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又是多方面、多途径的.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有这样一类问题,它通过设置新情景、新概念去培养、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面例析几道模拟试题中的新概念问题,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唐婷颖 《考试周刊》2011,(27):70-71
在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应结合日常事件与数学的关系,使学生通过生活常例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可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获得更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从而更好地体会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原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链",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设置"核心问题""阶梯性问题""针对性问题"和"启发性问题"等,展现"问题链"的深度、广度、厚度与角度。  相似文献   

4.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数学里的经典问题,出自《孙子算经》,也是小学数学的拓展内容。"鸡兔同笼"问题是一类题的总述,其背后隐藏着不同的解题策略与思维。教师应剖析由"鸡兔同笼"问题延伸出来的解题思路与思考方式,探究其背后的数学思想,找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的途径,即通过"鸡兔同笼"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从问题开始的,数学教学也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不断推进的,所以数学教学的效果与课堂的数学问题是息息相关的,通过提出好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通过问题,进行思索探寻,使课堂气氛活跃,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一、以学生为主体数学的价值在于它的实践价值,是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认  相似文献   

6.
简约化数学教学专题复习课的问题设计可分成两类:主干问题与拓展问题.问题链注重问题与问题的关联性、思维性、挑战性.文章通过简约化数学教学专题复习课问题链的设计与实施,为学生深入思考提供载体,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品质,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养成自主学习、善于思考以及总结的好习惯.如今,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呈现出的现状是思考力度不足,而“问题导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初中数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不足.文章主要论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即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保持导入问题具有科学性以及针对性、设立情境导入问题、通过实践方式导入问题、课后练习中导入问题等方式应用问题导学法,从而使得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数学问题的暗示与解题的直觉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解题的直觉思维源于对数学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数学问题中的条件与结论所表达出来的信息与结构特征的剖析而作出的直觉判断,这种直觉判断的基础就是联想与建构,它通过对数学式子的结构特征的暗示而联想到相关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以及相关的解题策略.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数学问题的暗示与解题的直觉思维.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并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发现、感受生活实践中的数学,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一个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探索解题中渗透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并概括了数学解题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力求能够指导数学解题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数学学习需要思维的驱动,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学生的思维参与,数学思维需要实际需要的驱动.结合初中数学中的基本概念,通过问题情境与问题变式,来驱动学生不断发现新的数学概念的意义,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们遇到问题时 ,在对问题作细致观察的基础上 ,展开联想 ,以唤起对有关旧知识的回忆 ,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某种转化过程 ,归结到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 ,最终求得原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称为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思维方法 ,数学知识的掌握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新知向旧知化归与转化的过程 ,学会了转化就等于掌握了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一、化归与转化思想方法的三个基本要素1.化归对象——把什么元素进行化归。2 .化归目标——化归到何处去。3.化归途径——如何进行化归。例 1 …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2003)《数学》七年级上册《探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尝试探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进行描述;(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并使学生体会到与他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情感与态度)体验到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结论分析,谈关于数学问题解决的认识及数学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林绮霞 《考试周刊》2013,(79):52-54
"数形结合"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形的直观与数的严谨,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课例“函数应用:停车距离问题”的赏析,阐述对中学数学建模活动的认识与看法,并就数学建模活动中“数学模型优劣的评判问题”及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育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堂教学情景的合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同时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技能、技巧.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采撷生活情景,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汤浩 《中学理科》2005,(9):20-20,75
“数学生活化”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数学教育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求解,验证,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称为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19.
建模教学是把日常生活内的数量关系借助假设的方法,通过专业语言与数学知识充分地展示其中的内容.换言之,就是在结合模型与实际的前提下有效处理数学问题.通常而言,通过数学建模方式处理数学问题可以精炼化处理各种数量关系,实现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间的转换,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处理具体问题,通过此方式,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所以,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建模教学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应不断尝试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20.
安国玲 《考试周刊》2010,(32):90-90
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数学的教学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这一层面,数学教学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注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把实际问题通过数学建模转化成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