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儿”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流传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也因其自身所具备的重要价值而被称之为是西北之魂。而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音乐,“花儿”融合了汉族、回族、藏族等多民族的音乐形式,反映了西北地区各民族对未来美好生活无限的憧憬。文章将从“花儿”旋律及艺术形式的审美意蕴出发,对这一独特的民族音乐形式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于《西厢记》中《赖简》一折,许多人都作过精彩的分析。崔莺莺之所以“赖简”,把张生大骂而还,其主要原因是张生误解了她的诗意。“待月西厢下”,“疑是玉人来”应是张生在西厢等待“玉人”崔莺莺前来与他相会。理由有三:其一,此诗不是王实甫所写,而是他引用元稹《莺莺传》中的原诗;其二,在古代诗词中,“玉人”一词专指女性;其三,在古代民间学中贴近老百姓的作品中,女性对爱情的忠贞执着,往往超过男性。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中所传达出的审美意蕴有如下的特点:主题思想中的人性美;语言表达上的形象美;田园背景里的恬适美;象征结构内的和谐美.作品中隐含着对莎剧总体艺术风格的深入思考和揭露.  相似文献   

4.
从美学范畴对民间学进行审美意蕴的探讨,为发掘民族化精华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西部东西方爱情悲剧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虽然故事情节、悲剧模式基本相同,但却因不同的民族文化而呈现不同的审美差异.  相似文献   

6.
旗袍是女性服饰之一,它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更是一种符号象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审美情趣的物态化形式之一,其中凝聚了中国哲学和美学的深厚意蕴。本文从旗袍的产生和发展衍变入手,旨在探析隐藏在其后的中国传统审美心理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冯至各个时期诗作的解读、分析,揭示了冯至诗歌艺术个性最突出的特征:在表现内容上以对生命的独特体验,沉思入诗。冯至诗歌中的体验是主动积极地对有限生命的反思,是寻求意义、指向意义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浪漫主义杰作《红字》有浓郁的诗化审美意蕴,它主要体现在作品中人性的多维透视,理想人格的标举,以及对于人的自我存在的深度之思,还有精彩的心理描写,都构成了耐人寻味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9.
屈原的《九歌》历来被认为是楚辞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华之作,它的艺术价值也成为研究者不断探究的领域。本文从修辞角度探讨《九歌》中用鲜花香草、自然景物、玉等喻体的比喻修辞手法对其高洁的人格、忠贞的信念、执着的追求等抒志之情的表达,并以此来探讨《九歌》中比喻修辞所体现的述志性、坚志性和文化性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0.
晚清闽南著名诗人林鹤年的《福雅堂诗钞》中有大量吟咏家乡安溪胪传乡的诗歌,这些乡园诗歌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诗歌以细腻的笔调描绘了家乡的风物、人情,展现了山乡特有的风俗之美,充满了闽南浓厚的生活气息;诗歌分别写于诗人生活的不同阶段,展现了诗人一生的主要心路旅程,映射了一个传统文人在晚清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中的真实心理,具有时代深刻的印记;诗歌以家乡景致和乡民形象创造出来的独具个性的意象群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也大大增加了乡园诗歌的情感厚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悲剧小说,不仅饱含了中华民族沉重悲怆的人生体验,更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息的坚韧意志。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悲剧小说的审美意蕴,也就是在检阅和体验我们伟大民族的情感历程,接受灵魂的洗礼,这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贾兴安散文集《村庄里的事物》,以独特的眼光审视村庄里的事物,以灵动入微的笔法描绘村庄里的事物,以独到的体验丰富村庄里的事物,显示出了独特的审美意蕴,即独特的视角,大文化的散文结构;自然纯朴的语言,灵动入微的笔法;独特的叙述方式,浓郁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晚明小品文作家张岱,以其丰厚的学识和独特的审美感受在《陶庵梦忆》中展示了晚明的社会百态和风俗画面。其作品不仅体现了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审美倾向,作者更是将一往深情,真气真性的审美体验融入在作品的创作中,产生了节短音长、墨稀旨远的表现效果,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4.
陈慧 《华章》2011,(20)
黎英海先生改编创作的钢琴曲《阳关三叠》,运用现代西方钢琴化的音乐语汇表现出了中国古琴曲代表作所特有的气质与神韵,并赋予作品新的内涵,使民族音调和现代钢琴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本文试从原作韵味、新曲结构及演奏特色等方面对作品的审美意蕴进行探析,从观赏者与演奏者的不同角度深刻把握古曲新作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材收录的都是经过精心选定的、融古今中外文学精华于一炉的优秀作品。每篇文章,都蕴含着无穷的审美价值,值得仔细咀嚼和品味。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所选的苏轼的千古名篇赫壁赋》就是这样的一篇至情至性的美文。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浪漫主义杰作《红字》有浓郁的诗化审美意蕴,它主要体现在作品中人性的多维透视,理想人格的标举,以及对于人的自我存在的深度之思,还有精彩的心理描写,都构成了耐人寻味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若将其置于开阔的文化视野中来品味,我们还会发现作品更为丰厚的意蕴。文学创作既是作家内心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表达,又植根于作家所生活的文化环境。《背影》抒写的是作者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又与民族的文化心理、情感结构和道德倾向血脉相通,包含着深广的文化底蕴,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8.
从审美视角,剖析白色的化心理意蕴,兼顾民俗。  相似文献   

19.
从《怀念狼》的主题、恐怖性美感、泛灵论元气变化说思想、以实写虚、对比体的尝度中,突显出贾平凹审美意蕴和技法上的又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的《漱玉词》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在宋词中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本文从《漱玉词》的意象、意境、语言风格三个方面入手探析李清照词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