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读书能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信息;读书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汲取精神营养;读书能发展人的语言,提高阅读能力。而这一切都得由读者自己去理解、感受和体悟,因为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和精神生活。正如萨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要求学习默读,中年级要求默读不出声、不指读,能提疑问,高年级一般读物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默读讲究一个"静"字,静观默察,手写脑记,重在此处无声胜有声。朗读便于记忆,默读有利于思考。一目十行,嘴唇快不过目光。考场和会场于无声处听惊雷,更多的是默契和默读。小学生答题,常常是考分析掉魂,说口语"逞能"。默读训练不容  相似文献   

3.
课改之后,语文界普遍看好朗读,默读似乎成了不合时宜的老古董了。一堂公开课,只要朗读的形式五花八门,必定气氛热烈;如果默读时间长一点,学生就似乎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默读",顾名思义,即默默地读,不出声地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曾几何时,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那种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式的朗读。更有甚者,受到公开课及名师言论的影响,一些课堂重现场气氛,重人文熏陶,重教师讲解,朗读何其多,默读何其少,以至课堂中,"书声琅琅"有余,"默读静  相似文献   

5.
默读是阅读的基本方式之一,默读对于感悟文章内容、体味精彩文字及其蕴含的感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不动脑筋,没有思考的阅读,只能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因  相似文献   

6.
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以来,阅读课堂洋溢着读书声,学生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神韵,更展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成果。然而,静静想来,我们对《语文课程标准》理解得并不深刻。《语文课程标准》对于1耀2年级、3耀4年级、5耀6年级的默读要求分别是:"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  相似文献   

7.
韩长煌 《考试周刊》2014,(65):24-25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主体工程,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新观念,改进教法,按照语文新课改的要求,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赵斌 《学子》2014,(11):39-39
默读是阅读的基本方式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情况灵活运用默读不仅可以使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使阅读教学显得不再简单枯燥,而且默读在促进学生静默思考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加强学生思考的深度,进而提高阅读效果,《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默读被忽视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么怎样让默读在阅读教学中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呢?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对朗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关于朗读的训练也很多,语文课堂上指导朗读往往比较容易看得到成效。所以,语文课上朗读是备受关爱的“宠儿”,而默读则成了被遗忘的“弃婴”。朗读和默读是阅读能力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是整个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朗读能力是通过长期训练培养出来的,默读能力当然也不是天生形成的。因此,小学阶段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不能只偏爱朗读,也要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默读”,不能忽视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一、多种方法,激发默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三年级学生学习默读正处于起步阶段,激发学生对默读的兴趣是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的第一步。1.观看录像,引发学生对默读的好奇。三年级的学生容易疲劳,语文课上朗读一段时间之后,会觉得口千舌燥。这时,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些图片资料:夜深人静的时候,其他人已经休息了,文学家鲁迅一个人在家中看书:初中、高中的大孩子在寂静的教室里自习;许多人在图书馆安安静静地读书,互不干扰……看完录像,学生会惊讶地发现,录像里的入读书都没有发出声音。教师再告诉学生,“不出声的读书”是最常用、最实惠的读书方法,它的名字叫默读。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故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这一原则来进行教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龙墀 《辽宁教育》2003,(12):37-39
阅读的本质上是从书面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语文课程标准》对其作了这样的描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一语到位,说明了阅读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但是,阅读又是学生自主的个性化行为,是不能以教师的分析讲授所能代替的阅读实践活动。怎样通过阅读实践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呢?这就要讲究阅读方法了。叶圣陶先生早已指出:“不在阅读法方面多注点意,阅读十个选本也是徒然,不用说一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  相似文献   

12.
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阅读似乎与朗读划上了等号。这种阅读显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书声琅琅"固然重要,"静心默读"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从学生的发展角度讲,默读是一种比朗读更为重要的阅读能力。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都要靠默读去完成,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促进学生默读能力的形成,一定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使新课标145万字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3.
陈惠忠 《考试周刊》2010,(53):64-6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审视当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朗读有余,默读不足,尤其是公开教学,很少目睹学生的默读,即便有,也是一分钟以内的事,学生还没进入文本,教师早已叫停,接下来的便是交流与朗读.我认为,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真正的用心默读要占据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室里很安静,不热闹.殊不知,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扎实有效,而不是形式上的热闹与好看.语文教师有必要重新感悟默读的价值,创设学生默读的情境,赋予学生默读的法,真正让默读伴随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课堂阅读教学中,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热闹异常,看起来一派繁荣的自主探究之象。由此,默读成了被打入冷宫的妃子,遭遇了冰冷的舍弃。其窦,默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形式,对文本的理解和梳理,解读文本内涵,具有同朗读一样的功效,也是不可或缺的。默读引导在课堂中大有用武之地。那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默读引导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人们接受和输出语言能力的客观反映,是学生认识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默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要达到“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许多专家也在各种场合呼吁广大语文教师要重视默读的指导与训练,把课标中的这一要求落到实处。但是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关于默读只是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至于到底如何进行指导、训练却没有提出可行性方案,各级各类的教材培训活动中也几乎听不到具体的操作措施的介绍。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了默读训练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阅读,能让人拥有聪明的头脑、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灵和幸福的  相似文献   

18.
朗读和默读是学生阅读的两种主要形式,尽人皆知,以此作为讨论话题也许过于平淡。然而小学是教育的起始阶段,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是个根本问题,非同小可。最重要、最基本的东西,有时往往会因过于熟知而被忽视。入妙文章本平淡,熟知事中藏新意。阅读的根本问题有没有抓好,笔者认为,有时也需要“老调新弹”,做一番重温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教学建议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其中对初中生默读能力的阶段目标作了明确:“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评价建议还指出,评价默读,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教学中,读的方法多种多样,读的形式更是灵活多变。在不同的教学程序和课堂情境中采用某种最为合理、确切的方式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默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是有其独特的功用。因此,在阅读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