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流动变化快、宣泄性倾向、认同化选择和社区化形式等主要特点,分析了网络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提出了构建大学生良好网络人际关系的对策: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重视网络心理教育,排解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处理好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工具,已在全世界迅速的发展起来.互联网对于大学生心理行为的影响日益明显.以网络为媒介的人际交往表现出间接、自由、虚幻和平等等特点,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则表现出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导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文章着重探讨了网络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作为虚拟网络生活的主体,从众心理对其网络人际交往、社会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道德盲从也会使大学生丧失自我道德判断的能力,对其道德社会化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应利用好从众心理效应,积极促进大学生道德水平提升,助推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在促进人类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负面的作用,网络成瘾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就青少年网络成瘾对其人际交往所产生的心理影响进行探讨,从而使青少年能正确认识和利用互联网,避免产生网络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网民构成的主体,上网是为了娱乐、人际交往和信息搜集,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是基于其追求好奇、时尚、自我认同、自我满足及补偿的心理产生的。不良的网络行为会使个体角色混乱,人格扭曲,道德感弱化。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积极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理性的、健康的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行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动机主要有好奇与从众心理的驱使、寻求自我认同、缓解抑郁的心理、情感表达的需要.大学生网络交往具有交往的匿名性、间接性、交互性等特征.本文在全面分析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利与弊后,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网络交往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潮流群体,对社交网络的应用具有严重依赖性。社交网络的出现与兴起、发展与流行不仅催化着大学生人际交往形式的转变,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心理、情感和行为方式,它使人际关系趋向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交网络的对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利弊影响,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社交网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李青 《林区教学》2014,(4):122-123
手机上网终端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和心理都产生着重要影响。手机上网终端受时间空间局限较小,具有方便快捷等独特的功能结构和优势,与大学生的网络使用需求更加匹配,但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群体的上网时间,降低了他们进行现实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容易造成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增加了形成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张虹 《教师》2013,(12):11
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人际交往对小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正是在人际交往中,小学生出现了各种不良心理倾向和心理问题。本文对小学生的不良情绪体验、人格问题、行为问题等人际交往心理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提出了进行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训练对改善艺术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人际关系心理学》为指导基础,组织36名艺术类大学生开展7周人际交往心理行为训练活动,并分别在实验前后比较16pf测验效果。结果:1.训练后艺术类大学生乐群性、稳定性和敢为性显著提升,而敏感性和忧虑性明显下降;2.训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3.心理健康、新环境成长能力及适应焦虑因素训练后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心理行为训练对艺术类大学生人际交往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拇指文化"符合大学生心理动机在高校校园盛行,由此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它淡化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干扰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让大学生群体形成依赖心理。通过发挥网络优势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构建网络与现实人际交往联动等策略来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符丹 《华章》2014,(27)
因人际关系而造成的心理问题,在当前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方面占有重要比重。如何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行为,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干预指的是用心理学的方法和知识对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策略。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当前的研究之中,已经有了不少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就心理干预对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人际交往技能的指导与训练对提高产生人际适应问题的小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人际交往技能的指导与训练能够使学生产生日益增多的有意义的、有效的社交行为;其次,有意义且有效的社交行为的增多又导致了其他关系和行为的变化,如不适当行为减少、与同伴关系和教师关系的改善等。因此,人际交往技能的指导与训练对社交经验不足、人际交往技能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是必需的,尤其是对那些存在人际适应问题的小学生更是必需的和重要的。一、人际交往的一般心理规律1.良好人际交往的必要条件(1)相似律。相似…  相似文献   

14.
对网络人际交往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人际交往越来越普及,本文从网络人际交往的概念谈起,继而归纳了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网络人际交往的伦理冲突展开了思考,最后,对于规范网络人际交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认知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根据对方的外显行为判断对方的心理状态、动机和目的,这样就容易产生一些人际交往能力的行为偏差.因此,了解这些偏差的表现和特点,有助于我们预防及矫正人际交往能力的行为偏差,改善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加强学校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时期,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更多的渠道的同时,也对那些由于家庭和社会原因导致的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有困难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困惑和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及时给予大学生正确引导,促进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行为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励骅 《教育与职业》2004,(18):47-48
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青少年网上交往的动因主要有寻求自我认同、表达与宣泄情感、寻求高峰体验、满足猎奇心理。青少年网络交往具有交往角色的匿名性、交往方式的间接性和交往主体的平等性等特点。加强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教育与引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作为高校辅导员,应采取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纠正认知偏差、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加强学生人际交往实践等手段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拥有正常健康的人际交往行为.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空间和交往方式,给网络应用主体的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网络在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同时,也影响着其行为方式和人际交往能力。只有全面认识网络带给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影响,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在现代交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成为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重要平台.网络聊天作为青少年网络交往的重要途径有其自身特点.本文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对三个青少年网络聊天室的跟踪观察,从技术环境、交流媒介、人际互动、社会心理等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网络聊天的特点,以期探讨网络聊天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