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话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热点话题,承担着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形式创新的期待。就其运用于目前中职语文阅读课堂上的研究和实践来看,仍然存在着种种误区。本文试以一线教师视角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让"对话"真正融入语文的几点建议:打破形式,以学生为对话主体;紧扣学科,教师引导对话;重视自我沉淀,在对话中培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又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建议”中多次提到“理解”,那么,究竟何为“理解”?从古至今,人们对“理解”的理解经历了从表象到实质、从主观臆断到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3.
4.
正新课标提出了"对话"的理念,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课堂中的对话并非程式化的一问一答,而是思维碰撞和体验交互的复杂过程,具有动态性、连续性和复合性。甚至面对同一文本或同一话题,其对话课堂也不尽相同,每一次对话都有其独特性。对话是培养思维、丰富感受、创造知识和更新自我的过程。对话形式主要有四种形式: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和学生与学生对话。在这四种对话形式中,如果说师本对话是整个对话教学的前提,那么生本对话则  相似文献   

5.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读”是学生获得语文的一种方式,“写”则是把知识转化成一种能力。然而,当前的阅读课,教者普遍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学生几乎不动笔墨,偶尔动笔也仅仅局限在圈圈画画上,学生一个个成了“动口不动手”的君子,课堂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写”的缺失,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7.
语文教学呼唤语文本体的回归,倡导用语文的方式教出浓浓的语文味儿,平平淡淡的教语文,扎扎实实地上出真语文课。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主,真实感悟,显得尤为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最本质的环节就是阅读教学。"课堂上没有读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  相似文献   

8.
符颖 《教师》2008,(11):20-21
那么,怎样处理好阅读教学中的“读”,使学生真正在“读”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真正读出高效、读出实效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阅读课中的“读”,要读出三个层次;而实现这三层目标,必须得抓住三个关键。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书本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悟出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鲜明性。这样,语言文字不再是枯燥的内容,而是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形象,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进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因其独特的文化属性,在课程思政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家要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语文教学应成为“以文化人”的重要阵地。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采用启发式、情境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通过知人论世、细读文本、联系当下、拓展升华等途径实现“以文化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家喻户晓的一句古话。这里似乎过多强调物质的必须条件——米的作用。无米“难”巧妇,反过来说,在将“无米”转变成“有米”的情形下,巧妇就会大显身手。借此思路,我对阅读教学中“无中生有”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古有重要地位,学生通过读来理解,积累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实践证明,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读”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13.
曹恩尧 《河北教育》2003,(10):23-24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过程。阅读教学面对的是广泛而深邃的言语世界,它的重要目的之~便是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离不开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这一特点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其实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  相似文献   

14.
在盛行讲读教学的年代里,阅读教学存在着重分析轻朗读的弊端。随着问读教学的崛起。学生忙于回答课堂里的“十万个为什么”,朗读教学依然没有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关于讲课,叶圣陶先生早在《谈教学的着重点》中说:“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教师就必须在这些方面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哕哩哕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教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提高。”叶老的话精辟地指出了语文教学中“讲”与“读”的关系,“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仍有非常科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也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剑老师:你好! 来信收悉,迟复为歉.你在信中提到的问题,实际上不是个别老师存在的困惑,而是带有很大的普遍性.的确,"整体把握""整体感知"是当前语文教学讨论中的"热门词语",大家围绕它产生了各种看法.同时,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由于过去教学中的强硬灌输、机械分析泛滥成灾,导致阅读教学中出现了大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败坏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起了大家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本文仅就“阅读期待”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对阅读教学艺术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 一是学生学习的层面,重点研究课堂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研究的内容可用“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12个字来概括。[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读写结合”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也是在当前大语背景下对阅读教学进行重新审视和改革的根本途径之一。本主要就“读写结合”实验的基本理论,训练点的定位,训练操作方法及常用训练形式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