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学教育(上)》2009,(10):157-157
3月26日是诗人海子去世20周年纪念日,一系列纪念活动也在这一天举行。海子生前好友西川和海子的读者将前往诗人故乡扫墓,北京大学未名诗歌节今年的主题也是“海子”;在上海,一群海子的读者聚集在909咖啡馆朗诵海子诗歌。海子去世20周年,诗人在家乡安徽安庆的墓地不久前也已经修缮一新。3月26目,海子好友诗人西川和北京的海子读者自发前往安庆海子墓地扫墓。  相似文献   

2.
海子在中国当代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因素,即海子诗歌本身的艺术质量。海子在当代诗歌创作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的诗歌有鲜明的价值取向、独特风格、丰富意象以及广为传诵的代表作.成为人们可以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资源。二是外在的因素,包括海子诗歌被关注的契机、有一些热心的诗友校友、诗作入选中学教材,以及有一批欣赏和研究的专家学者等,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缔造了海子诗歌神话。  相似文献   

3.
卢山 《文教资料》2012,(32):102-104
海子有大量诗作直接从《圣经》取材,无论在外在形式还是在内在精神上都与基督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基督教文化视角探究海子诗歌文本,解读海子诗歌与基督教文化的精神"暗合"与"共鸣",旨在为全球化视野下的海子诗歌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路径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重读海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本切入海子诗歌,同时解读海子本人。海子诗歌内洒从命题和意象两个方面得到呈现:命题足海子对世界的假定和命名.意象则作为求证的结果消解命题,最终从诗的本质上观察到海子理想的毁灭。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21,(4):29-33
西川是海子及其诗歌成为经典的重要推动者。西川所作的努力主要包括:编辑出版海子诗歌文本;支持出版海子传记;不停地谈论海子,从而建构海子诗人形象,推动海子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可以说,没有西川一系列持续的努力,就没有海子及其诗歌在今天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6.
海子的名字在一般的读者中是比较陌生的,但随着新语文试验课本(高中语文第三册)编选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秋》之后,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开始热情地关注起海子和海子的诗歌来了,甚至有众多的诗人和读者建议把海子的忌日———3月26日定为“中国诗人节”。海子结束了一个诗歌时代,也开启了一个诗歌时代,他成为了一个继屈原之后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又一个象征。本文试图对海子的诗歌精神进行一个大略的梳理和论证,并以此参与关于海子诗歌精神的讨论。一、海子的死和不能承受的精神之殇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  相似文献   

7.
海子去世已经15年了,今天他的诗歌却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本文意在将海子与屈原的比较中阐释海子诗歌的深层意蕴与情感内涵,找出海子诗歌之所以愈益受到重视的原因,从而更好地认识海子及其诗歌。  相似文献   

8.
海子的抒情短诗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意象,它们又以马意象为主导建立起了一个以乡村为依凭的意象体系。不过,一直以来,学者们研究海子诗歌的时候都只注意到了海子诗歌当中的月亮、麦子、草地等几个意象,而主导的马意象常常为研究者们所忽略。正基于此,通过对海子抒情短诗中主导意象"马"的分析,从中得出"追寻"、"孤独"、"野性"等几个不同而又相联系的精神内涵,它们代表了海子精神的侧面。  相似文献   

9.
水、土、火是海子诗歌的基本元素。海子凭借这些元素实现“对实体的接触”和“大诗”的追求,寻觅他也是心灵浮躁的当代人寻觅的精神家园。把握海子的诗歌,理解海子的精神,必须从其诗歌“元素”开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海子诗歌的阅读感受及其人格和精神世界的剖析透视海子的内在矛盾——幸福与受难的巨大撕裂,来解释海子之死,并深刻反思当代诗人和诗歌的艰难处境。  相似文献   

11.
互文性是一种常见的语篇现象,也是语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最初在文学研究中被提出来,后来进入到语言学研究领域。在研究中,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术语,对互文现象进行了分类,并从语篇研究、批评语言学、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等不同角度对之进行了研究。文章对这些研究进行了述评,并对今后的研究作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外文献中关于建议行为本质特征的论述、建议行为语言实现方式及策略的研究,呈现了建议中的交际者权势、身份及社会距离等影响因素,归纳了语际语用学和跨文化语用学中的建议行为研究以及机构性互动中的建议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路径等。最后,对现有国外建议行为研究进行了简要评价,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建议,说明了建议行为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国内关于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建设的研究逐渐增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理论研究薄弱、研究主题分布不均、研究方法科学性较低等。因此,未来研究者需要更多地关注上述问题,并积极进行探讨,以更好地促进我国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国内英汉对比修辞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六个方面综述了 2 0世纪国内英汉对比修辞研究的概况 ,它们是英汉修辞理论和方法对比 ,英汉辞格对比 ,英汉语音、词汇、语句、语篇修辞对比 ,英汉习语修辞对比 ,英汉语体、风格对比以及英汉对比修辞研究对教学的启示。文章指出了英汉对比修辞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该领域尚待加强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双语心理词汇结构表征模式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双语心理词汇知识的结构,双语心理词汇表征的六个模型,并对各个模型及相关实证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评介之后,指出双语心理词汇表征理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学本体论看似是一个老问题,但是以往的研究却停留在一个较肤浅的程度上,甚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如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的关系,即能否把哲学本体论移植到文学研究领域的问题,至今都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结合近年来哲学本体论研究的新发展,对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的关系应进行必要的梳理,以推动文学本体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实际运作播客电台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以统计结果为主要依据,结合一定数量的研究文献,分析了以大学生群体为代表的播客受众的收听行为,并据此对当前播客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不同翻译研究学派对翻译学有着不同的定位。文艺美学派、语言学派和文化研究派等学派对译学定位的观点都存在不足。从信息传播学角度研究翻译是译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客观而言,信息传播和翻译的确有着一定联系。但是,由于传播学和信息论对于量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倚重,对于科学的客观性和精确性的追求,其与译学这样一门以具备强烈的人文性、艺术性的双语转换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并不能划上等号,更不能使后者归属于前者。翻译学是一门与语言学、文艺美学、文化研究及信息传播学等学科相平等的独立的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19.
以人们对译学(或翻译学)认识的变化为依据,把译学的形成过程分为起始/初创、过渡/初级、发达/科学研究和成熟4个阶段并进行了讨论,按照时间顺序,列出该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还提到一些国家出版的有关刊物和相关专业在高校中的设置情况,为读者提供译学形成过程的概况.  相似文献   

20.
本全面系统地评述了五十年来青海汉语方言研究的进展情况。认为五十年来青海汉语方言研究具有从无到有的开创性质,参加人数不算少、论数量也不算少、内容涉及面也不算窄,但比起兄弟省市来看,相当滞后。目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培养后继队伍的问题;缺乏方言研究的组织领导和专门研究机构问题;如何将研究内容引向纵深的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