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历来的对鲁迅小说的评论中,一些文学史和评论文章,都认为鲁迅在《阿Q正传》、《故乡》、《风波》、《祝福》、《离婚》、《社戏》以及《狂人日记》、《药》、《明天》等小说中,提出了农民问题,认为鲁迅“以他自己的形式解决和提出的问题就是人们普遍不能解决或还没有认识到的问题”,并“达到了和马克思主义的惊人的一致”。笔者对此稍有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鲁迅短篇小说《祝福》曾多次被改编成各类戏曲作品并广泛传播,但学界对其进行分析的文章却并不多见,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越剧《祥林嫂》的探讨。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祝福》戏剧改编作品,能窥见鲁迅小说《祝福》在进行戏剧改编时出现的情节嬗变、主题偏移及时代烙印等现象,这为鲁迅小说的改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0.1 对古汉语语言现象的理解,存在着许多分歧。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分歧之所在,有助于将古汉语的研究推向深入。对于消除歧义,正确理解古代文献,也会有相当的益处。 0.2 古代汉语文献浩繁,以古汉语总体为对象,这是人们研究古汉语总的目标。但个人着手研究,如果想取得可靠的成果,似乎应先进行断代研究,从一本一本的著作开始。笔者想从《诗经》开始,而本文则只限于从《雅》《颂》中选取材  相似文献   

4.
<正>收录在鲁迅小说集《彷徨》第一篇的《祝福》,一直是高中语文教材的宠儿。无论教材如何改变,《祝福》依然犹如常青树一般屹立不倒。这虽然使得本篇文章传播面广,为人们所熟知,却也难以逃脱大众审美疲劳的宿命。这也在一方面成为《祝福》语文教学的桎梏。如何让《祝福》的教学不再陷于传统的模式,我们也许要对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研究。一、《祝福》的解读初探在听过许多《祝福》的公开课,在互联网上搜索《祝福》的教  相似文献   

5.
2013年3月28日,合肥市第八中学青年教师孙媛媛面向全市高二数学教师上了一节市级公开课,上课的内容是人教A版《选修2—2》“数学归纳法”(第1课时).在评课结束后,笔者对评课中有分歧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提炼.大家集中对四个问题的把握上存在不同的观点,各执道理.那么如何理解这四个问题呢?从一节课的整体来看,又该如何处理?笔者暑期得暇,欣然提笔.  相似文献   

6.
自《祝福》问世迄今,该有半个多世纪了。鲁四老爷作为其中的人物,也算得上一个“老资格”的艺术形象了。人们把他视之为封建人物,似乎亦无什么分歧。然而,前一时期,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对这个人物的讨论中,各家意见却大相径庭。笔者不揣浅陋,也想略陈管见,以期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怎样评价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史学界的评论文章颇多,而争论、分歧也很大。有的褒之过高,有的贬之过低。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近读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百题》上一篇题为《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的文章,深受启发,有些地方笔者表示赞同,但有几处觉得可以商榷。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8.
被选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祝福》,篇幅有限,容量巨大。从生活容量来看,《祝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将现实生活的边界拓展到神鬼世界;从思想容量来看,其主题多元,研究理论迭出,且对其思想意蕴的理解仍有调整空间;从艺术容量来看,《祝福》拥有双线结构,运用多种叙述方式和描写手法。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对于金圣叹批改《水浒》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拙文《金圣叹批改〈水浒〉的思想立场》就是想对这个问题发表一点浅见,行文之间不免涉及一些不同的看法,而不是专对某个同志的论点而发的。易名同志在《再谈金本〈水浒〉》一文中说我是针对他的文章《谈金本〈水浒〉》的,其实倒不完全如此。既然易名同志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与我有分歧的三个问题,即金圣叹反不反皇帝?同情还是反对农民起义?《水浒》对宋江的描写是理想主义的还是现实主义的?这三个问题都是评价金圣叹思想的关键问题,那么讨论一下,仍然必要。  相似文献   

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分歧浅析兰州市三十四中张兰生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刊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分歧意见并存的材料。笔者以为,名篇题旨当有定论。从普中教学的导向作用看,不宜让授受者自己见仁见智,择“善”而存。分歧照存,虽见...  相似文献   

11.
《祝福》是鲁迅最优秀的悲剧小说之一。它从被压迫妇女的角度,对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提出了强烈的控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作品间或有之,但没有一篇能望《祝福》的项背;从各个角度揭露封建宗法制度及其思想的作品不少,但能象《祝福》这样深入腠理、击中要害的却不多。《祝福》如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就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萨丕尔《语言论》三部语言学名著中的方言理论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方言与语言的区别;方言的分区问题;语言差异(或分歧)问题;方言的传播;方言的复杂性;方言地理学问题。最终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三部书中的大部分方言理论在今天的方言甚至整个语言研究中还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二是三部书中的方言理论有继承但更多的是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萨丕尔《语言论》三部语言学名著中的方言理论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方言与语言的区别;方言的分区问题;语言差异(或分歧)问题;方言的传播;方言的复杂性;方言地理学问题。最终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三部书中的大部分方言理论在今天的方言甚至整个语言研究中还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二是三部书中的方言理论有继承但更多的是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党史学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形成的时间和标志分歧很大,没有形成定论。笔者认为,1925年至1926年,毛泽东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和《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等文章,应作为基本思想形成的标志,因为这些文章从整体上看,直接或间接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所包含的不可缺少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应是:(一)新民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第四册《杨修之死》文后的“思考和练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表现了杨修是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近年来不少同志撰写文章,对杨修的评价褒贬不一,颇多分歧。有人认为课文“表现了杨修的智巧过人和远见卓识”;有的教学参考书指出课文“主要通过  相似文献   

16.
冯英刚 《中学文科》2006,(12):95-95
鲁迅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亲身经历了辛亥革命并用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和革命时期的状况,有关这一时期的文章部分选在高中语文教材上,如:《祝福》、《药》、《阿Q正传》等。现笔者从历史的角度,从鲁迅先生文章浅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敬请各位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在宁波听特级教师黄孟轲上《祝福》一课,感受到其明显彰显了小说文本中"我"的作用。我以为,这种解读更加接近鲁迅写《祝福》的初衷。我在该课的基础上,试补充一些材料和分析,以期对《祝福》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议。《祝福》一课的常规教学无非有这样几种方式:突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来表达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对鲁迅作品语言的赏析;把欣赏的重点落在鲁迅小说中的"看"与"被看"的关系上;把文章的主题定位在"祥林嫂的命运就  相似文献   

18.
文学选本是选录文学作品的作品集,第一部中国文学选本是《诗经》。但由于古代尊经观念和不同阶段对文学的不同认识,对于第一部选本的论定也有不同。传统目录中将《文章流别集》作为第一部文学选本,历代选家又大多祖《昭明文选》之例。因此,本文从各阶段选本的形式、体例及其功能入手,辨析各主要选本的历史地位,从而澄清有关选本的一些认识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六二年《文学评论》(第一期)发表的钱钟书先生的《通感》一文,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近些年来,研究通感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对通感的看法仍然存在着不少分歧。笔者想先摆一摆目前学术界对通感所持的不同观点,然后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在鲁迅作品研究中,《狂人日记》是争论最多的名篇之一,从“狂人”的艺术形象到这篇小说的许多词句应如何理解,都有不少分歧意见。通过讨论各种分歧意见,必然会逐步获得深入而一致的认识。本着求教的目的,本文拟对当前比较少人注意的《狂人日记》的情节结构作些探讨,并对《狂人日记》的艺术形象和鲁迅写作《狂人日记》时是否受到苏联十月革命影响等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 《狂人日记》有没有情节?当前有各种不同看法: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完整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