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语文第六册后面的诗歌、文言文单元中,有些注似有不妥,现择几例,试析之。(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编者将其译为:“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踏破了。”联系前文来看,导致“娇儿恶卧”的直接原因无疑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孩子年幼无知,对眼前冰冷的被褥自然会厌恶,不乐意钻入其中度夜。所以,“恶”在句中应读为wù,解释为“厌恶,不乐意”。“娇儿”意即“娇气的、撒娇的孩子”。合起来译为:“撒娇的孩子不乐意睡觉,胡踏乱蹬把被里都弄破了。”这样译,不仅合“情”,而且合“理”。(二)《雨…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六册所选入的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句“娇儿恶卧踏里裂”,课文注释为“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许多文言参考资料也作如此解释。而当作此解释时“恶”应读“è”(大家都这么读)。可当我学了这篇课文后,经  相似文献   

3.
一、恶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诗中的“恶卧”有的讲为“睡相不好”,有的训为“睡态很坏”。如教材注云:“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好象“恶”是“坏”义,“卧”是“睡”义。欠当。“恶”当读wu。《广韵》:“恶,憎恶也。”即今“讨厌”、“厌恶”之义。此义古今汉语大量使用。“卧”是“躺下”之义。《说文解字》:“卧,伏也。”《广雅·释诂》:“卧,僵也。”均是“倒下”、“躺下”之义。“恶卧”是“不愿躺下”。因为被子用了多年,冰凉如钱,故孩子不愿躺下。即使硬让躺下,孩子在“冷似铁”的被子里,只好活动下  相似文献   

4.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有这样一句“娇儿恶卧踏里裂”,对此句中“恶卧”一词,教材及许多选注本均释作“睡相不好”,观此注语,当是把“恶卧”之“恶”读为“è”,作“不好”义讲。不妥。按:“恶”是一个多音多义词,其恒见习用之音一是“è”,义为“凶恶”、“丑恶”、“罪大恶极”之“恶”;另一读音为“wù”,有“讨厌、憎恨”义,如“好恶”、“深恶痛绝”。联系前后文,“恶卧”中的“恶”当读音为“wù”,应取义于“讨厌”、“不喜欢”。“恶(wù)卧”意即“讨厌睡卧”、“不喜欢躺卧”。联系它的前句“布衾多年冷似铁”,这两句实为…  相似文献   

5.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多年来一直被选入初、高中语文教材,对"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中的"恶卧"一词,教材注释作"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许多选注本均释为"睡相不好",对此注解,多有异议。持有异议者认为:"恶卧"释作"孩子睡相不好",当是把"恶卧"之"恶"读为"è",取"丑"义,作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六册的诗歌单元里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着“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在课本下边的参考译文中将其译为:“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我以为不妥。首先,联系前后文,我们可以想像出,在那风高雨急的阴晦天里,作者草屋为秋风所破.房顶破残,雨点自上下漏,线条似的湿透床头的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中学语文教材一直将杜甫的名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为必读篇目,这本属理所当然,但对"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的注解却始终是——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由此推知,"恶卧"之"恶"则需读"è"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读似有不妥,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读一千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心中便有一千次不同的感触:触草木为之含悲的“安史之乱”的国度,感风云因而变色的苦难人民。其中,尤其是“娇儿”的身影始终挥之不去。在他“恶卧”的苦苦挣扎中,让我们更加立体真实地审视了那场毁灭性的战争,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相似文献   

10.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相似文献   

11.
一、文言诗文(30分)1.按原文及要求填空(7分)(1)坐观垂钓者,。(2),鬓微霜,又何妨!(3)曷其有,,羊牛下括。(4)陶渊明在《饮酒》中表明自己身处尘世却生活安静、心灵平和原因的诗句是“”。(5)自古以来,人们常慨叹时光易逝,北宋词人晏殊也有这样的慨叹,这两句诗是“,”。2.选出对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A.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迫近)B.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从事,做)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到)D.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被子)3.选出对语句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A.塞下秋来风景异——秋天到…  相似文献   

12.
《清平乐·村居》最后一句“溪头卧剥莲蓬”,有的书籍上作“溪头看剥莲蓬”。是“看剥”还是“卧剥”,没有定论。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选入此词,作“卧剥”,但句末注云:“‘卧剥’原本作‘看剥’,据别本改。用以形容‘无赖’,义较胜。”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版)作“无赖”、作“看剥”。“最喜小儿无赖”句后注云:“虽似口语写实,但大儿、中儿、小儿云云,盖从汉乐府《相逢行》‘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化出,只…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三册1981年版,第五册1987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注均:“孔雀东南飞,每飞五里,就徘徊一阵。徘徊,犹疑不决。汉人诗常以鸿鹄徘徊比喻夫妇离别,此诗开头也有这个意思。用这两句诗引起下边的故事,古代民歌常用这种写法。”高中第三册2000年版仅改“犹疑不决”为“流连往复”,改“汉人诗”为“汉代诗”,实同。此注谓两句“比喻”夫妇离别;又  相似文献   

14.
杜甫《羌村三首》中的“畏我复却去”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娇儿怕父亲又要抛开他们而去,认为“复却去”的主语是杜甫本人,即诗中的“我”。另一种解释为,娇儿看到父亲脸上有些不高兴,便悄悄地退去了,认为“复却去”的主语是娇儿。以肖涤非先生为代表的主前说,以吴小如先生为代表的主后说。这两种不同解释曾经展开过争论,但结果并未得到统一。近年来出版的一些杜诗选本和高校教材,对这个问题大多采取肖说,似成定论。  相似文献   

15.
杜诗小札     
“畏我复却去”杜甫《羌村》三首其二“娇儿不离膝 ,畏我复却去” ,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关键在“畏我复却去”一句究竟是上二下三的句式 ,还是上一下四的句式。现在看来自当以前一种理解为宜 ,一般的五言诗句总是上二下三的 ,而且这样来读才符合诗中所表达的情绪。本师吴小如先生论之甚详 (《说“畏我复却去”》 ,《莎斋笔记》 ,东方出版中心 1999年版 ,第 77-81页 ) ,已无剩义。按杜诗写娇儿既十分依恋从远方归来的老爸 ,但看他脸色不佳 ,心绪不好 ,不免又有点畏惧 ,遂退而离去。如此写小儿特色 ,真所谓形神兼备 ,大有意味。不过这种细…  相似文献   

16.
古文注释商榷三则浙江慈溪中学张日铣一、“兵精足用”之“用”《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中周瑜说孙权“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时“兵精足用”的“用”,1987年版高中语文课本注“器用,物资”,这是对的。但1991年版却改注为:“足用,足够...  相似文献   

17.
2004年5月9日《齐鲁晚报》上有这样一句话:明媚周末,身着合体的高尔夫球衣,踏着绿色的草坪,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到大自然的怀抱里“一挥而就,潇洒人生”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杜甫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存在的多种阐释异说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比兴寄托说”和“人民性问题”的历史渊源,讨论了此诗与《楠树为风雨所拔叹》的创作时间问题,特别对于“三重茅”、“南村群童”、“为盗贼”、“寒士”、“恶卧”等语进行了综合辨析,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刘基的乐府诗《懊Nao歌》的主题既倾诉母亲的苦恼,也表达了诗人自身的苦恼和忏悔,由此可推算出其写作的时间当在1361年其母病卒至1362年回乡葬母这一段时间里。该诗首句异还是以“白恶”为好。  相似文献   

20.
辛夷     
1她为独女,出黄梅世家。深秋季,衔橘石而诞。彼时,天井落雨。团脸粉白,皎皎若云锦,眉眼修长,眸如星。乳牙已发四颗,牙关奇紧。众人觉蹊跷,“咦咦”发叹。她竟开笑颜,侧头顾盼,细听下仿佛欢喜,复又“咯咯”不止。是年辛亥,滇夷人北迁入皖境。那时那景,娇儿襁褓中,得“辛夷”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