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采访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功。在业内,有句话说得好,七分采,三分写。可见采访在新闻宣传报道中的重要性。采访这项工作是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来实现的,采访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信息的传递,还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一次思想交流过程。一次成功的采访,不仅能体现出采访者的提问水平,也能展现采访者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2.
金峰 《记者摇篮》2004,(5):55-55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有经验的记者都会这么说。鉴于采访决定写作的关系。如何在采访中与采访对象进行融洽的交流与沟通。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在业内,有句话说得好,七分采,三分写。可见采访在新闻宣传报道中的重要性。采访这项工作是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来实现的,采访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信息的传递,还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一次思想交流过程。一次成功的采访,不仅能体现出采访者的提问水平,也能展现采访者的个性魅力,更重要的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掌握好新闻采访提问技巧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在采访中怎么做才能把握好提问的方式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4.
紫嫣 《声屏世界》2006,(2):44-44
主持人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从事这项职业的人必须具有对隐性有效信息的捕捉与概括的能力。而透过显性信息捕捉出隐性信息,这就需要主持人具备思维的探索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主持人才能思一般人所不能思、言一般人所不能言,才能在麦克风前游刃有余。思维探索能力不是一日半日就可练成的功夫,它是在不断的多元化的交流中历练出来的。多元化交流指的是与不同类型的对象进行交流。交流的对象从广义上分有三种:人与人的交流;人与物的交流;人与自我的交流。通常情况下,人们会疏忽后两种。因为人与人的交流是有声的交流,后两种交流是无声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类的一种常备交流方式,争论对人类交流的意义何在?本文作者分三个部分探讨了此问题:一、什么是"争论"?"争论"作为一个与交流相关的语词,其基本含义和人们对争论的现实理解与运用所可能传达的关系性讯息;二、"争论"作为一种交流方式背后的思维假定对争论者的关系及争论所追求的有效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三、尝试用对话作为"争论"的思路转换.为"争论"确立一个可能交流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博客社区内的非正式交流:基于网络链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客是互联网上一种新型的计算机中介交流系统.随着越来愈多的科技用户使用博客进行在线交流,博客社区逐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科学交流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和中国最大的IT博客社区内的链接数据,我们对博客交流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探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博客交流网络是一个小世界,幂律现象十分明显;博客网络内存在核心博客和普通博客之分,两者共同组成了各种星状拓扑结构的子群.本文的发现对于创新科学交流体系和设计新一代科学交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喜逢贵刊十五华诞,我谨代表《新闻界》全体同仁向你们致以诚挚的祝贺。在过去的日子里,贵刊独辟一域,以传播新闻知识为己任。理论和实践研究并举.开出了绚烂的学理之花。三五年华,正是风华正茂一祝愿贵刊秉承传统,励志创新,前程风光,无限美好。《新闻界》与《新闻知识》虽有地域之分,却有兄弟之谊,希望在以后的岁月里,能有更多对话与交流,为构建社会主义新闻学大厦一携手共进。增强交流 携手共进@何光涏  相似文献   

8.
李明华先生撰写的《信息交流与现代图书馆系统》一书,已由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信息交流与图书馆学情报学”,为全面系统的阐述;中编“现代图书馆系统诸问题研究”,分述理论、图书馆事业、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自动化等方面;下编“积极参加国际交流”,为参加国际图联  相似文献   

9.
灌水的乐趣     
在如今的高校里,如果有谁还不知道BBS,那他肯定会被视为异类。借助于网络的力量,BBS已经成为校园生活中一种新型的交流媒介,它在信息发布、情感交流和休闲娱乐等诸方面的迅捷与方便令很多人着迷。即使在平时交谈时,我们也已经习惯于蹦出几个如“分特”、“报告”这样的词汇,BBS已经完全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28日,由解放军报社承办的第四届中央主流媒体夜班论坛在杭州召开。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0多家新闻单位的代表与会。围绕“夜班工作的创造性”这一主题,代表们采取书面交流与发言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深入研讨,交流了媒体夜班工作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机制的经验体会。求新,是新闻媒体的天然追求,是新闻人的职业特点,也是本届论坛的热门话题。有代表提出“做有新闻的时政报道,做有时效的深度报道”;有代表谈到“按新闻产品的生产规律来组织生产流程”;还有代表根据自身特点提出“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本刊将分两期选登几篇会议研讨论文。  相似文献   

11.
齐述兰 《大观周刊》2012,(50):245-245
对于课本上出现的每一篇课文.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偏好.所以.每当学生们接触一篇新课文时,我都鼓励他们选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来阅读。课堂上,有在默读的,有速读的,有边自读边旁批的.也有互相交流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的.分角色朗读的.还有运用参考书进行合作探究的……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都能各有所获.  相似文献   

12.
在京科技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座谈会为了贯彻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精神,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于2月22日和27日,分两次召开了在京科技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座谈会,交流新的一年中各社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会议由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周谊同志主持,有6O多家出...  相似文献   

13.
电视三思     
本文对电视传媒作了思想、理论、审美视角的反思 ,分三个部分 :一、通过媒介的交流 ;二、失去内核的审美 ;三、被遮蔽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针对图书馆员国际交流项目缺乏评估研究的现状,提出一种有借鉴意义的测量工具来评估其实际效果和价值。[方法/过程] 以四川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书馆员交流项目为例,参考D. Bachner和U. Zeutschel对国际青年交流项目的测量和评估方法确定评估标准,引入李克特五分量表,结合要求详细阐述的开放式问题,形成一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工具。[结果/结论] 通过评估,对馆员交流项目进行全面审视,确定其在个人、机构、制度层面的影响和效果,发现项目决策、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提出促进馆员国际交流项目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名 《记者摇篮》2005,(9):52-53
有经验的记者都会说.一篇好的报道七分存采.三分在写。鉴于采访决定写作这种关系,如何在采访中与采访对象进行融洽的交流与沟通,尽量“撬”开对方的嘴巴使其敞开心扉,说出真话,便成为记者们终身要学的一种本事。这种本事说得更明确些,就是现场交际行为。  相似文献   

16.
孙林 《东南传播》2021,(9):111-113
社交媒体与社群营销模式的结合已成为新媒体平台的主要运营模式,其核心则为粉丝运营.通过利用多重分析方法对某新浪摄影类微博主的粉丝群进行黏性、活跃度分析,发现从游客到忠实用户的发展规律.结合用户画像分析粉丝行为,提出基于浏览主题融合、线下活动线上交流、话题式、分时段四种粉丝运营方案并实施验证.最后得出融合式与线下活动线上交流的方式有增进现有粉丝群体的凝聚力,话题式与分时段投放可以扩大粉丝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直流熄弧电流不存在自然的过零点,必须强制过零才能熄灭直流电弧,在直流电路中一般以交流断路器代替直流断路器提高分断能力。结合西安地铁二号线EPS事故照明装置交流断路器在直流电路中的实例,分析交流断路器在直流回路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和网络改变了学术信息交流方式,网络信息交流实践打破米氏理论的交流范式。文章基于交流系统功能与印刷出版系统及其相应方法的分离构建多渠道功能分化为主导的体系结构,并阐述在一些学科中采用引文分析、overlay期刊间接控制学术质量的思想,提出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交流理论体系SCSI,说明该体系的构建原则,分析其体系结构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王杨  孙玮 《声屏世界》2014,(8):33-33
<正>语言交流——沟通的桥梁。语言是主持人与受众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使信息得以传播反馈。主持人语言的交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与受众的交流。主持人主持的节目是为受众服务的,受众是主持人心里的目标。曾有一位广播节目主持人这样说:我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总是喜欢盯着话筒看,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它就是我有听众,是我的交流对象。在这样有目标的强烈的交流感的支配下,主持人的语言就自觉地有了对象色彩,听众也能从其语言中真切感受到强烈的交流感,从而引起共鸣。二是主持人之间的交流。如果说广播主持人与听众的交流还带有一定  相似文献   

20.
郑章飞 《图书馆》1991,(5):66-68
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信息交流,交流的形式主要有两条途径: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直接交流是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人们相互之间直接进行的信息交流,间接交流主要是通过文献这个中介来进行的,图书馆就是这样一种机构,它随着文献的产生而出现,又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