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年前,在经济改革大潮中,一张由苏鲁豫皖接壤地区联合创办的新型报纸——《经济新闻报》诞生了。她的命运如何? 新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经济新闻报〉五年志》一书,以14万余字的篇幅,翔实地记录了这张报纸扎根准海大地,不断发展壮大的足迹。此书由张立人主编。中宣部新闻局局长王福如在序言中称道《经济新闻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也是探索新闻改革的有益尝试。此书不失为一本有历史价值的书。书中收入文章、评论和获奖优秀新闻作品等共40多篇,介绍了这张报纸为促进苏鲁豫皖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10,(5):72-72
据英国《卫报》2月24日报道,默多克执掌的新闻集团旗下的《世界新闻报》雇用私人侦探,窃听多达5000多位公众人物的手机,包括英国内阁成员、议员、演艺明星等。这家报社探听的内容包括纳税、社会保险、电话通话明细等信息。  相似文献   

3.
韩瑛珊  王冰  胡丽萍 《传媒》2003,(4):21-22
初露端倪 2003年1月22日14时,河南省夏邑县公安局太平派出所接到某学校校长卜某报案,说自己被一名自称为河南新闻出版报社的女记者骗走现金2000元。 既然是女记者,怎么会骗钱?通过进一步询问,卜校长道出了事情的原委:1月4日,他从县城乘车返回太平时,在车上接到一个男子打来的电话。此人自称是河南新闻出版报社的某领导,准备在该报不惜版面刊登卜的先进事迹。因为卜某去北京参加“中流砥柱”报告文学颁奖大会刚回来,不禁为记者的新闻敏感和敬业精神所感动。那人向卜要其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个人简历及照片等,并称要3000元服务费、版面费。见卜某推辞,那人反复劝说。  相似文献   

4.
我是部队的一名新闻报道员,有时发生在身边的很多事情与地方有联系,可是写成稿件投向地方报社后多数被“枪毙”。是不是由于职业习惯写的稿件“军味”太浓,不适合地方报纸呢?请问,怎样才能把部队中和地方有联系的新闻写好,提高稿件命中率呢?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09,(10):6-6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鉴于中华新闻报社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中华新闻报》,经新闻出版总署新出审字[2009]319号文件批准,停办《中华新闻报》。  相似文献   

6.
在素有“五省通衢”美称的徐州,一年前,新闻界出了一件引人注目的新事: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区的二十三家报社冲破行政区划,联合办起了一张跨省的《经济新闻报》。“经济”类报纸四省都早已有之,为何这张《经济新闻报》特别引人瞩目? 苏、鲁、豫、皖接壤区又称淮海经济区,地貌相似,习俗相通,自古就是一个自然经济区。但是,多年来由于行政区划分割,尽管阡陌相连,经济上的交往却不易。安徽的萧县与江苏的徐州相距仅十多公里。萧县人民吃的酱油是徐州生产的,可是,徐州的酱油却不能就近直运萧县,而要运往几百里外的合肥,再由合肥配发萧县。省际经济交往的隔膜由此可见一斑。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形势一到来,这种局面才被打破。接壤区开始了经济的横向联系,银行、工商、物价等部门相继开展协作。这种横向联系,促使干部群众对经济信息产生热切的追求。他们要求了解外部世界,尤其需要了解接壤区内各省的经济信息。一省一市的党报和经济信息报都难以满足这种要求。这就是接壤区跨省《经济新闻报》诞生的背景。  相似文献   

7.
扎根于淮海大地上的《经济新闻报》创刊五年来,在为促进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经济合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五年过去了,这张跨省区的经济报究竟办得怎样呢?它走过什么样的曲折道路呢?学习对照江泽民、李瑞环同志在新闻研讨班上的讲话,应该怎样坚持党性原则,办出自己的特色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并作出回答的问题。一、是不是也要起到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新闻图片在新闻报道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新闻图片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用于美化版面,从报社老总到普通编辑,对新闻图片在版面中的新闻载体功能更多地予以重视,从而使新闻图片在新闻报  相似文献   

9.
新闻窗     
某团建立“新闻信息网”效果好本刊讯 陈桂玉、柏亮超报道:71827部队政治处为了搞好新闻报道工作,建立了“新闻信息网”。官兵们可通过电话、信件、或局域网等方式,将新闻线索或新闻稿件发送该团“新闻信息网”。团宣传股对发来的新闻信息或稿件进行筛选、整理,对重要线索组织报道骨干进行采写,然后向报社、电台投稿,从而扩大了信息面,提高了时效性。自去年8月份以来,“新闻信息网”共收到新闻信息和稿件三百余条,其中12篇稿件已见诸报端。退伍报道员张廷红当上副社长本刊讯 张杰报道:68203部队新闻报道员张廷红,凭着一股坚忍不…  相似文献   

10.
祁念曾 《新闻界》2000,(3):45-45
《深圳商报》是深圳特区一张年轻的报纸。作为市政府机关报 ,要增强其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 ,加强新闻理论研究 ,对报纸发展的指导更为重要。九年来 ,我们组织报社员工积极开展新闻研究 ,钻研新闻业务 ,共出刊《深圳商报通讯》47期 ,发表文章500多万字。其中 ,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出版报》、《中华新闻报》、《中国报刊月报》、《岭南新闻探索》等新闻理论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 ,在新闻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近 ,我们已将主要文章汇编为《深圳商报的探索与拓展》一书 ,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这既是我们多年来新闻…  相似文献   

11.
最近,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奥地利,我有机会访问了1948年创刊的维也纳新闻报。该报主编考和尔接待了我们。他向我们介绍说,新闻报在国际上是一张有名的报纸,虽然发行量只有六万多份,但是它有代表性。它不是一张市民小报,而是一张严肃的报纸。读者对象主要是工资收入较高、具有大学文化水平、对经济问题感兴趣的那些人,大约有十八万。据我们了解,该报是一张知识分子的报纸,文章比  相似文献   

12.
最近,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奥地利,我有机会访问了1948年创刊的维也纳新闻报。该报主编考和尔接待了我们。他向我们介绍说,新闻报在国际上是一张有名的报纸,虽然发行量只有六万多份,但是它有代表性。它不是一张市民小报,而是一张严肃的报纸。读者对象主要是工资收入较高、具有大学文化水平、对经济问题感兴趣的那些人,大约有十八万。据我们了解,该报是一张知识分子的报纸,文章比  相似文献   

13.
《深圳商报》是深圳特区一张年轻的报纸。作为市委直属重要党报、市政府机关报.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使报纸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另一方面又要开展新闻理论研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用以指导报业的发展。八年来,我们组织报社员工积极开展新闻研究.钻研新闻业务,共出刊《深圳商报通讯)37期.发表文章300多万字。其中,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出版报》、《中华新闻报})、《中国报刊月报)、《岭南新闻探索》等新闻理论报刊上发表文章16o多篇,在新闻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近,我们已将…  相似文献   

14.
7月10日,英国传统小报《世界新闻报》因电话窃听丑闻而停刊,在此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世界新闻报》及其母公司新闻集团乃至传媒巨头鲁珀特·默多克都处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作为大众传媒的报纸本身竟然成为全球瞩目的新闻,这对于习惯报忧不报喜的西方媒体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由此引发了一场对媒体力量与报业监管的争论.  相似文献   

15.
《电子出版》1998,(4):13-14
北大方正电子报纸组编系统当今社会人们对信息量的需求拢来越大。加之报社新闻信息量不断增加,使版面有限的传统纸张报纸已不能适应报社的发展,于是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电子方式的报纸-“电子报纸”成为新闻报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家庭电脑的日益...  相似文献   

16.
1946年9月23日,上海《新闻报》出版了一个文艺副刊《艺月》。新闻报是以商业新闻著称的大报,当时在全国发行量最大。原来有个副刊《新园林》,由严独鹤主编,经常刊载张恨水的小说和一些小言论,受到上海市民的欢迎。忽然,又出了《艺月》,颇为引入注目。这个副刊的编者是安娥同志,实际上,田汉同志也主持了编辑工作。编者在《艺月》“登场白”中说:星期一是“月曜”,“艺月”便是“文艺的月曜”。“登场白”还谈到这个副刊的缘起说:新闻报的负责人很想把这张  相似文献   

17.
党报态度     
我与湖南日报有两代渊源。上个世纪50年代初,父亲蒋宗恒曾任报社驻常德记者站负责人,最近在杨德嘉前辈那里找出一张老照片,是他们七位记者站长参加新闻干部培训班的合影(当时只有七个专区),背景就是至今仍然端庄大方的老办公楼。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是近现代中国新闻发展史上著名的民营报纸,以出色的经济新闻报道见长。本文通过分析该报的办报理念及其经济新闻的特点,认为《新闻报》的经济新闻其报道对巩固自身发展、促进经济信息交流甚至对当下经济新闻报道理念及实践等都产生了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由苏鲁豫皖接壤地区二十八家新闻单位(主要是地市县报和企业报)联合创办的经济新闻报,自一九八五年二月一日创刊以来,已整整两年了。这张跨省的经济报,从她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受到人们的注目,不仅受到当地领导机关和经济部门的欢迎,而且得到新闻界同行的鼓励和支持,认为这是一个创举。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文汇报、世界经济导报等在报道这一地区加强横向经济联系时都提到了这张报纸。几家全国性的新闻业务刊物都发表了评介文章。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复旦大学新闻系来人考察指导,中宣部新闻局充分肯  相似文献   

20.
本刊就当前新闻摄影的现状提出一些问题,请部分报社领导同志或摄影编辑同志回答,旨在交流情况,总结报纸新闻摄影工作的经验,促进新闻摄影上新台阶。调查题目如下: 一、你报摄影记者有多少人?与文字记者的比例?文字兼摄影记者多少人?图片编辑几人?文字兼摄影编辑的多少人? 二、你报每天采用新闻照片多少张?版面位置是否突出?原因何在? 三、略谈你接触新闻摄影工作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