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1984年,和志德入伍到新疆昆仑山下叶城县某汽车团当了一名驾驶兵,长年在艰苦的环境里行车,他练就了精湛的驾驶技术。如果不是那天,一个“特殊人物”偶然搭乘他的车,那么本文的主人公说不定还在做他的“神行太保”。那天是个风沙滚滚的恶劣天气,《喀什日报》记者周军英偶然搭乘他的车。对周军英,和志德早闻其名,今日相见,不免格外兴奋:‘你的文章写那么好,教教我,让我跟你学习吧。”“可以呀。”两人行一路,聊一路。和志德从此暗暗下定学习新闻写作的决心。回去后,他用辛苦积赞的津贴买了一架海鸥相机和几本新闻、摄影方面…  相似文献   

2.
报刊集萃     
智慧幽默《毒药》一次,邱吉尔的政治对手阿斯特夫人对他说: “如果你是我丈夫,我会把毒药放进你的咖啡里。”邱吉尔笑着说“夫人,如果我是你的丈夫, 我就会把那杯咖啡喝下去。”《让路》德国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仅能一个人通过的小道上,他遇到了一位曾经尖锐批评过他的批评家,两人越走越近。“我是从来不给蠢货让路的!”批评家傲慢地先开口道。“我却正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路旁。  相似文献   

3.
让新闻标题更吸引眼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健 《军事记者》2008,(1):34-36
汤姆森基金会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这样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一向不苟言笑的邓拓在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曾留下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发人深思的话:“谁要是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见安岗《新闻论集》)  相似文献   

4.
德赖富斯出师不利小苏兹贝格上台掌权苏兹贝格经营《纽约时报》25年,因劳累过度,心脏衰弱,不得不于1961年退离第一线,由他的女婿奥维尔·德顿富斯接替《纽约时报》发行人的工作。德赖富斯上台后雄心勃勃力取创新,他为了让住在洛山矶、旧金山、圣地亚哥和太平洋西岸的读者,每天早上能买到在当地印刷的《纽约时报》,于1962年10月在洛杉矶印刷《时报》西部版。西部版的报道内容,靠纽约总部大楼用电传把新闻送到洛杉矶,整套电子设备,花了巨额资金。西部版发行包括美国西部13个州,总销数仅12万份,每个州匀不到1万份,读者  相似文献   

5.
张征  冯静 《国际新闻界》2005,(3):24-26,48
明镜周刊是德国历史最久,影响力最深远,声誉最高,同时也是引用率最高的新闻周刊,它不仅是德国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一本政经杂志。对于《明镜》在德国社会生活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于尔根·蔡富特(JuegenSeifert)在一篇文章中作了生动的描述:《明镜》已经变成一个公共机构,人们整天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证明了这一点。争论时,人们会说:“这是《明镜》的事”;威胁时,人们会说:“我把这事告诉《明镜》”;遗憾时,人们会说“如果《明镜》报道就好了”;找理由时,人们会说:“《明镜》都没在意这个”。“《明镜》挑起事端,从不顾及别人的脸面,他把…  相似文献   

6.
徐海波 《新闻窗》2009,(4):20-21
美国汤姆斯基金会编写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中有这么一段话:“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永远无法强迫它喝水。当你把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做新闻的也有一句话:“好题一半文”。一篇文章如果有一个精彩的标题,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人有进一步读下去的欲望。有了醒目的标题就可以抓住读者。现在流行说“抓住眼球”。一篇内容较一般的文章可能会因为一个出色的标题而提升很大档次,而一篇可读性强的稿件也许会因为一个平庸的标题而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  相似文献   

7.
编辑絮语     
一个双目近乎失明的干瘦老人,一个因恐惧噪音不得不远离闹市“流亡”在江海的古怪病人,一个视书如命、把遥控他的报社作为人生主题的狂人,在他的豪华游艇专舱里,电示他的《世界报》主编哈维:“每天晚上,当你上床就寝时,你一定要有这样的感觉:你至少已经压缩了一个版面,如果不是两个版的话。”  相似文献   

8.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09,(14):16-16
“我做好事,第二天就要让全世界知道。”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呼吁更多的人参与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9.
“《Esquire》不是潮流杂志,不是给男人办的健康杂志,不是面向男人的金钱杂志,它不是这其中的任何一种,而是他们的全部。”世上的男人有两种:好男人和坏男人。如果你有幸找到了好男人,就给他订一份《Esqui-re》;如果你遇到了第二种,恭喜你找到了一个拯救他的方法。——《Esquire》主编大卫·格林哲  相似文献   

10.
朱崇华 《青年记者》2007,(14):81-82
汤姆森基金会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  相似文献   

11.
三,激化情感 如果想把情感表达得强烈些,最好用对比的语言。因为情感在对比中很容易被激化。比如,感叹人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于是就有这样两句俗语: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你看,不满的情绪不是油然而生了吗?唐朝孟东野有两句诗:“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长安羁旅行》见《孟东野诗集》)用“失名”与“得意”的  相似文献   

12.
《南方周末》标题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报先读题”县读者的共识。为了吸引读者,提高报纸的有效力,作为文章的眼睛——标题,是记者、编辑们精雕细刻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汤姆森基金会所编《新闻写作基础》一书中指出:“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他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你也可以遭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作为《南方周末》的读者,常常被报中精彩的标题所吸引,不读为之不快,有鉴于此,笔者在拙文中探讨其标题特色。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最近,这种网络上的“人肉搜索”将互联网搅得风生水起。这种搜索方式,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群体性搜索,现实生活中的知情网友便将搜索对象的一切在网上罗列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一、方汉奇同志在他的《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写道:“《字林西报》停刊于一九五一年,先后出版一百零一年,……是在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一家外文报纸。”这个结论错了。据我所知,1845年在香港创刊的《德臣西报》(China Mail),直到1974年8月18日才停刊,历时一百二十九年。它寿终正寝时名叫《中国邮报》,是1967年才开始改用的。如果说,改了名就不算的话,《德臣西报》这个报名也沿用了一百二十二年,远比《字林西报》长二十一个年头。何况《中国邮报》本来就是《德臣西报》的英文直译而己,算不上改名。二、《孖剌报》与《德臣西报》不是一回事。有些材料在介绍香港《中国邮报》时说:“……先叫《孖剌报》,后叫《德臣西报》……”把《德臣西报》与《孖剌报》混为一谈。其实  相似文献   

15.
走进管理的新境界──《迎接大未来──管理的变革与创新》读后赵德志如果你是一位经营者,或管理者,当你走进新华书店,看到一本书的封面上印有如下内容标题:“管理变革──企业永恒的主题”、“人本管理──管理的新境界”、“文化整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新闻标题对受众是第一视觉冲击波,对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表现主旨、沟通受众有重要作用。关于新闻标题的重要性,汤姆森在他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这样论述:“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因此,制作出好的新闻标题,一直是我们编辑孜孜以求的。  相似文献   

17.
1904年,普利策在自己的报纸 生涯就要结束的时候,想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来保持他的《世界报》的完整性。他看中的是纽约州最高法院的首席官摩根·K·斯坦利。他约这位法官骑马,并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两个人约定,斯坦利将成为理事。普利策问斯坦利:“您觉得《世界报》怎么样?” “它是一张伟大的报纸,但是它有一个缺点。” “缺点是什么?” “它从来不支持朋友。” 普利策激烈地回答:“一张报纸不应该有朋友。” 这位法官同样激烈地回答:“我认为它应该有朋友。”普利策说:“如果这是你的意见,你就是给100万美元,我也不…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他一决雌雄。狮子果断地拒绝了。“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你如果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的很  相似文献   

19.
标题如新闻的眼睛。一则好的标题,会像磁石一样把读者的目光牢牢“吸”住,令读者一瞥之间而生难分难舍、不读不快之感;反之,如果标题干涩呆板、引力不够,即使一条好新闻也可能让读者失之交臂。正如汤姆森基金会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所言:“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  相似文献   

20.
法国摄影大师布勒松的摄影作品,最近在上海展出。布勒松被国际摄影界公认为是“抓拍大师”。他以其“抓取决定性瞬间”的艺术魅力,赢得观众。他在近50年的摄影生涯中,从不摆布,从不弄虚作假,创作态度严肃。你看,在那个名为塞维利亚的地方,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正在废墟中逗乐,一个走在最前面的拄着双拐的残废孩子纵情大笑,跟在后面的孩子,有的追逐,有的拦挡,有的捧腹大笑。孩子们那种无拘无束、欢乐活跃的气氛,那种生动有趣的各式姿态,尽被收入布勒松的镜头。这就是布勒松于1933年拍摄的《顽童》,也是他第一张反映独特风格的摄影作品。布勒松曾说:“不要根据公式和教条来拍照,现实生活往往比我们头脑中所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如果所拍的东西是经过改装的,那就不真实。”《满载而归》(见本期封二),是布勒松抓拍的一幅名作。作品反映的是巴黎平民区穆夫塔尔大街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