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从电影广告的概念、受众影响力出发,主要探讨了我国电影广告从贴片广告到银幕矩阵两种发展形式,从而分析了电影广告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吴主任,你们班的班级文化墙建设在全校评比中拔得头筹,恭喜你呀!"政教处李主任一见我,冲我大声地喊道。听到这个喜讯,我心里既自豪又沉重。自豪的是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得到了学校的认可,沉重的是我知道班级文化建设这才刚刚开了一个头,怎样让"无声的墙壁变得更能说话,更有教育意义",我再一次陷入了深思。为了进一步深化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更加和谐、融洽、优美的班风学风,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本学期,我校把班级  相似文献   

3.
稍许留心中国电影的人都会注意到,蜚声中外影坛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在创作中特别着意发挥影片视觉形象的冲击力。我们可以举出一连串成功之作,如《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红高粱》、《菊豆》、《边走边唱》、《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些影片一般都有强烈的视  相似文献   

4.
张天蓉 《百科知识》2013,(22):16-17
前不久,IBM公司用5000个原子拍摄了一部世界上最小的电影——《一个男孩和他的原子》。在此之前,荷兰研究人员还拍摄到世界首张原子内部结构图。由于原子内部微粒非常微小、脆弱,拍摄原子内部结构照片曾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研究者用激光、  相似文献   

5.
此时"有声"胜"无声"——中职语文朗读教学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不重视朗读的现状,浅析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恰当运用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现代设计的精髓就在于增加产品与用户的互动性,减少两者的距离感,对于怎样让中国元素在工业产品设计上更为美“力”动人,从国外到国内的设计者们都在苦苦追索着答案  相似文献   

7.
崔佳萌 《科教文汇》2010,(25):75-76
由于我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苏联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中国电影亦是如此。"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电影无论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还是题材创作上都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讲述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苏联电影与中国电影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甜蜜"婚姻"。虽然苏联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并不曾因中苏关系的破裂而消失,但是中国电影逐渐走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电影之路。  相似文献   

8.
班级环境的创设应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对幼儿进行美育。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审美情趣,满足幼儿的审美需要,创设的环境不仅要色彩艳丽、明快,还应生动活泼,富有童趣,使幼儿在"无声"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互动,让班级环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信息》2011,(22):20-20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中科院的众多院所中显得颇为“另类”。这是一个兼具科学与人文双重特征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始建于1957年.其规模目前在科技史研究机构中位居世界第三。  相似文献   

10.
陈桃霞 《科教文汇》2008,(7):158-159
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以社会边缘群体的生活为题材,在题材、叙事手法、声音运用、机械复制等方面都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后现代美学的一些特征。但电影所表现的生活内涵则表达了另一层意义:即现实中的生存压力和对生活的意义的追寻并非可以任意消解,从而对中国后现代论者的有关论断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1.
殷洁 《科教文汇》2011,(1):76-77
以鲁迅小说《伤逝》为母本改编的电影作品继承了原作品文本语言的结构形式与风格形式,以谨慎稳妥的方式完成了从文字到影像这两种艺术媒介的转换。另一方面由于电影与小说语言系统的差异,改编作品对文本形式的继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影像上人物与主题的弱化,这是值得其他改编作品思考之处。  相似文献   

12.
廉锋 《世界发明》2010,(5):22-24
2010年的春天,对中国电影产业来说,显得格外生机蓬勃和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3.
历史悠久的中部大城市武汉,人才荟萃,经济发达,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九省通衢的优越地理位置,由此可见,交通和通讯是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前提.20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建设的速度大大加快,同样也得益于交通、通讯方式的革命性飞跃.对于武汉市而言,则始终得享着这一前提的先机之利.  相似文献   

14.
覃天宇 《科教文汇》2014,(29):129-130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飘》,是文学艺术历史中的不朽之作。后来被改编拍摄成电影《乱世佳人》,电影对小说背景进行了真实还原,对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刻解读,对象征意蕴进行了精确表达。《乱世佳人》上映出现万人空巷的现象,获得巨大成功,是小说改编成电影的一个经典案例,也是电影艺术史上一座亮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5.
杨纫章著开明书店一九五一年九月初版杨纫章著“从寒极到南国——中国的气候”一书是科学普及小丛书之一。该书是供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干部,具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工人、农民和部队指战员,以及青年知识分子阅读的(见科学普及小丛书编辑要旨)。确是一本比较好的通俗读物。全书共十二节。首先说明人和天气的关系,我们掌握大气变化的规律,进而找到征服自然的道路。接着引导读者在祖国的大地上,作了一个快乐的旅行,使读者对祖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要素为"血缘、情理、入世",这三个要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一体、伦理政治、人情主义"的运行原理,并继而形成了"天下一家、人格平等、匹夫有责"的政治文化特征,映射到企业经营、管理上便是中国传统企业的特殊管理文化模式,即"大家庭"式的组织结构、"家长制"的管理机制、"德得相通"的管理心态和"返本回报"式的管理过程。中国现代企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又不得不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现代企业伦理作为行为背景和发展根基,同样要求实现多方面、多层次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价值理念上实现从"家国一体"到"价值生态"的转变,在企业价值目标上实现从"伦理政治"到"价值融合"的转变,在企业价值实践上实现从"人情主义"到"价值具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从余华的小说《活着》到以此改编的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都吸引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关注。但是,由于小说和电影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两位艺术家不同的艺术追求,使得《活着》成为了两部不同的艺术作品。本文试从叙述视角的转变、作品色调的变化、题旨风格的演变来分析两部艺术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金子靖 《科教文汇》2007,(7X):156-156
从余华的小说《活着》到以此改编的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都吸引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关注。但是,由于小说和电影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两位艺术家不同的艺术追求,使得《活着》成为了两部不同的艺术作品。本文试从叙述视角的转变、作品色调的变化、题旨风格的演变来分析两部艺术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从余华的小说《活着》到以此改编的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都吸引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关注.但是,由于小说和电影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两位艺术家不同的艺术追求,使得《活着》成为了两部不同的艺术作品.本文试从叙述视角的转变、作品色调的变化、题旨风格的演变来分析两部艺术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李春富  王蕾 《科教文汇》2008,(24):248-248
行为艺术,进入中国后,被蹂躏的面目全非,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这误区的产生,从创作者到媒体到受众,究竟谁才是罪魁祸首?本文从创作者、媒体、受众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找出误区产生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