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通讯》1998年第11期刊登了黄立中先生的文章《应该客观和历史地评析鲁迅先生文章》,其中谈到应如何理解《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句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认为其中的“中国人”并不是指“所有中国人”而应是指“反动派”。笔者不敢苟同,因为对“中国人”的理解需要联系到对整个这句话的理解:其一,“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一句有言外之意。要准确理解此句还必须搞清“不惮(即不怕)”的内容。黄文认为鲁迅先生对人民群众的推测是“怎样往‘坏处’猜想都不以为过”,即认为“不…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八册第九课《麻雀》“思考·练习”第2(2)题是: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我认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爱的力量,但有老师理解为“母爱的力量”。对此,我查过许多资料,说法不一。但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指“母爱的力量”,一种指“亲子之情”(这也是人教社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解释)。我想,如若理解为“母爱的力量”,这就表明老麻雀是小麻雀的母亲;如若老麻雀是小麻雀的父亲,那就应该理解为“父爱的力量”。然而…  相似文献   

3.
生气?深思?     
有幸拜读《小学教学参考》1997年第4期吕瑛、曹雪莲两位同志的《<画杨桃>教学设计》(五年制)、《(画杨桃)教学设计》(六年制)两篇文章.我在细细品析教法异同之时,发现二位对“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一句的理解截然不同.前者理解为:同学们讥笑“我”的画,使老师生气了.后者的理解是:同学们想当然地回答,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在想应当怎样教育大家,让大家知道“我”画得对.笔者认为,后者理解更准确些.  相似文献   

4.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章:位置与方向。倘若稍有疏忽。仅理解为“小军的前面是哪个,他的后面又是哪个。”笔者肤浅地认为:不仅仅如此。还有其更重要的涵义——“我”的位置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有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文章第一部分有“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着重号系笔者所加,下同)一语。对加着重号部分的理解,目前我见到的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人教社《教学参考书》上的观点,上面说“在艰难的生活中”“毅然预订了《莽原》全年”,言下之意,这“生活艰难”指的是刘和珍的经济生活困难。第二种说法是北京市立新学校特级教师连树声的观点,他认为,“生活”,指当时的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毅然”,突出了刘和珍追求真理的坚强意志。(见吉林人民出版社《全国中学特级教师语文教案选》)  相似文献   

6.
编辑叔叔:您好!我是《初中生》的忠实读者。在今年第三期的《中国入世,在规则中寻找快乐》一文中读到“知识产权不值钱”一节,文中说到“比漠视知识产权更可怕的是,大多数中国人对知识产权至今一无所知”。到底什么是知识产权?我不知道,问老师,老师也说不清楚。编辑叔叔,你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吗?学生:刘鑫刘鑫同学:你好!知识产权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法律术语,它通常是指人们对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将知识产权确认为一种与物权、债权并列的独立的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一册课本有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文章第一部分有“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着重号系笔者所加)一语。对加着重号部分的理解,目前我见到的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人教社《教学参考书》上的观点,上面说“在艰难的生活中”,“毅然预订了《莽原》全年”,言下之意,这“生活艰难”指的是刘和珍的经济生活困难。第二种说法是北京市立新学校特级教师连树声的观点。他认为,“生  相似文献   

8.
肖婷 《教学随笔》2016,(8):145-145
“满地黄花堆积”出自于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对于这一句话的理解,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在其注释中认为“黄花枯萎凋谢洒落一地”,笔者认为这样理解有失偏颇,无法更好地诠释出词人当时愁苦不堪的心境。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同时也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词人的情感,笔者认为此时的“满地黄花堆积”不是说黄花凋残一地,而是指黄花盛放枝头。  相似文献   

9.
“后生可畏”,这一成语中的“可畏”,不是可怕的意思,而是值得佩服的意思。“后生可畏”,是说青年人后辈们是值得钦佩的,语出《论语·子罕》。“万象更新”,这一成语中的“更”读 gēng 是变更、变成的意思,如解作“更加”,那就错了。“万象更新”,是说一切景象变得焕然一新。“人莫予毒”,如理解为没有哪个人比我狠毒,那就令人笑话节。这则成语的“毒”,是“威胁”或“伤害”的意思;正确理解是:没有人能伤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语出《左传·僖二十八年》  相似文献   

10.
钓钧     
听祖辈讲,有两种东西比大黑鱼还可怕,那就是网和钩。我没见过网,更没见过钩。我所生活的河流早已失去了往日的清澈,只有肮脏的浑水在缓缓地流动,我庆幸自己还活在这个并不怎么美丽的世界,或许应了那句“适者生存”的古话。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10期刊载了陶晓跃老师的文章《〈泪珠与珍珠〉的三种境界》,读过之后深受启发。笔者以为陶老师对该文主题与结构的理解比人教版教参的解读更准确、更实在、更切合作者的原意。“纯美—至真—至善”的三种境界说较为深刻地揭示了文中“泪珠”的内涵与作  相似文献   

12.
<正>除法是四则运算中比较难教学的一种运算,因为学生缺少理解除法含义和形成除法概念的知识基础与经验背景。《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种子课,在本节课教学之前,学生一般都有一些“分东西”的经历,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注意过分东西活动里面的数学内容,更没有认识平均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体验平均分,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教学时,笔者做了一些思考与尝试,通过“三改”有效促进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建构。  相似文献   

13.
“新的发现”指什么?《“你们想错了”》一课中,面对学生提出的“两个士兵希望新的发现指什么?”时,一般教师都认为这个”新的发现”指的是与大洋同样值钱的东西;学生会恍然大悟,那一定是党的机密,它可以通过变换得到大洋。对此,我认真地又一次阅读了课文觉得新的...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六册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课本“思考和练习三”中给出了两种理解,要学生回答哪种理解更好。这两种理解是,第一种:我(苏轼)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第二种: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苏轼)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对这两种理解,《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第一种理解较合适。”我认为要准确理解本句,明确是谁“神游故国”,必须抓住两个词,即“故国”和“神游”。先看“故国”。课本注释说:“故国,旧国,这里指旧地。”这里的“故国”“旧地…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小数的近似数”一课中,如何让学生理解“1.50比1.5更精确些”,笔者认为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难点,笔者尝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避免生硬的说教与推理,帮助学生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以下是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基础教育的“基础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争论有很多,这些争论中许多都涉及到如何理解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概念。教育界同行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发表了不少有见地的看法,对笔者也很有启发。这里,想简明扼要地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首先指的就是“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或终身发展打基础”,也有的人将其简单地阐述为“学生发展的基础”或“学生的基础性发展”。我认为,这种认识是正确的,甚至可以说是无可置疑的。但是,问题是怎么来确定这种“基础性”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说,究竟哪些东西才是学生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离开故乡的当年在渝州(今重庆市)所写的一首思乡诗,对于该诗的主题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包括写作年份、写作地以及是怀人还是思乡,“思君不见”的“君”究竟何指,诗中的“三峡”究竟是大三峡还是小三峡等等,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写作地的确认,是理解全诗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关键。作者思念故乡,寄情于峨眉山月,不是说我思山月,而是说山月思我,特地来到渝州是望。  相似文献   

18.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广为传诵的名作。长期以来在众多评价赏析的文字中,大都认为《错误》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继承的是中国历代闺怨诗的传统。至于“错误”的形成,有两说:一种认为:“错误”因女子而起,女子是主动者;一种认为“我”是主动者,错误是由“我”一手造成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就采用此说。笔者以为,这些理解有其可取之处,但存在一些应当纠正、澄清的错误。《错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这是正确的,但既然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那就不应当理解为描写了一个女子如何如何的诗,…  相似文献   

19.
读了袁士良同志《寡妇及其他》(《语文知识》1993年第11期)一文,笔者有不同的认识,现提出来和袁士良同志商榷。袁文对“寡妇”一词的理解列举了四种可能的答案。第一是“没有丈夫的女子”,第二是“失去丈夫的女子”,第三是“死了丈夫的女子”,第四是“死了丈夫而尚未再嫁的女子”。袁文认为:第一种答案,指“从未出嫁的女子”;第二种答案,指“离婚的女子”;第三种答案,明  相似文献   

20.
道家,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重要哲学派别之一,是以宇宙、万物、人生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庄子及其代表作《逍遥游》正是这样。有人认为《逍遥游》是“一篇谈论人生哲学的文章”(见《教师教学用书》有关内容)。但笔者认为,作为《庄子》的第一篇,我们应理解它是开宗明义的,是庄子思想的总括,不仅涉及人生、涉及万物,还涉及宇宙。也就是说,庄子在《逍遥游》中阐述了其宇宙观、人生观、政治观等哲学观点。一宇宙是时间、空间的结合体。宇,指上下四方,所有的空间,还可以理解为“无限空间”。宙,指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还可以理解为“无限时间”。宇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