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床”和“榻”在古代都是指一种坐卧用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床,安身之坐者。”东汉刘熙的《释名释床帐》也说:“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这就说明“床”在古代就是一种宜坐宜卧的用具。另外。《释名释床帐》对“榻”的解释是:“长狭而卑为榻。”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在我国古代叫作“士”。“士”,甲骨文作“丄”,“—象地,丄象插苗地中之形”(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卷三《释士》)。在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奴隶制社会,文字创造形成之际,士,指种植的劳动,是动词。后来演变成名词,指从事种植的男劳动者。《说文》云:“士,事也。”《释名·释言》云:“事,倳也,倳,立也。”谓以物插地为事。原来种植是人类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集中表现在《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里。《序志篇》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柩纽,亦云极矣。”意思是,他作《文心雕龙》是以道为本,以“圣人”为师,以儒家“经典”为楷模,参酌纬书,寻究《楚辞》的变化写成的。他认为文章的关键,也不过这些了。这是他对《文心雕龙》基本思想的概括,也是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4.
"床"和"榻"在古代都是指一种坐卧用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床,安身之坐者。"东汉刘熙的《释名释床帐》也说:"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这就说明"床"在古代就是一种宜坐宜卧的用具。另外,《释名释床帐》对"榻"的解释是:"长狭而卑为榻。"又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一本关于伦理道德的书。汉代刘熙在《释名·释典艺》中说:“《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论语》是在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相似文献   

6.
李白《蜀道难》中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一句,高中《语文》第三册注释说:“胁息,鼻不敢出气,唯有两胁暗暗地运动,用以换气。”这个注解沿袭《通鉴》注解“胁息者,屏气鼻不敢息,唯两胁潜动以舒息耳”,把“胁息”之“胁”理解为“两胁”之“胁”,字的读音和意义都有失误。“两胁”之“胁”,读xie。《说文》:“胁,两膀也。”《释名·释形体》:“胁,挟也。在两旁臂所挟也。”  相似文献   

7.
一、《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勒兵”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注为“检阅军队”。《说文》“勒,马头落衔也,从革,力声。”《释名·释车》“勒,络也,络其头而引之。”段玉裁为《说文》作注曰:“落络古今字……云落衔者,谓络其头而衔其口,可控制也。引申之为抑勒之义。”“勒”本义为  相似文献   

8.
琵琶琵琶,本作批把,拨弦乐器。《说文》:“琵琶,乐器,马上弦索。”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风俗通义》:“以手批把,因以为名。长三尺五寸,法天地人与五行,四弦象四时。”秦时已有长柄皮面圆形音箱的琵琶,名“弦鼗”(长柄摇鼓,拨浪鼓)。秦汉以来不断改进,发展为阮咸、秦  相似文献   

9.
传统,在现代意义上是英文Tradition的汉译,在我国古代,是传和统的复合词。传统之传,本义是遽,《说文解字》和《尔雅·释言》都有记载,按照郭璞《尔雅》注的解释,是指驿站上所备的车马,以便急速传递消息,这就蕴含了一站传一站的意思,可引申为传授。汉刘熙在《释名·释典艺》中说:“传,传也,以传示后人。”也有相传继续之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曰:“传者,相传继续也。”传统之统,本义是丝的头绪。段五载《说文解字注》:“从丝皆得其首,是为统。”引申为万有总束为一个根本,《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  相似文献   

10.
三、下衣古代的下衣有裳、绔(袴)、裤.裳,又写作常,也就是裙.古代男女服装没有多大区别,男子也著裙,所谓“裙”,刘载《释名》上说:“裙,群也,联接群幅也.”即由多幅布制成.裳,《说文解字》说“下裙也”.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初闻涕泪满衣裳”,是说他悲喜交加,老泪纵横,泪水连下衣都打湿了.  相似文献   

11.
谶纬是汉隋之间流行的一种神学思朝,在隋炀帝宣布废除谶纬之前,这种思潮很流行,有人写了不少带有神秘色彩的书,叫谶纬书。“谶’和“纬”的含意本不相同,按《说文》的解释:“谶,验也,从言,谶声。”“纬,织横丝也”,与“经”相对而言。由此可知,“谶”是一种神学,它的本意是应验,是一种有应验的神迷预言;“纬”是与“经相对应的书,儒家的主要经典在汉代叫经书,汉朝人用神学观点来解释儒经的书便叫纬书,比如,儒  相似文献   

12.
声训     
亦称“音训”。训诂上有利用同音的字或双声叠韵的字来解释字义的方法。同音相训的,如《释名·释衣服》:“衣,依也,人所依以庇寒暑也。”(衣、依古音同属影纽微部);双声相训的,如《尔雅·释言》:“颠,顶也。”(颠、顶古音同属端纽):叠韵相训的,如《说文·人部》  相似文献   

13.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名著,故而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韻之离骚。”其中“太史公”一词是关键词,它不但涉及到《史记》百三十篇各篇的著者、思想及史实内容,而且前后出现达一百五十二次之多。指称不一,有时指司马谈,有时指司马迁,有时又指称官职(与“太史令”、“太史”同)。因此古往今来研读《史记》者多有释名、考辨,然众说纷纭,迄今未有定论,今不揣浅陋,略陈臆说,以就正于方家。历代对“太史公”的释名、考辨大致可分为三类,兹列于下,并逐条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写作文为什么觉得没人没事可写 ,没情没感可发呢?刘勰在他的名著《文心雕龙》的《情采》篇中说 :“故情者文之径 ,辞者理之纬 ,径正而后纬成 ,理定而后辞畅 :此文之本源也。”刘勰精辟地阐明构成一篇文章的主要成分 :一是情理 ,一是文辞。文辞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掌握、发展与运用 ,是文章的“纬” ,来源于人的培养与学习。常言道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学生的语言积累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量”和“质” ,才可能文思如涌 ,笔下生花。情理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  相似文献   

15.
气象的变化 ,是人类最初接触到的自然现象。开始从惊讶而产生疑问 ,从疑问而继之以日积月累的观察 ,从观察而得出初步的规律。这实际上就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所走的道路。这里很值得提出的是人类对雪花形态及对称性的观察。《太平御览》引《韩诗外传》韩婴的记载说 :“凡草木花多五出 ,雪花独六出。”刘熙《释名》也说 :“凡花五出 ,雪花六出 ,阴之成数也。”在古人的阴阳五行观念中 ,凡“奇”为阳 ,“偶”为阴 ,故有此说。韩婴在汉文帝时为博士 ,武帝时曾在皇帝面前和董仲舒辩难过。《韩诗外传》的成书年代约为公元前 135年。此后 ,我国有关雪…  相似文献   

16.
训诂就是解释,就是用语言解释语言。有解释词义的,如《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之类的训释;有解释古书的,如古书的注解。训诂也叫诂训。《诗·关雎诂训传》疏:“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又:“诂训者,注解之别名。”训诂要运用文字、音韵的知识,所以训诂学要以文字学、音  相似文献   

17.
中师教材第五册选入《学记》三则。我对课文注释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一、大学”的“大”的读音“大学”的“大”教材没有注音,似应读为大小之“大”。但是, 据《经典释文》:《学记》中所有的“大学”之“大”都应该读为“泰”(tai)。朱彝尊《经义考》卷一百四十六引阮峻《礼记涤除》亦云“音当从太”。这是什么原因呢?《骈雅训纂·释名称》里说: “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素、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小大之大,遂分而为二矣。”可是,今人高时良《学记评注》里说:“古籍‘大学’、  相似文献   

18.
一、释名 叹词是一种特殊的虚词。古称为嗟叹辞叹息辞等。《马氏文通》称“叹字”;严复《英文汉诂》称“叱叹字”。此外大同小异的名称尚多。“叹”在《说文》里有“歎,嘆”之分:“叹,吞叹也,从口叹声省。一曰太息也。”段玉裁注云:“歏近于喜,叹近于哀。故叹训吞叹,吞其叹而不能发。”又“一曰太息。”段注云:“此别一义。”但王筠则曰:“言吞  相似文献   

19.
《释名》成书时代较早,相关史料匮乏,且部分材料孤立无证、甚至相互矛盾。后代学者根据不同史料,对《释名》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篇目等基础性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判定。考证可以发现,"刘熙作《释名》"说更为可靠;成书年代及其篇目等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20.
在说明我对《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理解之前,应该交代一句:我是站在肯定通行本《文心》五十篇篇次全无错乱的角度说话的。我对五十篇篇次的说明,见拙撰《(文心)下篇篇次组合试解》(见《中国文艺思想史论丛》第三辑),这里不再唠叨。要说明《文心》的文学理论体系问题,总不能不提《文心·序志》中的这段话: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