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大报不能没有评论,县市小报同样也如此。但是,县市报的评论与大报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有不同,正如县市报的新闻与大报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不同一样。县市报的特点,一是“小”,版面小,容量小;二是“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是“低”,即大多数读者文化层次较低。  相似文献   

2.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大报不能没有评论,县市小报同样也如此。但是,县市报的评论与大报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有不同,正如县市报的新闻与大报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不同一样。县市报的特点,一是“小”,版面小,容量小;二是“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是“低”,即大多数读者文化层次较低。由此出发,县市报的评论应该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的体会是“三化”:微型化、系列化、乡土化。多一点“压缩饼干”报纸评论宜短,小报评论更是如此。报纸评论的种类很多,县市报评论自然也应该多样化,各种形式的评论都要有一些;但是,在数量上应以短评、编者  相似文献   

3.
县市区域报读者除了机关干部之外,主要在农村基层。当前县市报的报道内容中,机关工作仍占大头,而传统型农村题材的新闻报道偏少。这一现象在大多数县市报中较为普遍,其原因,一是越来越多的郊区村庄演变成社区进行管理,大量农村户口转变成城镇户口,导致了新闻源的减少;  相似文献   

4.
县市报面临的竞争,不仅来自同质媒体、广电媒体和新兴媒体,还来自许多不守规矩的无厘头报纸、DM杂志等。要防止县市报被边缘化,打造县市报的百年老店,我们必须以不同的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得到迅速发展。县市报目前已成为我国新闻事业中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是县市新闻宣传的一支劲旅。面对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县市报如何改革,使之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无疑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县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我国的县市报由县市一级党委主办,是县市党委的机关报,是四级党报中最基层的一级党报。和中央、省、地级党报相比,县市报的优势是明显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县市报处于基层,在党报中是自费订阅比例最大的党报,可以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最直接地宣传到普通群众中去;二、县市报办在基层,对读者最熟悉,对读者最了解,可以及时了解到、听到真实的情况和声音,更有效地开展新闻宣传;三、县市报地方特色更为明显,群众爱看;四、县市报报小订价低,群众承受能力较强。县市报的劣势也较为突出:一是周期长(主要为周报),新闻宣传时效差;二是编采人员素质低,报纸质量不高;三是经费来源少,很难走出经济好时办报、经济差时停报的怪圈。 二、县市报面对的“读者市场” 要研究县市报的改革,就必须研究县市报的“读者市场”。中央级和省级党报多为公费订阅,地市级党报  相似文献   

6.
本刊编辑部 《传媒》2003,(11):36-36
停办县市报是今年中央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农民负担工作中的一场重头戏。今年7月,中央决定,县(市、旗、城市区)不办报,只允许保留极少数已经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有办报基础的县市报——当地人口在50万以上、GDP在1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30亿元以上、报社年广告收入在400万元以上,并经严格评估论证后,符合条件的可由地市级党报或省级党报有偿兼并。 县市报何处去?本刊在今年第8期特别策划了《市场改变命运——县市报之归去来兮》等一组文章,初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县市报的出路问题。三个月后的今天,县市报停办与否的命运大致尘埃落定,绝大部分县市级党报被停办,只保留一小部分经  相似文献   

7.
对于县市报要不要办理论专版的问题,同业中人一直有些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办理论专版是大报大社的事,县市报人手紧,任务重,理论功底较浅,没有精力和能力搞理论专版,加之县以下搞理论研究的少,势单力薄,不能保证质量,不如不搞;二是认为理论专版可读性不强,读者面较窄,县市报阅读对象绝大部分是最基层的农民群众,其文化层次不及大中城市,办理论专版吃力不讨好;三是认为报纸理论专版没有广播电视办谈话类节目生动直观的优  相似文献   

8.
县报,作为新闻传播的媒介,要让它在改革和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需要更新几个观念。县报哪能当文件县报作为县委机关报,它所刊登如文章,大体上有这么几种内容:一、县委的文件、决定或经县委审定过的;二、县报根据县委意图写的;三、反映记者、作者观点的;四、作为一种客观情况、信息加以报道的意见或观点;五、县报并不同意甚至认为是错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高邮电视台《视点》栏目为例,从内容、观点和形式三个方面提出县市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而今办报,大有大的难处。要办好县市小报,更是步履维艰。但是,县市报一经面世,就要“朝前走”,为首者,就是要有志向,有气魄。众所周知,县市报比较地市以上党报,有不少劣势。它层次低,起点低,采编人员业务素质不尽人意;刊期长,印数少,时效差,覆盖面小;经费不足,印刷设备原始;有的上级领导不熟悉新闻工作,或视县市小报为多余。有时一遇政治风波,或经济困难,或新闻纸紧张,或出版印刷市场混乱,县市报往往首当其冲,成为被压缩砍掉的对象。如此众多原因,都给  相似文献   

11.
1986年,我曾参加了在湖北襄阳报社召开的全国部分县市报业务研讨会;今年10月,我又参加了在浙江诸暨召开的县市报业务研讨会。事隔两年,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在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下,我们的县报在改革宣传方面的思路进一步开阔了;改革的内容进一步深入了;报纸和广大基层的读者更贴近了。  相似文献   

12.
戴虹红 《新闻实践》2012,(11):44-45
进入浅阅读时代,作为最基层的媒体之一,县市报也同样面临版式革命。因为强烈的地缘性、亲近性、权威性,县市报在当地一般都能生存得不错,但还是会时不时受到上一级地市、省级报纸以至网络媒体的冲击。面对这种自上而下的挑战,内容为王依然是任何一张新闻纸不变的内核,而原本纯属绿叶的版式正悄悄发生着“变异”。在几家县市报的基层实践工作让笔者越来越感受到:版式之于内容,已经从单纯地服从与被服从,发展到互相补充、互相辅助,在极致的情况下,版式甚至可以喧宾夺主。如今的县市区域报脱胎于当初的县市党报,虽然和过去相比已有较大改变,但从内容到版式依然保留着强烈的党报烙印。特别是版式,从头版到内版,始终中规中矩。要想从形式上帮助县市报有所突破,外力的介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其中,改版是许多报纸愿意选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全国的县市报越来越多。各家县市报的刊期数也不断增加。这是报业兴旺发达的表现。 增刊后的县市报有许多办得不错,质量较高,但是有些县市报的质量却不敢恭维。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新闻含量低,主要表现为几多几少。一是新闻版与非新闻版的比重失调,有的非新闻版略少于或者等量于新闻版;二是转抄于其它报刊的稿件多,真正属于自己采编的堪称新闻的稿件少;三是长篇报告、讲话稿多,新闻稿少;四是无新闻价格的会议报道多,有新闻价值的报道少;五是同类事情重复报道多,具有新鲜内容的报道少;六是一般的好人好事表扬稿多,典型报道少;七是“昨日黄花”(过时新闻)多,时效性强的新闻报道少;八是内容肤浅的报道多,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4.
1986年,我曾参加了在湖北襄阳报社召开的全国部分县市报业务研讨会;今年10月,我又参加了在浙江诸暨召开的县市报业务研讨会。事隔两年,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在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下,我们的县报在改革宣传方面的思路进一步开阔了;改革的内容进一步深入了;报纸和广大基层的读者更贴近了。从常熟市报《对外经贸》专栏说起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县市报纸一般早已改变了各部门工作简报的面貌,他们注意增加报纸的信息量,寓指导性于服务、信息和知识之中。在我的印  相似文献   

15.
而今办报,大有大的难处。要办好县市小报,更是步履维艰.但是,县市报一经面世,就要“朝前走”,为首者,就是要有志向,有气魄。众所周知,县市报比较地市以上党报,有不少劣势。它层次低,起点低,采编人员业务素质不尽人意;刊期长,印数少,时效差,覆盖面小;经费不足,印刷设备原始;有的上级领导不熟悉新闻工作,或视县  相似文献   

16.
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既没有大报的人才优势,也没有大报吸引人才的环境,县市报记者多是当地土生土长,有不少甚至是从基层通讯员中选拔的,其理论水平和业务实践与大报记者相距甚远,被人们戏称为“土八路”。如何缩小县市报与大报的差距,提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90年代,是县市党委机关报报业发展的一个盛期。本文所述的浙江省县市报的“办报热”不过是全国出现的这种趋势的一个缩影。 一、县市机关报“办报热”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80年代,浙江省仅有3家县级党委机关报,即诸暨报、江山报和永康报。进入90年代,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如杭州、绍兴、金华等地区,如今实现了县县市市有党报;个体、私有经济发达的温州市,辖11个县市区,其中有6个县市也办了党报。  相似文献   

18.
“县市报要自立、自强,非抓经营管理不可!”面对实施技术改造、办公现代化和改善职工福利而资金匮乏的窘境,完全靠地方财政补贴过日子的县市报人,终于猛省,有了共识。伴随着这一时代意识的逐步强化,县市报的经营管理也开始起步,有的还有声有色,如江苏的宜兴报、广东的番禺报、湖北的襄阳报等,经营管理文章做得有板有眼,其创收成绩很值得称道。然而,就整体而言,县市报的经营管理(指创收活动)尚处于萌芽阶段,与其它各类  相似文献   

19.
戴军 《传媒观察》2007,(10):57-58
2003年全国范围内的报刊治理整顿,使县市报的生存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由党报向区域性综合类报纸的转型,使面向市场成为县市报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外地报纸特别是省、市大报的快速渗透,必将改变县市一级媒体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
县市区域报,是目前中国报业结构中处于最基层的报纸.2003年全国报刊市场整顿后,全国保留了43家县市区域报,这些年,大部分被保留下来的县市区域报都获得了飞速发展.而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县市区域报来说,将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