时,但若将光标移到某相应位置,即使按下"复制"按钮,也会出现无法将所要复制的内容粘贴到光标所指之处的现象.这时,工具条上的"粘贴"图标或"编辑"菜单的"粘贴"子菜单也会由蓝色变成了灰色,表明此时的"粘贴"功能已处于不可操作状态.  相似文献   

13.
"进"与"退"是哲学中的一对矛盾,也是数学的一种思维策略,恰到好处的"进"在解题中可以起到居高临下,高瞻远瞩,深刻认识事物本质,透彻解决问题的目的;相反,善于"退",足够地"退"也会起到峰回路转,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本文就"退"与"进"在解题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14.
释"鲁"     
贺真真 《现代语文》2006,(12):108-108
《说文·(山)部》"鲁"字下曰:"钝词也.从(山),鮺省声."许将"鲁"释为形声字,以其本义为"钝词也".  相似文献   

15.
智慧故事 1 随着"全民采摘"的盛行,女儿也加入了"开心农场主"的行列.眼见着"堵"不是办法,我决定以"农场"为教材,培养女儿的另类兴趣. 一个双休日,我驱车带着女儿来到乡下的农田,指着庄稼让女儿辨认.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用"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来赞誉某人学识渊博,学识怎么会用车载斗量呢?在纸张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常用竹片或木片作为书写的材料,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就指竹片。用以书写的竹片叫"简",也叫"策";用于书写  相似文献   

17.
"幸"与"辛"     
字典王国里有这样两个臣民,不仅模样相像,连名字的写法也差不离,你猜猜它们是谁?那就是命运迥异的"幸"和"辛"。 "幸",总是福星高照,鸿运相伴,是十足的幸运儿。什么"幸福"、"荣幸"、"万幸"、"庆幸"、"喜幸"、"幸好"、"幸亏"……都由"幸"唱主角。惹得字典王国的  相似文献   

18.
"莫"字词性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惠 《现代语文》2006,(5):128-128
"莫"最初是"暮"的本字,<说文>:"莫,日月冥也."<说文通训定声>:"莫,假借为无."段玉裁认为是引申义,<说文>段注:"引申为有无之无."几乎所有对"莫"的训释,皆以为"无"字,如<广雅·释言>:"莫,无也."<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笺:"莫,无也."<小雅·天保>:"以莫不庶."笺:"莫,无也."<礼记·檀弓>:"莫相予位焉."注:"莫,无也."<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皇疏:"莫,无也."皆以"无"为训,这种训释含混模糊,因此,后世对"莫"的用法争论颇多.  相似文献   

19.
社会生活、客观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人的认识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词义也就随之发展变化. "土"和"洋"的意义因为与社会生活及人的认识直接关联,其词义变化相对而言便富有代表性.在语言的动态使用中, "土" "洋"的意义变化,不仅包括词的概念意义的变化,也包括词的色彩意义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20.
宿爱云 《现代语文》2007,(3):122-123
《马氏文通》中"顿"和"读",是全书中矛盾最多、最易混乱的两个术语,特别是马氏对"顿""读"的界说,研究学者们对此众说不一.本文通过对《马氏文通》中的"顿""读"界说及例句分析,得出一种结论:"顿"和"读"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术语,"顿"是修辞层面,"读"是语法层面,不同层面的东西划分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但可以有交叉的现象.这种交叉现象也就造成了在句读分析中,有的既可以是顿,也可以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