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体系最为完善的对外汉语教材,《老乞大》是高丽后期通用的汉语会话教科书,其语言本体及教学方法与元代汉语基本相似。文章对《老乞大》的编纂年代做了进一步探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谈写文章     
《新闻战线》编辑同志要我写一篇文章,谈谈写文章。我自己的文章写不好,这个题目我怎能谈得好呢?我推辞了几次都不行,只好硬着头皮谈几句。文章是写下来的语言。文章和语言都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我们不应该把文章和语言分割开来。现在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新闻记者、大学教授,拿起笔来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心里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写得“文”一点,多加上一些辞藻,多加上一些政治名词,多绕一些弯子。这些人在小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记者》2006年第1期发表延百亮的文章《新闻照片画面语言的四种表达方法》。 文章说,新闻摄影的可贵之处,在于用画面语言与读者进行心灵对话。在于用丰富的画面语言向人们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有没有画面语言就成了一幅新闻照片成功与否的质量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4.
社论从本质来说是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的文体,评论者通过发表自身的言论来说服读者的态度和思想。级差系统是在评价理论框内对态度的强弱进行分级的语言评价体系。文章从汉语和英语两种不同文化语言的角度对《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社论从语篇级差资源的角度进行功能语篇比较分析,来揭示英汉的社论语篇级差资源在选择上的异同,从而为加强中英评论者对社论语篇的写作能力和读者对社论文章的鉴赏能力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一年六月十九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要求“正确地使用语言”,做到“既要讲文明,又要讲规范”,指出决不能“听任语言混乱的现象存在而不予纠正”。这是值得高兴的。这篇社论,观点明确,语言健康,但有三处败笔。其一:“毛泽东同志当时写的一篇著名文章《反对党八股》,把‘语言无味,象个瘪三’列为罪状之一,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且号召全党同志用很大的气力学习语言。”这句话,主谓失调。在语义上,主语应当是“毛泽东同志”,可是在结构上,主语却是“文章《反对党八股》”,即:“文章《反对党八股》把……列为……”;“文章《反对党八股》进行……批评”;“文章《反对党八股》号召……”。用“文章《反对党八股》”作“列为”、“进行”和“号召”等动词谓语的主语,这在语义或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在结构上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毛泽东同志当时写的一篇著名文章《反对党八股》”这一词组中之“的”字用得不当。用了这个“的”字,“毛泽东同志当时写”这一主谓词组便成了“文章《反对党八股》”的修饰语,修饰语中的“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2006,(4):36-36
《新闻论坛》2005年第6期发表王慧香的文章《新闻报道语言的性别歧视探析》。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2007,(2):47-47
《新闻记者》2006年第11期发表林新的文章《应当重视新闻语言的隐性功能》。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2006,(4):37-37
《中国记者》2005年12期发表李春冀的文章《大众传播中五个突出的语言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2005,(9):55-55
《新闻前哨》2005年2-3期发表涂莉琼的文章《城市报语言暴力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也是广播电视传播的重要手段。正当我们对广播语言研究给予极大的关注,一些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之时,丹东电台尹日高同志的论著《语言与广播语言》出版了。尹日高同志从事语言学研究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对广播语言的研究也不过两年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通过可贵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实在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语言与广播语言》一书大胆地突破了一些权威定论,在一些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领域,勇敢地进行了理性的探索,其中不乏独创的见解。由此,便构成了《语言与广播语言》一书的某些特点。突破传统…  相似文献   

11.
情报语言漫笔(F)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琪玉先生《情报语言漫笔》系列之六,收录针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情报语言专题文章6篇。  相似文献   

12.
语言通俗方传远。一篇内容好的文章,语言越朴实自然,明白的人越多,影响和教育作用也越大。因此,在新闻写作中多运用一些群众熟悉的“口头语”,使文章通俗易懂,读者自然会增多。被评为1983年全国好新闻的人物通讯《妈妈教我放鸭子》(作者刘衡,人民日报记者),由于巧妙地运用了“口头语”,把先进人物写得活灵活现。这篇通讯文字朴实生动,读来琅琅上口,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看标题《妈妈教我放  相似文献   

13.
论文通过分析《旧书陈香》的内外部特征,认为徐雁的《旧书陈香》书美、质好、情深。它装帧精美,印刷细致,主要收录关于旧书的书话文章,也记述一些学人的旧事和创作,内容丰富精彩,语言优雅轻松。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可以分享到阅读旧书带来的收益,感受到作者的燕园情结和金陵情愫。  相似文献   

14.
2017年年初,央视《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火爆荧屏,掀起了人们对文化综艺节目讨论和关注的热潮.其中《朗读者》以新颖的节目形式,清新的语言风格,注重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而备受关注,堪称电视综艺节目界的"一股清流".文章以之为代表,分析其在节目内容、节目形式、节目元素运用的创新点和成功之处,希望能为综艺节目的发展带来一些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情报语言漫笔(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琪玉先生《情报语言漫笔》系列之九,收录与网络环境下情报语言发展关系较为密切的专题文章5篇。  相似文献   

16.
解放日报的《新世说》专栏,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欢迎。大家说,读《新世说》,其平和的态度,聊天式的语言,不拘一格的文章布局,常常让人觉得耳目一新。我认为,《新世说》的独到之处.就是在于能够“用群众语言.做精彩文章”。  相似文献   

17.
读者普遍要求报纸上的文章(包括消息),写得更短些。有的人总认为,某些文章可以写得短一些,而另一些文章“命定”短不了,比如议论的文章、叙事的文章、抒情的文章……就难以写短。果真如此吗?不妨请教一下古人。自从司马迁撰《孟尝君列传》(《史记》)后,“孟尝君能得士”之说,便成定论。后来,王安石写了一篇翻案文章《读孟尝君传》,反驳这种传统说法。《读孟尝君传》全文共有90字,不妨引之于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我们写文章,就是通过语言来反映现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语言运用得是否准确,对文章的好坏有重要影响。所以,写文章应力求语言准确。要使语言准确,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这里仅就关系语言准确的一些小事谈一点看法。正确把酒词义我国的语言比较复杂,绝大多数词语,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是一致的。但是,也有个别成语,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不完全一致。这种词语,如果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写入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正好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反。例如,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在电视台播出后,引…  相似文献   

19.
张琪玉先生《情报语言漫笔》系列之八,收录“《全球中文网址速查手册》简介”、“自然语言接口的对应词表”等专题文章5篇。  相似文献   

20.
吴滨 《中国记者》2013,(7):24-26
在语言学界,人们往往将空话连篇、装腔作势、言之无物等不当的表达方式等同于"语言腐败"。在我国,人们更倾向于在语言表达的"不正之风"这一范畴内理解"语言腐败"。最早出现"语言腐败"这一概念的学术文章,可以追溯到1985年深圳大学外文系教授刘英凯在1985年第1-2期《深圳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文章《现代美国英语不正文风探讨》。作为一名记者,终日"鏖战"于文字间,洞观世事,对"语言腐败"虽未必有深厚的理论阐释,却于实践中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