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内学业考试”与“高考”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考试,从考试的目的来看,前者是为了向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反馈,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后者是为了甄别学生的优劣.选拔人才。因此目前很多中学“校内学业考试”中的英语考试完全套用“高考”英语试题的做法是欠妥的。同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改变这种现状,即进一步明确“校内学业考试”的目的,加强“校内学业考试”英语试题内容与平时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以及“校内学业考试”英语考试的形式应该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2.
纵观1994年高考试题,它确实是命题意图很好的体现。 一、设计新的情境。它从高考的选拔性性质和注重考查学科能力的要求出发,排除了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法,扬弃了怎样学就怎样考的低层次学习能力考查方法,提出“高考是通过设计新的情境达到目的”的新要求,强调了“历史教育与考试意图是神似而非形似”。如9(九·一八事变后中共通电内容)、20(二战后  相似文献   

3.
吕明德 《物理教师》2001,22(6):42-43
理科综合部分的内容首次编入2001年高考的“考试说明”,它总结了2000年试验省市的理综考试经验,从四个方面明确提出十条考试的目标,重申了命题指导思想及考试范围,调整了试卷的满分值.学习“考试说明”,在日常教学与高考复习阶段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仔细分析去年的三套高考化学试卷——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全国卷”、“上海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呼唤中高考的模式及命题思路的深刻变化。笔者就去年三份高考试卷中的实验题,谈谈自己对实验教学的一些观点和尝试,不当之处,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5.
志平  张超月 《中国考试》2007,(12):17-19
新课教学要按教学规律办事,而高考复习要按考试规律办事.由于目前高考是以解题作为唯一测试手段的能力考试,这就决定了高考复习的成果最终必须表现为解题能力的提高,因此高考复习必须以解题训练为中心.可以说“解题”是数学学习,特别是高考复习的主要活动.波利亚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在这里,“解题”近于“掌握数学”的同义语了.  相似文献   

6.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为了体现高考的公平和公正,体现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高考题大多是原创的或深度改编的。高考试题在不断地创新和变化,作为指导学生复习的老师和学习的主体学生,要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从“变”中找出“不变”。下面以一组高考试题为例,剖析高考化学试题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习》一向本着“研究高考、辅助学习”的办刊宗旨,密切关注高考的新动态。无论是每一年的考试大纲还是高考试卷中出现的新亮点,均为我们研究的对象。2006年的历史科高考(广东卷)第26题的出现,引起了关心高考的人的高度重视,它不仅形式新颖,且反映了2007年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要求的“获取信息”的考核目标。顺势我们做了有关选题,并特邀历史教学界和考试理论专家为我们剖析。对此,本文作者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教研员和一线历史教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成文以供师生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3 X”高考模式的实施,使得化学学科不再作为单独的考试科目。面对高考改革,如何进行化学总复习,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谈谈复习中的“一系统三侧重”。  相似文献   

9.
考试前夕保持良好心境三法高考前夕,如何保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境从而精神抖擞地迎接考试呢?一是干脆与学习“绝缘”。两三天的“临阵磨枪”“磨”也“光”不到哪里去,最重要的是养精蓄锐。实在放心不下的同学,可以带着一种轻松消遣的心情进行浏览式学习,但这种学习应...  相似文献   

10.
学生考试焦虑总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 11月 21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心理学家剖析北大高考‘状元’”一文,文中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对全国 51名考上北京大学的高考第一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些高考第一名认为影响高考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考场心态和考前心态 (分列第 1、 2位,后几位依次是: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努力学习等 ),而并不是被众商家炒得沸沸扬扬的“考前营养”、高考套房” (并列 18位 )。通过这一调查可以看出,考前和考后心理状态的调适已成为优秀学生能否发挥自己能力的最重要因素。 一、考试焦虑状态的重大影响 考试焦虑是一种由考试评价…  相似文献   

11.
随着“3+X”高考改革方案将在全国陆续推广和实施,生物学科列入高考科目在全国已基本成为定局。为此,国家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正积极认真研究和着手准备工作,以适应新的考试制度的全面实施。特别是对设计和拟定高考生物试题的工作来说,如何保持高考试题的延续性、稳定性的特点,严格按“考试说明”的要求,依纲据本很好地与现行的会考制度衔接起来,既要适应面向21世纪的生物教学改革的需要,便于高校对人才的选拔,又要针对生物恢复高考初始阶段,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能力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区分度的、全面合理的科学评价,确实…  相似文献   

12.
张立红 《学周刊C版》2011,(6):107-107
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因为“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所以学生学习的思想日趋功利化。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在目前的高考中,语文成绩想得高分实在是比“蜀道之难”还难。学生之间的考分差距也拉不开,再加上其他的原因,高中语文教学面临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十分堪忧。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高考语科《考试大纲》取消了“学常识”考点前面的星号,将此正式列入2005年考试范围,今年高考语科《考试大纲》继续把“学常识”列入考试范围。现对2006年高考语试卷中的“学常识”题透视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考《考试说明》是各学科高考的命题依据,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是最真实、最全面和最权威的信息。最近,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在针对媒体所谓的“考试趋势说”的报道接受采访时指出:“我们考试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命题教师,即使在2003年高考试题命制完成之后,在高考前也绝对不可能对题目作任何评价,包括所谓的趋势分析。”“要想真正把握‘高考趋势’,要多花些精力去研究‘考试说明’,这样才能确保备考的正确方向。”由于经验和角度的不同,各人在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时会得出不同的结果,难免有所偏颇。为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考…  相似文献   

15.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初步实施阶段。随着“3 X”考试模式的实施,高考化学试题逐步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因此,高考成绩的好坏也是学生素质检验的一个侧面。而在新的高考模式的教学与复习备考过程中,不少教师感到困惑,因化学考试在“X”卷之中,授课时间少了,复习时间紧了,学生重视程度差了,  相似文献   

16.
仔细分析今年的三套高考化学试卷——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全国卷”、“上海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呼唤中高考的模式及命题思路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宗旨:既要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的新生,又要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和中学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考“3+X”考试科目的改革,考试的内容在向“广”“宽”“综”的发展,对我们高中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越米越高。因此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培养自身能力的目的就在于我们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运用知识.这对处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学校课堂,还是将来走向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结合学习实际,就中学政治课的学习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自实施新课程高考以来,浙江省数学高考自主命题一贯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的命题原则,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从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和学习潜能出发,立足数学教材,回归数学本源,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数学能力的考查,着力体现“控制难度,稳中渐变,贴近实际,回归课本”的命题特色。鉴于此,在临近高考的专题复习阶段,深入研究高考试题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考试》2007,(9):61-61
统一考试加辅助考试 国外高考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经历了从“宽”到“紧”和从“紧”到“宽”的改革历程,最终形成了统一考试加辅助考试的高考模式。以前,美国中等教育实行学分制和选课制,学校提供很多科目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根据科目的学业成绩决定升级、跳级和留级,学生对考试和选择科目有极大的自由,所带来的后果是学生倾向于选择容易的、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学习,而放弃数学、科学等难度大的科目的选择,导致20年来美国中等教育质量下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前些年,我们曾听到了许多对“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批评、指责。但是,事实又证明高考对于教学确有指挥作用。既然确有指挥作用,高考命题及近年颁布的《高考考试说明》就努力使“指挥”更正确,这正是命题组的追求,而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总之,上上下下不仅承认了高考的指挥棒作用,而且认真研究应怎样发出正确的指挥信号。在我们认真研究《高考考试说明》和高考试卷到底对教学发出了哪些指挥信号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信号极少是“明示”的,更主要的则是“隐含”性的指挥信号。因为“考纲”和考卷的第一宗旨是准确地选拔具有学习潜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