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鹿小学的"童玩"心理特需课程,立足儿童立场,满足特殊孩子的心理特需,使处在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儿童有无限的发展可能。  相似文献   

2.
闽南童玩是流传在闽南一带的民间游戏,包括跳皮筋、打陀螺、编花篮、滚铁圈等,但随着传统文化的慢慢遗失,闽南童玩也逐渐消失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很多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已经失去了闽南地区的特色,游戏网络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教师在开展闽南童玩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当地游戏活动的特色,从而带给幼儿园学生更多的乐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游戏中。现本文就从闽南童玩的教学素材、活动计划、教学方法和游戏原则四个方面入手,就如何使闽南童玩在幼儿园教学中发挥作用提出了自身浅薄的看法,以为教学贡献一分力量。  相似文献   

3.
阮玲燕 《教师》2020,(11):95-96
闽南童玩是闽南地区流行的民间游戏,包括跳皮筋、打陀螺、编花篮、滚铁环等,但随着传统文化的逐渐遗失,闽南童玩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也逐渐消失,甚至在闽南地区许多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也不再设置这些项目。因此,在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当地游戏活动的特点,从而为幼儿带去更多的乐趣,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创造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乐器学习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中实施器乐教学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基于这一背景,笔者对自制乐器进行器乐"童玩"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以期能够开启农村学生的器乐童玩之门,让他们享受到课堂创造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假期作业一直处于边缘化境地,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教师可以从富有闽南乡土气息的童玩入手,借助课堂将童玩文化融入体育假期作业之中,减轻学生文化课的作业负担,培养学生愿锻炼、乐锻炼、勤锻炼的良好习惯,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领悟闽南童玩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对闽南童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西方基督教以神的主体性隐喻了人的主体性,预示了主体性哲学中主体与外在客体的对立。主体性哲学导向了工具意义上的理性化,造成了价值理性的"失语"以及人的异化处境。中国传统圆融不二的文化理念更具包容性与和谐性,但无法与西方的科技理性进行较量。在中西方文化对话中应抛弃抽象意义上的"精华—糟粕"论,而采用一种文化创新意义上的更高形态的"新中体西用"论,在"觉自"和"觉他"的基础上,达致一种既"利己"又"利他"的更具普遍性的视域,以及能够满足多数人价值诉求和理想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7.
邱玉华 《福建教育》2022,(35):15-16
以“童玩”理念为指导,构建幼儿劳动教育课程,不仅可以对传统的“重智轻劳”教育进行纠偏,而且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劳动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等。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文化的发展问题,如何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也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探索传统文化与青年的关系,探讨了青年在认同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尝试性地给出了意见和建议:加强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知识认同、加强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加强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行为认同。以此来增强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而服务。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是国家支配形态正当性的重要基础。传统文化教育可视为公民个体通过文化认同达至国家认同的一种构建方式。国家认同的两张面孔、政治认同的现实挑战和国家认同的文化根基,是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合理性依据。通过指向文化身份认同、关涉文化符号认同以及承载文化价值认同,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三条路径。然而,以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生成民族歧异和造就内部分裂的温床。重塑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合理性,需要坚定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立场,秉承文化公民身份的教育理念,确立大一统认同的教育目的,构造国家、民族共同体的教育愿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价值观的角度去分析,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否定自我意志,扼杀自我创造的因素, 并对这种“自我”缺失的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所罗门之歌》主要通过讲述主人公的寻根经历,弘扬了具有丰富内涵的黑人民族文化,提出了正在失落的黑人民族历史和文化遗产是黑人民族精神和民族魂魄之思想。文章主要解析作品中蕴含的黑人传统文化。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立足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才是寻求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抒情传统在台湾地区的出现受到了传统与外来两方面的影响,在中文系与外文系为核心的两大研究阵营对垒中发展和壮大,其中以高友工、王德威等人最具代表性,他们以中国抒情传统作为方法,对中国文学展开了较为新颖的阐释。中国抒情传统不仅作为方法,实乃海外华人文化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多样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客家传统民族音乐在当前音乐文化中的地位日渐边缘化,发展受阻,引起传统民间音乐爱好者的极大关注。本文以保护与传承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为目的,从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困境入手,从文化意义认识、内涵剖析、广域交流、学习与传承等角度提出了加强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认同的主要措施,希望帮助客家传统民间音乐走出当前困境。  相似文献   

14.
郭琪 《考试周刊》2022,(9):159-162
基于STEAM理念在户外游戏中开展"闽南童玩"顺应了时代的需要.笔者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及幼儿特点,在户外游戏中通过创设环境,迁移经验;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激发兴趣;从问题出发,梳理框架;实施方案,再次发现问题;分享交流,展示成果;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综合地评价,反思调整.让幼儿在享受这份古老快乐的同时,激发幼儿户外游戏...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需要加强自身对现时代的文化多样性发展趋势的认同,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的认同,需要加强对现时代社会经济运行的利益机制的认同。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体现时代性,使之与现时代的需要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应对、化解这些矛盾,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中国传统文化打造了一个文化认同空间,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不仅有助于社会舍力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国际形象塑造.只不过,在现实的媒介呈现与传播实践中,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也恰是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寻了传统玩具的文化价值及传统玩具消逝的表现,并指出了传统玩具向儿童生活回归的几点建议,让传统玩具在与儿童的相互作用中重新焕发凝聚与传递文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农裔”作家是以“异乡人”姿态面对城市的,他们一度因认同启蒙现代性而挣扎进城,并渴望被城市现代性同化;但在逐渐感受现代性之后,又猛然惊醒于归属传统文化的自我身份正在丧失,寻求传统的归乡行为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是华人导演乐于表现的一个内涵丰富的意象,李安早期的"父亲三部曲"(一说"家庭三部曲")因最贴近李安自己的生活原型,并最少地受到商业化目的及迎合西方口味的影响,而能够更原始地表现中国文化思想冲突,以及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碰撞(其实质仍是东西方文化矛盾)。中西方文化在由冲突到相容,由疏离到互换的过程中起到了描绘中国文化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系列讲话中,将中华传统文化比喻成"精神基因",这明确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把中华传统文化看成是"精神基因"虽然是一种形象比喻或隐喻,但具有合理性:"精神基因"观点的合理性根植于基因本身的特性;"精神基因"说具有很好的解释性;"精神基因"说更好地表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充分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基因"的观点,主动、自觉、开放、创造性地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基因"功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