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终其一生都在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孙中山拯救国家、振兴中华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著名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以及民生主义.其中"对外打不平"的民族主义包括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平等和进步的反帝爱国思想.孙中山的反帝爱国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文主要阐述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发展,以及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并对其反帝思想局限性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产物,其兴起、发展和高涨都与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有关.日本因素是我们考察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视角.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自它兴起的那一天起,就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和特质,就基本性质而言,它是一种进步的社会文化思潮.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兴起,有它深厚的历史和现实根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倡或保持一种“适度的民族主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既有反满的内容又有反帝的深意,经历了从反满兴汉、反对满洲贵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到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口号的过程。孙中山思想演变的原因.有认识上的原因,又是一种策略考虑,同时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也是孙中山反帝口号最终提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一生倡导和实践民族、政治和社会三大革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始终立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实际状况。其民族革命由最初狭义的反满发展到反清革命和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其政治革命是主张“破”与“立”的结合,提出了“权能分开论”,本文对此作出新解。关于孙中山中国式社会革命的措施,如“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等,本文亦有新的看法。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可称为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在辛亥革命宣传和组织过程中,孙中山依次提出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革命纲领,首先提出的是民族主义革命主张,民权主义只是被看作民族主义的结果和延伸,民生主义也没有找到与民族、民权主义对接的现实途径,革命的起点还是民族主义,得到广泛响应也只有民族主义"反满"这一口号。辛亥革命正是在"反满"旗帜下迅速取得成功的,由于袁世凯是汉族,孙中山被迫作出让位于袁世凯的选择,过早地结束了民族革命,导致政治革命失去了依托也随之被终结。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工具清朝政府和建立民主共和的中华民国。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但是它要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工具,势必要触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利益。帝国主义看到清朝政府陷于土崩瓦解的状态,不能不考虑怎样维持它们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和继续奴役中国人民。帝国主义在受到革命的打击时,必然要千方百计地干涉和破坏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7.
于右任不仅是国民党元老和左派人物、著名的书法家和诗词家,而且是受人敬重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者。他反对清朝懦弱的专制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积极宣传和鼓吹革命思想;坚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反对国民党右派;坚持抗日和民族利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坚持爱国主义,反对分裂祖国和渴望祖国统一,体现了强烈而鲜明的民族观。究其成因,应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背景的变革,经历了从“排满反清”到“五族共和”再到“反帝爱国”的发展.然而,无论怎样发展,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都是“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9.
在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①他的三民主义,之所以“适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关键在于他的民族主义发展到带有国际主义倾向.我们认真探讨这个问题,对于研究孙中山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孙中山民族主义中的国际主义倾向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呢? 笔者认为,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产生之际,即是他的国际主义倾向形成之时.列宁主义认为:只有当被压迫民族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主义中具有民族平等、反对帝国主义、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结  相似文献   

10.
不少论者认为,孙中山以反清为中心内容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就已初步形成。本文则认为,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孙中山民族主义初步形成于1895年。一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衡量标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范畴。其衡量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史学界似乎并没有引起注意。本文认为,在讨论孙中山民族主义形成的问题时,首先应该讨论资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民主革命时期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其民族主义思想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辛亥革命前十余年间,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具有双重内容,即“排满”与“反帝”,且“排满”是首要的任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思想发展为“五族共和”,创立民主共和国体制。1924年,进一步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不少论者认为,孙中山以反清为中心内容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在1894年中日甲午成争之前就已初步形成。本文则认为,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孙中山民族主义初步形成于1895年。一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衡量标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范畴。其衡量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史学界似乎并没有引起注意。本文认为,在讨论孙中山民族主义形成的问题时,首先应该讨论资  相似文献   

13.
在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的三民主义,之所以“适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关键在于他的民族主义发展到带有国际主义倾向。我们认真探讨这个问题,对于研究孙中山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孙中山民族主义中的国际主义倾向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呢?笔者认为,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产生之际,即是他的国际主必倾向形成之时。列宁主义认为:只有当被压迫民族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主义中具有民族平等、反对帝国主义、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结盟三个原则时,他的民族主义才具有国际主必倾向。以国际主义倾向的三个原则为尺度,孙中山民族  相似文献   

14.
蒋介石作为重要历史人物,曾对辛亥革命作出过一定贡献。辛亥革命前他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同盟会,辛亥革命中,他参与了光复杭州、编练反清队伍的活动,当然也犯有同室操戈的严重错误;辛亥革命后,他继续为反对袁世凯出力。蒋介石可以说是一个有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当然他后期逆时代潮流而动,残杀共产党人,出卖民族利益,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他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立下的一定功绩。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其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民权、民生两主义来说,其内容也是最为复杂的一部分。由于中国早期民主革命的特殊性,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反满”特征尤为突出,而“反帝”的特征却表现了相当的妥协性。分析了孙中山民族主义中“反满”与“反帝”,“种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等思想此消彼涨的原因,客观的评价了其民族主义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有求必应     
《历史学习》2005,(1):27-27
编辑老师:您好。我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请指教。近代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比较严格和更加完全的意义上,是从A.林则徐开始的B.洪秀全开始的C.孙中山开始的D.五四运动开始的老师给出的参考答案选C,但我觉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是辛亥革命,不具备反对帝国主义性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还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所以我认为孙中山先生当时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避免帝国主义干涉,不可能而且无力反对帝国主义。选D的话,是不是合适些?广东东莞市城…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把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置于压倒一切的首要地位,强调把国家的独立作为终极目的。他高举民族主义的旗帜,主张以武力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坚持并参加了群众性的反侵略斗争,努力将自己的反帝主张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曾指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自太平天国革命以来,中国人民历次的革命运动无不遭到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辛亥革命自非例外,但是由于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活动采取了较为隐蔽的伪装形式。正如斯大林同志所说:“干涉决不限于军队入境,而军队入境也不是干涉的基本特点,在现代资本主义各国革命运动底条件下,外国军队入境可以引起一系列  相似文献   

19.
会党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党的最早组织是天地会.天地会成立于清初(一般认为是康熙十三年,即1674年),其宗旨是“反清复明”.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对会党的产生作过描述.他说:“在康熙以前的反清斗争宣告失败之后,二三遗老.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义之根苗传后代,故以反清复明之宗旨,结为团体,以待后起者可借为资助也.”在清朝封建政权稳定之后,反清也就具有了反对现存封建政权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2011版课标”指出“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强调被侵略和抗争两条线索,突出了中国人民对近代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