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桑标 《上海教育》2022,(19):26-27
<正>“做大做强特色学科,培养亟须创新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上海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提出“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原则,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2.
以软科公布的2019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与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为依据,对世界一流大学拥有的世界一流学科数量以及世界一流学科在各大学和各学科领域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统计表明:世界一流大学通常在多个学科领域拥有较多的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学科也大多分布在世界一流大学中。近年来,我国高校无论在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上,还是在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整体上,我国拥有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校较多,世界一流大学较少;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拥有的世界一流学科在数量上有一定优势,但学科领域的分布不均衡,世界一流学科主要集中在工学领域。“双一流”建设后续进程中应适当调整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强化学科发展的均衡性,从重点关注一流学科“点”的建设到更加关注大学的综合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学科水平直接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水平。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在新的历史时期再次吹响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号角。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是拥有若干个世界一流学科的大学。没有一流学科就没有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应有之义。因此,学科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础和突破口,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王伊雯 《上海教育》2023,(35):70-73
<正>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培养高等教育优质人才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自2015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双一流”计划,依次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等政策文件,以加快我国“双一流”项目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被列入2017年乃至今后多年教育工作要点.这其中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指,主要学科有一批大师级人才,能够批量培养出产生世界一流的原创基础理论人才的创新型大学.较为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队伍;二是有一队支持教授队伍培养人才、进行尖端科学研究的体制及政策(即软环境).而一流学科则是一流大学最根本的基础,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本任务之一.那么,“双一流”建设是用钱“砸”出来的吗?  相似文献   

6.
中国迫切需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本文对世界一流大学与我国“强强合并型”大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我国“强强合并型”大学具备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条件,但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有着质的区别;规模的扩大并不直接等于质量,也不意味着“名牌”或“一流”;“强强合并型”大学能否成为世界一流最终取决于其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7.
后发外生型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模式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早生内发型",一种是"后发外生型",其中,"后发外生型"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种模式:积极推动现有大学赶超一流模式;通过合并做大做强迈向一流模式;努力打造新型大学争创一流模式。后发外生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所蕴含的成功办学经验和面临挑战所做出的对策,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到底在哪里?5月2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斯坦福大学校长表示,当前中国高校应该从数量扩张发展到质量建设上来,而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  相似文献   

9.
姜梅 《黑龙江教育》2006,(11):12-14
斯坦福大学的办学思想在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目的观、人才培养观、学校发展观等,并总结了其办学思想对我国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斯坦福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大学,也是创业型大学的典型代表,被誉为"西部哈佛"。它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主动变革,走向了创业型大学的道路,同时也使其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成为一所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通过回顾斯坦福大学的创业型大学发展之路并总结其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创建一流大学提出了一流的发展理念、清晰的目标定位、卓越的学术追求和完善的内部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大学基金会成功因素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青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1):110-114
大学基金会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美国高校重要的教育经费筹措渠道之一,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后盾,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从社会助学传统和制度保障等方面来论述美国高校基金会取得成功的社会外部因素,并且对美国大学校长在募捐中的作用、校友捐赠及基金运作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探讨了我国高校基金会应该如何借鉴美国大学基金会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招生时对少数民族考生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是一项关系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要民族政策。这些优惠政策是党和国家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谈政策长期稳定的实施,保障了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是实现民族平等、社会稳定以及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项优惠政策引发了很多争论,度止之声、改革之声不绝于耳。文章认为从我国当代国情来看,这项政策需要在不断的完善改革中继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G省与S省教师教育体系的调研显示,当前我国已经构建起师范院校、综合院校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仍是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主体部分,省属师范大学对教师教育的促进作用表现突出;教师教育院校的分层分类培养格局基本形成,布局结构调整趋于理性;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的教师教育体系尚未建立,综合大学的教师教育普遍处于边缘地位;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和质量评估标准缺失,教师教育管理机构不统一,职能分散,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3年普通高考招生数据,统计分析了广西高校本、专科文理兼招专业的比例。结果表明:平均而言,广西一本院校本科文理兼招专业的比例与中国名校相近;广西高校本、专科文理兼招专业的比例与高校的层次相关,比例从低到高依次是一本院校本科、二本院校本科、独立学院本科、一本院校专科、二本院校专科、高职高专院校专科;高职高专院校文理兼招专业的比例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是现代大规模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其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而自然形成;二是通过政府的政策性机制而人为形成。我国难以实现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类市场化治理模式限制了竞争机制的作用、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强化了高校的办学层次竞争、“双一流”建设引发新一轮院校“同轨竞争”,以及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导向作用和文化传统的负面影响。要实现我国高校的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理性地发展高等教育;需要遵循大学渐进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家办学规律;需要改革和创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6.
民办高校大学生通识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已经逐渐被高校接受,但是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则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如何看待通识教育,如何实施通识教育对于民办高校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通识教育的内涵、本质和实施的现状,对民办高校实施通识教育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欧洲教育》2013,45(4):329-348
West Germany's universities have undergone significant reforms since the student protests in 1968-1969. In addition to major structural changes, the patterns of internal governance were revised to include students in all decision-making and voting bodies. Unrest, however, has continued at several universities (although it has outwardly subsided during the winter of 1971-1972), mainly because leftist-oriented students aim at more radical changes in the universities and in society at large.  相似文献   

18.
高校管理的信息化与国际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全球已进入信息化时代,高等学校在信息时代面临一系列严峻的考验。章在分析信息化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高等学校的信息化与国际化管理进行了较全面的系统性分析,明确信息化为高校国际化创造了便利条件,确定了国际化是高校建设的必由之路,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促进高校向国际化的建设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使学校的教学、科技、思维方式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上海W大学与地方本科院校和211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情况的调查发现:W大学学生在学业挑战程度和教育经历丰富程度指标上高于地方本科院校和211院校;在主动合作学习、教师互动及校园环境支持度指标上,和地方本科院校及211院校相比,没有本质差异;而且高年级学生的表现要好于低年级学生。可见,W大学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支持、教师对学生的严格程度以及教学方法和模式比较理想。因此,W大学应在保持其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着重调动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创新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深刻剖析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