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心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章开篇即将“爱心”喻作“炉火”、“明灯”和“绚丽的色彩”.昭示出“爱心”于人们的生活、于世界的重要意义。接着叙述“爱心”的来源和表现形式,赋予“爱心”以更具体的内涵,召唤人们为世界献出爱心。各段之间联系紧密,逐层推进。  相似文献   

2.
<正>儿童说话往往很有趣,有些话蕴含着基本哲理。大概是1985年,一个国际组织征集“世界儿童睿语”,得票最多的是一名六岁的西班牙孩子说的,他的话是“人们到处生活”。这个六岁的孩子,已经看到了世界,注意到了“人们”。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初中新教材收入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主义者、科学家、著名的《独立宣言》起草参加者富兰克林的哲理短文《哨子》。这篇大量运用生活实例写成的议论文 ,尽管其叙述多于议论 ,论点提出方式迥然别于我们传统规范的议论文 ,但它仍具有十分强的说服力。在多次研读和实际教学中 ,我感到新教材的“自读提示”和新教师教学用书“写作特点”分析都将课文第 2段里的“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确定为论点不妥。正确全面的论点应该是课文的最后一段。理由有三 :其一 ,从思想内容看。文章开头两段先叙述作者幼时的一个生活实例并归结出教训 :…  相似文献   

4.
锋利的纸     
[路子对你说] 单看一篇文章,有时会“没感觉”,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把儿篇文章放在一起看,文章的个性就显现出来了。比如这里选的三位作家的作品,一比较,各自的特点就很鲜明。张丽钧的两篇文章,部以叙事见长,把一件小事叙述得很吸引人。两篇文章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很大起伏,打个比方,有点像n形结构:前面把文章的情感酝酿到一种高度,后面突然转折下跌,前后形成大起伏和大波折。《锋利的纸》先浓墨重彩叙述两个学生受到的冤枉,把这种冤枉写足,写到极致;然后写自己偶然的机会,突然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明白了自己对学生造成的无情伤害,事情出现了一个急转弯和大起伏。《牡丹花水》也是这样,前面把对“牡丹花水”的想象和“牡丹花水”的神秘渲染到极致,后面却亮明“牡丹花水”原来就是烧开的水,前后反差很大,起伏也很大。李汉荣的文章呢,善于联想和生发,抒情色彩强烈。作者写文章时不就事论事,总能对平常的事物产生新奇的联想,特别重视写自己对事物的感觉和感悟。有了这种能耐,你会发现, 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事物,都能成为写文章的材料。周国平是个“思想者”,文章当然是以哲理取胜。三个人的文章,刚好能体现出写作时必须写好的三个方面:眼所见、心所感,脑所思。  相似文献   

5.
议论文定向叙述中的“向”即是文章的论点。定向叙述就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要素进行叙述。例如论点是“勤能补拙”,叙述的论据材料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1)要有“拙”;(2)要有“勤”;(3)“勤”补了“拙”,出了成果,取得成功。这里的三个要素是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6.
曹津源 《学语文》2004,(6):13-13
一莫顿·亨特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是一篇融情境、意趣和哲理于一体的优美散文。阅读时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三个问题去把握文章的主旨。一、文章两次写到“啜泣”(“我听见有人啜泣……”和“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 ,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文章为什么不直接写“我产生了一种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常向哲学工作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些哲学文章,光讲抽象道理,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你们的文章能不能更富有情趣些?”、“上哲学课理论一大套,实际不对号,概念一大堆,实在没味道,你们能否讲得更有趣味些?”每当听到这类反映时,我心里象吊了个“五味瓶”,实在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这里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即哲理与情趣的关系。哲理是一种抽象思维,或者说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心境     
这是一篇以“心境”为话题的作。作先用一组由比喻构成的排比句,阐释了“美丽的心境”,并指出美丽的心境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拥有”。简明概括,蕴含哲理。中间“拥有孤独……”、“拥有豁达……”、“拥有缠绵……”这三个排比段,从不同侧面写出了作对心境的理解,叙述、议论、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表达出了一种“美丽的心境”。结尾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9.
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一首万口传诵的七言绝句,写出了诗人游园不遂的特殊感受。“游园”而“不值”,如何写景呢?诗人以特有的敏锐,抓住了富于启发性的自然现象,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含蓄、蕴藉的笔法来表现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趣,因而使这首诗显得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诗的艺术特色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0.
周涛是我国当代的“新边塞派”诗人之一,也是近年来在散文创作领域著述颇丰的作家。周涛的散文,常常以一个诗人所特有的敏锐思维来思考这个世界以及我们自己的生活。《大树和我们的生活》这篇文章以一种舒淡的笔调和错落有致的叙述,书写出了大树给予人的无尽启示与教益,文章在舒放有度的情感表达中渗透着哲理的思辨,充分体现了作家独具个性的艺术感染力。在这篇文章中,作家从他多年来在中国西北大地的亲身观察与生活感受出发,为我们展示出了大树所具有的三重意蕴:伟大、高贵、智慧。首先,大树以长久的阅历和“天人合一”的精神成就了其伟大…  相似文献   

11.
用几件事来表现一个主题,是指通过对两件以上的事情的叙述和描写,反映出某种社会现象和特定的时代特点,以及某种哲理认识等。所写的几件事与主题关系犹如百川人海一样,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叙述,只是待归“大海”的“川”,具体事件要为“大海”这个中心思想服务。写好此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一开始读文章的时候,觉得这是一篇平淡无奇的文章,但是当看完了“而在这个城市,有一个老翁正在焦急地找他丢失的一叠钱”这一句我最最喜欢的句子时,我对这篇文章的所有想法全都推翻了。平淡朴实的语言背后向人们展现的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结局和生活哲理,给读者以感悟和震撼。  相似文献   

13.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七”中的一篇文章。文章借物喻理,脉络清晰:开篇用“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本文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会使事业成功”;文中列举了三个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以此印证论点的正确性;篇尾又引用反面事例“天上的雨水不能穿透石头”,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这个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即做事应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婚姻生活的哲理以下这几段小文章,是海外几位著名作家的见教,它对人们的家庭婚姻生活是一个启迪,这里辑录出来,供朋友们在婚姻生活中参考:让爱自由爱是“光的发射”。“光”不是一只手,所以爱是不干涉人,不搅扰人的。如果你的爱是折腾人的,叫人“站起来”、叫人“...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自然现象:屋檐流下的水滴,时间长了会在房前的石头上侵蚀出一个浅凹坑,由此便演绎出成语“水滴石穿”(或称“滴水穿石”),比喻人们做事时,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成很难办到的事情。那么,“水滴”能使“石穿”吗?云南的周创同学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认为,在没有设置前提条件下,水滴石穿是个笼统的说法,是个不科学的结论。周创同学的看法的确有一定科学道理。  相似文献   

16.
镜子,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物象,它不虚美、不隐丑;并能给人们以生活、人事等多方面的启示。因此,古代又称“镜”为“鉴”。《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是“讽谏”与“纳谏”的故事,情节不曲折离奇,却显得朴实动人,这主要是写出了由一面镜子所得到的哲理的启示。因此,教这篇课文,要紧紧抓住其写作特色。镜子是作为“物”的线索贯穿全文的,它对展开矛盾,刻画邹忌与齐宣王的性格,揭示主题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一开始就用了两个“窥镜”的生活细节来写邹忌。邹忌“容貌丽”,他自以为美,他也确实长得  相似文献   

17.
《刻舟求剑》(六年制第三册第20课)这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饱含哲理,是向学生进行哲理教育和思维训练的好教材。教学中,可抓住以下三点,使学生理解寓意,进行哲理教育和思维训练。一、抓题意,立悬念,诱发思维课题《刻舟求剑》概括了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揭示了文章的思路,所以教学一开始就要紧紧抓住剖析课题,理解“刻”和“求”的意思及  相似文献   

18.
周涛是我国当代的“新边塞派”诗人之一,也是近年来在散文创作领域著述颇丰的作家。周涛的散文,常常以一个诗人所特有的敏锐思维来思考这个世界以及我们自己的生活。《大树和我们的生活》这篇文章以一种舒谈的笔调和错落有致的叙述,书写出了大树给予人的无尽启示与教益,文章在舒放有度的情感表达中渗透着哲理的思辨,充分体现了作家独具个性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阅读时我们也要注意品味文章中文段中深含的意味;有不少的文章中渗透着表达着人生的哲理,人们常常把那些思想深刻哲理丰富的诗称为“哲理诗”,把这样的短文称为“哲理小品”。如原野的《今天最好》(节选),就表现出哲理小品的特点,文中的很多话语都能激动我们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谁持彩练当空舞” ?当今莘莘学子 !赏读初三少年的应试佳作 ,我们时时进入诗意浓郁、哲理深邃、情趣盎然的境界 ,为他们给文章精心编织的色彩绚丽的外衣所吸引。如果进一步探讨这些美的内蕴 ,我们可以发现下列三个特点 :一、追求诗意化表达。江苏南通市 2 0 0 3年中考要求以“兴趣”为题作文 ,诗意化的表达不时闪亮于卷面。有位考生写学钢琴时间长了感到枯燥厌烦 ,当语文教师的母亲发现后进行教育引导 ,文章没有用“贵在坚持”之类的抽象语言 ,而是这样叙述母亲的一番话 :“兴趣是一幅风景画 ,看久了总会厌倦。这时候需要细心发掘 ,在风景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