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蔚 《山东教育》2011,(7):104-105
童年于我是一个渐行渐远的故乡,我从它而来,却再也回不去了。可我离开它这三十多年来,却总会在记忆深处寻找它,仿佛那里存了什么无法破解的秘密宝藏。而寻到的,却是些断断续续的片段.一颗星星、一朵花、一种味道……“镜像”这个词用在这里真恰当,谁要是能把自己童年早期的事情写得像故事一般流畅有趣。那恐怕就不是真正的童年记忆了。  相似文献   

2.
不知为什么,我对童年的记忆有大量的片段,清晰而鲜活。我记得托儿所门栏上插销的样子,记得幼儿园小床的排列,记得打翻过幼儿园张老师的鸡汤……很多细小的时间碎片存在了我的大脑里。也许这是上天对我创造力不足的一个补偿。这些碎片如果一直存在那儿,  相似文献   

3.
目前,小学的学生活动普遍呈现出为活动而活动、为应付而活动的现象,在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背后,我们真正要的是什么?我想,所有的活动都应该指向学生的成长,让我们的校园生活为孩子的童年留下美好回忆。因此,为孩子打造一款"童年手环",烙印童年记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李芳  乔丹 《课外生活》2014,(7):84-85
民间故事大多都是口口相传地延续下来的,虽历经年代的洗礼,仍然熠熠生辉,这也是民间故事的魅力所在!我们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中都有听大人讲故事,这些记忆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再把这些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就像生命的延续,这些故事也在不断地传承。《虎姑婆》是一个典型的民间故事,就在当下,它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知为什么.我对童年的记忆有大量的片段,清晰而鲜活。我记得托儿所门栏上插销的样子.记得幼儿园小床的排列。记得打翻过幼儿园张老师的鸡汤……很多细小的时间碎片存在了我的大脑里。也许这是上天对我创造力不足的一个补偿。  相似文献   

6.
我拥有了一本可爱的儿童书,那是珠海市作协副主席胡的清女士新的诗集《童年巴士》。  相似文献   

7.
雨打窗棂,是一个安静的夜晚。读着干国祥的《破译教育的密码》,知道他拥有的第一本书是一本黑白连环画《激战崔家庄》,第一本进入他生命的书是《水浒传》……读到这,我的心中似乎有一根尘封已久的弦被轻轻触动了。我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爱德华大夫》是一部由希区柯克导演的黑白电影,影片于1945年在美国上映,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戏剧片和最佳原创音乐奖,影片以爱德华医生——一个精神病收容所的新院长(后被证实是冒名顶替的)和女医生彼得森的爱情故事为出发点,讲述了彼得森医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治愈约翰·巴兰坦出现的各种创伤症状,包括重复出现的梦境、幻觉、失忆等等,该片作为第一部描写心理创伤治愈的影片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约翰·巴兰坦的创伤症状出发,探讨创伤的症状及创伤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游戏。为了探寻多年后,记忆中不曾忘却的童年游戏是否有着何种特殊意义,本研究以童年游戏记忆为切入点,运用访谈法于D市N市共抽取40名20世纪60-90年代生人进行访谈,并总结提炼。研究发现:即便在时代变换下不可抵挡的发生了游戏群体消解、游戏条件商业化、游戏文化多元化的变迁,但由"自由自在"、"紧张刺激""忐忑不安"等情绪体验以及在"视觉""听觉""触觉"上的不同感受构成了60-90年代人对童年游戏"好玩"这一深刻而一致的印象,也是对游戏本质的理解。记忆是连通过去和当下的桥梁,通过记忆的重现和审视也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把握童年游戏的意义,更好的对待当下儿童的游戏。  相似文献   

10.
《青土湖畔》是雷恒昌先生的长篇处女作。作者以西部农村为视点,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发生在上个世纪50至80年代西部农村的一段令人难忘的生活,如同时代镜像映照出特定历史年代的生活全貌,成为反映那个时段西部农村生活不可多得的一部独特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从诞生之日开始,作为学校教育重要补充的少年宫仿佛就是一座座梦幻般的神圣殿堂,是少年儿童心驰神往的美丽王国。时光荏苒,共和国走过一个甲子的历程。60年来,少年宫教育经历了不断的变迁,为“缔造未来”打造了坚实的教育基石。站在岁月轮回中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回望少年宫教育的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几代人的童年,也勾起我们关于未来的思索。  相似文献   

12.
刘道玉 《师道》2009,(10):50-50
近日,我看到刘第红的一本儿童文学作品,书名叫《穿裙子的云》。这个书名本身就极富想象力,它吸引我一连几天爱不释手地读完了这本书。  相似文献   

13.
孙全鹏的短篇小说《方便面》是篇值得关注的儿童文学作品,小说以“留守与流动儿童”小豆子的经历为中心,通过写实的笔法勾勒出了“中国式童年”的一种底层镜像。《方便面》把读者的目光引向“留守与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拓展了21世纪以来儿童文学的表现视域。  相似文献   

14.
作家独特的个性与创作特色,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考察汪曾祺创作风格的独特性,就不能不关注童年记忆与教育背景对汪曾祺创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婴宁》是蒲松龄所创作的经典,关于它的解读历来纷纭。该文将全篇分前后两个部分:第一阶段是十六岁之前,世外桃源的生活环境,养成婴宁主要性格特征是“笑”,此时婴宁天真烂漫,保有自然的一颗童心,是人类童年的象征;第二个阶段是婴宁为追寻爱情来到世俗世界,被文明世界所同化,由爱笑到不复再笑的过程,从而失去了“自然人性”,失却了“童心”,是人类由童年走向成年的象征。作者正是通过对婴宁前一阶段的倾心赞美而弹奏了一首人类童年的挽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年来兴起的“童年研究”热进行梳理,对比两种“童年研究”范式,呈现了“童年研究”的视角转向。传统“童年研究”受到发展心理学以及社会学中“社会化”理论的主控,使得儿童的主体地位被遮蔽;而新“童年研究”以“新童年社会学”的研究为代表,将童年视为社会结构的形式和社会分析的基本单位。“童年研究”视角转向的背后反映出研究者对儿童认识的不断加深、社会发展对儿童人权的尊重以及对儿童研究伦理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童年》与《呼兰河传》最主要的美学特征表现为儿童的忧伤。它源于自传性的写作和创作者的天性,且都是从儿童与老人、与死亡、与世界的联系中得到展现的。这种从儿童视角展示的忧伤成为两部作品共同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8.
从三个方面对萧红的《后花园》进行解读:对生命价值的形而上思考、童年视角中的故土,以及悲剧生命的溯源,并于其中窥视出女性笔下的乡土世界面貌。  相似文献   

19.
<画梦录>作为何其芳旱期的作品,以其精致瑰丽的文字,唯美、伤感的色调,独具特色.文本中充满了童年记忆的痕迹,但对于童年的记忆并非纯粹的叙事式的记录和描写,他把童年的记忆篡改成了一种关于精神的探索和一种形而上的关照.  相似文献   

20.
在昆德拉的小说中“自我”的主题总是通过不同的形式曲折呈现,且具有深刻的意义。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拉康在“镜像理论”中也对“自我”进行深刻的探寻。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昆德拉作品《不朽》中的“自我”主题,探寻在“他者”映照下“自我”的彰显与偏离,为阐释昆德拉的“自我”主题增添了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