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教学是以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存在着内容与学时,基本理论与新技术和新器件,理论与实践等的矛盾。因此,任课教师必须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等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的认识,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才能更好的提高《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模拟电子技术》是我院航空电子和机电类维修工程专科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直接为各专业服务.学员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学习专业课、对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的新知识、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几年来我们在学院的统一部署下,对《模拟电子技术》课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主要结合模拟电子技术的课堂教学谈一谈我们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认识和一些具体做法.一、转变观念,重心学员能力培养当前,我们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员自学能力不强,不善于和不习惯于进行课前预习,很少看参考书,知识面窄,缺乏查阅文献资料、实验动手的基本技能,在学习中不能较快地掌握新知识,多数学员仍习惯于采用中学里的一些学习方法,而对以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3.
一、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教学是以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存在着内容与学时,基本理论与新技术和新器件,理论与实践等的矛盾.因此,任课教师必须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等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的认识,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才能更好的提高《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日益发达的新时代,信息化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工作之中,这也决定了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重要性。《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针对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进行改革,并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是电子类专业系列平台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电子技术方面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探索《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体系等内容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了总结展望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蒋志勇 《考试周刊》2011,(79):144-144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类各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作者将项目教学法的学习模式引入到高职高专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对如何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设计开发了《电子技术》教学网站。围绕《电子技术》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定学习内容,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方式,设计学习资源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8.
《数字电子技术》课是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浅析了目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难以适应当前教学发展需要的状况,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是工科类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由于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对该课程的内容广度和深度要求都有所不同.文章以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改革教学理念、课程结构、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在知识、能力和素养三维空间中,建构具有"1+X"性的模块化课程结构,探讨了"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系统化教学设计,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面对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对复杂抽象的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存在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并不乐观的教学现状,在《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中适当采用以疑促思、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以及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但是,就中职生而言,其学习基础普遍较差且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为此许多中职生很难将这门课程学好。此外,在实际教学中,中职生还会因为总是学不好电子技能理论知识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对《电子技能》课程失去兴趣,进而降低其学习效率和质量。针对这一教学现象,教师就要积极提高这门课程的趣味性、科学性,以增加《电子技能》课程的吸引力。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一件事产生兴趣,就会有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中职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呢?在此,本文就将以以上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12.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教学改革应以教材改革为先行。教材的改革要紧扣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适应当前社会变革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本文针对目前《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中存在着知识过于陈旧,过于强调知识的理论性而忽略学生技能培养和问题,结合教育部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教学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提出几点关于电子技术课程教材改革的设想,希望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的专题教学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课程教学中开展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日益普及。本文以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负反馈放大电路”教学单元为专题,开展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的专题教学设计与试验,给出具体教学设计案例与试验过程。专题教学试验结果分析表明,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合作探究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模拟电子技术》是通信、电气、控制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PLD技术等课程学习的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涉及的内容多,理论性强,而且没有清晰的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难,也不知道如何有效率的学习.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模拟电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的规模与复杂度不断提高,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器件频繁换代,电子线路设计方法不断提高,使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增多,起点更高,内容与学时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要使学生获得较全面、较系统,更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使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同社会对该专业学科的知识要求相适应,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探讨《电路与模拟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气类专业的主干课。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电子技术方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对课程体系的开发进行了调研和实践,拟将其分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实践三个模块。在课程开发中贯彻以下原则。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先进性电子技术高速发展,渗透于电气类产业的各个领域,并向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弱控强并把微机技术应用于电气设备是电气类专业发展的趋势,所以电气类专业的教学要强弱电结合,…  相似文献   

17.
《电路基本理论》是电气与电子类工科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在电类专业的知识体系中起着奠定基石的作用,是学习电子技术与电子线路等相关后续课程的基础。针对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在《电路基本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阐释了理工科院校开好《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总结了电气工程学院《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的成功尝试,剖析了《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任华 《考试周刊》2011,(81):18-18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广大职业教育人的思想。《电工和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是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课。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扎实地掌握好电路、电工技术、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对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如《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相似文献   

20.
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线路》教学中采用目标逆向教学法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