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问,学问,一要学,二要问.为什么要学习?应该怎样学习?中学语文教材选了《荀子》的《劝学》.学习必须要有老师,什么人可作老师?师生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中学语文教材选了韩愈的《师说》.而为什么要问,向什么人问?中学语文教材没有选一篇这样的文章.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向同学们推荐刘开的《问说》.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号孟涂,桐城人,清代文学家,亦能诗.他的文章内容丰富,而文笔又能发挥尽至,与方  相似文献   

2.
刘开是乾嘉时代诗歌、古文和骈文成就突出的文士,也是当时活跃于文坛和幕府中的青年才俊。他为文或气势恢宏,纵横恣肆;或声情并茂、娓娓动人。但对其生卒年,学术界迄今尚无定论,主要有1781-1821和1784-1824及最近出现的1789-1824三说。在对刘开诗文集深入考察的基础上,认为刘开生卒年当为1789-1824,享年36岁。其他诸说仅仅根据他人转述而来,没有对刘开本人文本加以仔细推究,没有对其行踪与作品的关系加以勾稽考索,因而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与疑从来就有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清代学者刘开也说:“问与学,相辅而相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因此,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到好处地设问题置疑,就会激起学生求索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发思维,培养思维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不仅获得了知  相似文献   

4.
李阳海 《现代语文》2004,(12):40-40
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联作也颇丰。有几副治学论文的对联意趣盎然,包含哲理,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5.
刘开为桐城派大家姚鼐弟子,文名重于一时。有关他的生卒年,存在多种说法。近有学者根据刘开文集中的自述,得出刘开生于乾隆五十四年,卒于道光四年,享年三十六岁的结论。笔者经过考辨,认为文集中的自述是不可信的,刘开生于乾隆四十九年,卒于道光四年,享年四十一岁。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科举失利的原因很多,但直接导致其屡试不中的原因却缘自于考中秀才时清代大文学家施闰章的赏识,而正是这“赏识”导致了几十年的科举路上蒲松龄科举文章写作的“偏离”。  相似文献   

7.
翻开清代文学史,不难发现,其艺术成就卓著的文学家绝大多数都是科场失意或无意于科举功名者,科场得意、官运亨通的文士反而很少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而既科场得意又有较高艺术成就的文人就更为罕见.这就不得不使人联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清代的科举考试与其文学家、文学作品乃至文学的发展是否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清代科举考试,基本沿袭明朝旧制,然而较之以往任何朝代则更加严密繁琐.就考试的程序、内容及形式而言,院试两场,乡试三场,以及会试殿试,科考的主要内容不外乎“四书五经”。使得考生必须死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清代名臣,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将士的刽子手.又是一个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  相似文献   

9.
1.我国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关心人民疾苦,乐意帮助穷人。深受百姓爱戴。  相似文献   

10.
亳州花戏楼作为清代戏曲艺术表演场所,建筑带有明清时代风格和徽派建筑特色,其形制、结构和历史变迁,反映着大清盛世亳州地方戏曲艺术演进的轨迹,印证着宋代以降以民间戏曲艺术为代表的中国俗乐形成、发展和繁荣,具有特殊的音乐历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郑板桥是清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其艺术独标一格,清新自然,在文艺理论上也颇有建树,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郑板桥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12.
《逸周书》的异名《周志》、《周书》、《汲冢周书》在献中被录、引用的时间不同,说明《周志》是《逸周书》的底本,编成于春秋早期;《周书》编成于战国早期;《汲冢周书》编成于东晋时期。今天《逸周书》保留了《汲冢周书》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清代大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为官清廉,他辞官归田时,只带回黄狗一只、兰花一盆,真可谓“一肩明月,两袖清风。”  相似文献   

14.
清代杰出的史学家章学诚(1738—1801年)对我国的方志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乾隆三十八年,章学诚作《和州志例》,次年撰成《和州志》四十二篇,这是他最早编修的一部地方志。乾隆五十四年,他又为亳州知州裴振撰《亳州志》.此外,他还编修了《永清县志》并参与《湖北通志》的编纂。章学诚为安徽修的两种地方志在他的方志事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亳州志》是他的“颇有新得”之作,他自视很高,说:  相似文献   

15.
清代文献学家、文学家邓显鹤的故居南村草堂今已摇摇欲坠,破败不堪。应从保护地方文化资源的角度加以维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清代文学家袁枚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意思是只有借来的书才有兴趣去读,乍一听,似乎无理,可细细琢磨,又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7.
《郑板桥集》评介胡云富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善画兰竹,笔墨清雅俊秀,风格奇丽多姿,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其书法融真草隶篆笔意于一体,独辟蹊径,自创一格,被后世称为“板桥体”。而他的诗文朴实无华,文笔酣畅,是千古流芳的佳作。郑板桥以他杰...  相似文献   

18.
清代亳州的社会救助体系由中央政府实施的优老、蠲免,地方政府设立的善堂、仓储设施和民间义行构成。该体系集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民间力量,面向社会下层和弱势群体,以扶危济困为目的,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此外,由于灾荒较其他地区更为频繁,亳州地区社会救助设施的建立及其运行均体现出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一次应邀参加一个宴会,席间有个举人带着醉意说道:"如此良辰,岂可无诗?"便随口吟一  相似文献   

20.
郑板桥练字     
1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江苏兴化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