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情感的感染、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一直受到关注。美育已成为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握好中学语文美育教学,以语文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以美育教育为方式,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以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可以从发现自然美、寻求生活美、感受意境美、挖掘意蕴美、领悟情感美、剖析形象美、品味语言美、揭示结构美等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要以丰富学生审美为重点,把提高学生审美放在首位。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着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思考和实践,现拙于笔端,期许获取行家的教正。一、抓住语文学科课程的特色和优势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课程,语文教学实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可以绽放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靓丽奇葩。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语文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经过新一轮的教材改革,语文教学内容的人文性、情感性、审美性更加突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情感成分,提高审美能力,既成为必要,也变得更加可能。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具备美育的特殊条件。美育的主要仟务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丰富学生的感情。语文课本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和文章精华,熔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于一炉,给语文美育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语文视为美学载体,从审美角度来整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去欣赏美,感知美,领略美,识别美。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试结合中学语文文本实际,从发现自然之美、寻求生活之美、感受意境之美、挖掘意蕴之美、领悟情感之美、剖析形象之美、品味语言之美、理出结构之美等八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课标”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其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工具性,还要重视它的人文性和思想性,以语文学科之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文本为依托,并以文学文本之真切审美体验性、丰富的审美想象性、  相似文献   

8.
幸福的记号     
语文教学必须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极大地推动了审美教育的实施。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人格的完美和心灵的和谐,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求教师以审美心理为依据,凭借审美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由于审美心理中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审美情感,它具体表现为审美感知的愉快、审美想象的快乐和审美理解的欲望,成为审美活动的动力,所以审美教育必须发挥学生的情感作用:由于审美对象大都是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诉诸学生感官,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所以审美对象必然是以一定的形象为主。基于审美对象的形象性特征和审美心理的情感性特征,语文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与人格力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模式已经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语文教育更应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高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其课程体系中,语文是最富有深厚人文底蕴和审美特质的一门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审美性把握,提高自身理解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的人文性意蕴丰富,依据不同阅读视角可以挖掘新奇的审美内涵。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的陶冶,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其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就要挖掘中学语文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2.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的工具性被推上了新的高度,人文性被遗忘在无人关注的角落。随着"大语文"概念的提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情感教育得到重视,而本应培养的审美素质则少有人提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道德素质与审美情感教育,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就此探讨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认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的教学不仅仅给学生以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中,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尝试。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确立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特征,语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思想情感熏陶感染,塑造完美的人格。新课标实施四五年来,虽然在语文教学和教科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就以文言文教学来说,许多学校仍是传统教学模式,仍以灌输为最终目标,忽略了审美艺术、文化精神、情趣情操的熏陶培养;  相似文献   

15.
高超楠 《辅导员》2010,(10):50-50
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其他文化知识的基础教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性。曾经,教师的教只为课本知识而教,"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黯然失色,学生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优美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眼中变得枯燥乏味。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其技能,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中获得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审美教育也是当代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便成了尤为重要的问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贯彻和渗透审美教育呢?审美不能流于口号和形式,也不能把审美公式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应该让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美认识美甚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从审美角度来整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提出语文教师应重视与加强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这一命题,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又教会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和造就文明、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相似文献   

18.
语文审美化教学,就是以美育的观点审视和处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语文教学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最佳状态,从而以美促教,以美育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审美化教学应该是回荡于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本文先从营造课堂良好的审美情境入手,着重阐述了语文教师自身的审美素质要求和语文课堂的审美营造。然后论述了在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包括培养审美感知,激活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9.
吴瑜萍 《课外阅读》2011,(11):306-307
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优秀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蕴含着极其丰富、广泛、深刻的美学内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文学精品。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古代诗词教学为契机,通过创设情景、熟读成诵、析象悟情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发挥古诗词教学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特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思想情感的变化。作为语文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必然承载着学生对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的品读和深究,必然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和情感教育的重任,尤其是语文课文品读中的文学审美教育更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内化和强化语文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美好的情感品质,让语文课堂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