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D评估实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有代表性国家、民间及企业R&D评估实践的回顾,总结评估工作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应该重视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2.
国外R&D管理模式的演进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国外R&D发展历程及相应管理模式和方法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R&D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R&D特点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种模型:虚拟五方R&D联盟模型、企业自主R&D模型和三层虚拟R&D模型,为我国中小型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及高科技企业的研发管理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服务业多样性使得 R& D的投入方式与制造业有显著的不同,如何测算服务业的 R& D,是需要在实践中认真探索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服务业的 R& D投入强度整体上远低于制造业,与服务业在经济体系中的份额和创新速度并不相称.改进服务业的 R& D统计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分析了现在有关服务业通用的统计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作者对改进服务业统计观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例多大为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广岭 《科学学研究》2005,23(2):197-203
基于各国经验,特别是美国50年来的相关数据,提出和论证了关于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例问题的三个假说。把这三个假说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预测了2002~2020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例及经费的资助结构和执行结构,其中,全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例,到2010年为7. 5%, 2020年为10 5%。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R&D经费投入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天津市R&D经费投入中,企业投入的份额日益加大,文章将未来天津市R&D经费投入模式定位于单一主体(企业)主导下,多层级核心辐射的复式模式,并进行了检验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6.
由于R&D活动中存在高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如何有效地管理R&D活动成为企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已有R&D管理研究的文献分析,发现长久以来R&D管理集中,在对其投入和产出的评价研究上,包括拟资助R&D项目的选择方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等,缺乏对宏观资助政策的导向研究,如目前基于绩效的资助政策、对R&D活动过程管理的研究较少。指出未来研究需要在分析资助政策导向的宏观背景下,研究R&D活动过程管理的一般规律,以便从理论上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代高科技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经济发展上。技术进步对美国近50年的经济发展的贡献达50%。美国经济发展最快、工资最高的工业领域都是因为技术进步。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也都主要是因为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美国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  相似文献   

8.
面向企业核心能力的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郁培丽  樊治平 《科研管理》2003,24(2):73-76,40
本文阐明了核心技术对于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意义。指出核心技术不仅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而且是核心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关键。在分析目前我国R&D资源和效率状况基础上 ,确定了重点研究开发核心技术的R&D战略。最后 ,根据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一般规律和企业核心能力的内在要求 ,给出了选择核心技术进行自主研究与开发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R&D产业内涵、成因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黄鲁成 《科研管理》2005,26(5):62-67
本文提出了R&D产业的概念,研究了R&D产业的内涵、特征及其构成,认为R&D产业是R&D活动外部化、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发展R&D产业对于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间合作R&D的重要性已引起高度关注.分析了企业间合作R&D的发展趋势,在组织方式上,采用非股权合作方式;企业间的合作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生物制药等高技术领域;合作方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和欧盟,其中美国的表现最为突出;我国政府应积极制订政策鼓励企业间合作R&D.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的R&D团队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连续、高效、敏捷的R&D核心能力的竞争。其中 ,R&D团队的有效治理机制是关键。本文试用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者理论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R&D团队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同时 ,对影响R&D团队绩效的两大基本机制———激励机制与产权机制进行了综评 ,并提出有待于更深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全社会R&D强度变化趋势、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文华 《科研管理》2007,28(1):140-146
近年来福建省全社会R&D强度有较大增长,其变化轨迹与国际R&D强度变化一般规律---“S型”增长模式的第一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基本相似,但与其他沿海发达省市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一定甚至较大差距,且R&D投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适应。分析了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福建省R&D强度应按“强S型”增长模式实施强力投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美国研究开发政策和投入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美国全国用于研究与发展(R&D)的经费首次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了2057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了125亿美元,比1984年的1019.40亿美元翻了一番。这是美国长期重视R&D的结果。这一数字使美国的R&D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2.6%(扣除国防方面的因素后,R&D在GDP中占2.2%),创历史最高水平。根据1996年度的统计,世界各国科研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居第一位的是瑞典3.6%,其次是日本2.96%,美国2.52%,法国2.31%,德国2.2…  相似文献   

14.
R&D强度的“S”曲线与实现我国投入稳定增长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当前,我国R&D强度增长趋势与国际R&D强度增长一般规律基本相符,并已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但我国的R&D投入水平仍滞后经济发展水平几乎一个阶段.因此,如何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着这种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使R&D投入水平尽快达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研究的热点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楚天骄  杜德斌 《软科学》2004,18(4):25-29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影响因素和海外R&D区位选择、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动因、R&D机构的组织模式和海外子公司的责任分配、跨国公司海外R&D机构与知识溢出效应是当前西方国家对跨国公司R&D全球化研究的四个热点问题,在对其加以详细论述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陈伟  刘井建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1):47-48,56
由于社会经济系统的内部结构和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R&D发展模式和管理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企业R&D发展模式和管理的分析和比较发现,我国企业R&D管理仅相当于国外第四代R&D管理水平。针对我国企业R&D发展的特征和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企业R&D管理水平的借鉴措施。  相似文献   

17.
美国企业R&D投入对中国现代企业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利 《科研管理》2002,23(2):116-121
本文通过对美国企业界90年代R&D投入的分析表明,R&D投入的高速增长是推进美国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中国企业的R&D投入应该认为仍处于较低水平,这是约束中国企业发展和进入世界竞争前列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日本、韩国激励合作R&D的政策绩效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日本、韩国两国在促进企业之间加强R&D合作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并分析了他们的绩效差异,以及对我国制定技术政策的启示。本文重点分析了韩日两国政府资助下的R&D联合体(R&D Consortia)的不同绩效,相比较而言,韩国的R&D联合体没有达到日本R&D联合体的绩效,原因在于韩国产业技术政策没有形成良好的组织及制度结构。  相似文献   

19.
R&D效率评价是企业R&D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评价方法的设计与选择是目前研究中的难点和核心。本文将DEA方法引入到对企业的R&D效率的评价中,以我国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像,对样本公司R&D效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R&D效率差距不大,R&D效率与企业规模存在一定的联系,部分公司的R&D经费投入使用效率高于人员投入的使用效率。同时证明了DEA方法在企业R&D效率评价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对重庆上市公司R&D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重庆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其R&D支出的微观因素影响。结果表明:公司R&D支出有“属地”特征,与公司规模负相关,高新技术公司R&D支出显著高于传统产业公司,高管层持股公司R&D支出显著高于未持股公司,董事长超过50岁的公司趋于投资技术改造,董事长年轻的公司趋于投资新技术研发,董事会结构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