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是一年桃花开。学校东南角的桃园里,桃花正在绽放,一团团、一簇簇的桃花,就像粉红色的海洋。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着,常常驻足观看。我不由得想起去年带领孩子参观桃园的情景。为了让孩子写观察日记,我决定让孩子们观  相似文献   

2.
恽梅 《父母必读》2013,(8):12-12
印象中,童年中凡是跟快乐有关的回忆,几乎总是与大自然有关。 一个沙坑足以消磨整整一下午的时光,水是永远玩不腻的,欢快奔跑的记忆也总是与明媚阳光相连……稍微长大一些,诸如"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样一些朴素哲学问题的思考,似乎也是在独自行走在林间小路里完成的,甚至连那青草气味还印刻在记忆里。  相似文献   

3.
城里的孩子是否已经远离了大自然?他们是否已经很难领会大自然的壮美神奇?固然,城市中有钢筋水泥的建筑,有霓虹灯,有柏油路;但城市也不公园,绿地,有绿意葱茏的郊野和四季变换的天空。只要带领孩子们去认识、去感受,他们一定会体验到自然的和谐和美丽。《与孩子共享自然》一书的作者约瑟夫·克奈尔是当今世界上最受人尊重的自然教育家之一,他认为此书为孩子提供令人兴奋的体验自然的方式,培养他们对周围民办的爱与尊重。 我们从中摘编了比较好操作的一部分,希望父母和孩子共同走入大自然,去领略自然和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4.
对孩子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孩子从小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让孩子从小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从而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呢?著名的美国自然教育家约瑟夫·克奈尔的自然教育经典之作——《与孩子共享自然》(共两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该书以让孩子们在自然中体验快乐、启发心智为目的,介绍了各种让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体验的创造性游戏。书中对每个游戏的时间、地点、材料、参加人数、适合年龄、体现的概念、培养的态度及品质都作了具体的说明。读者可以轻…  相似文献   

5.
《少年科学》2010,(10):29-37
<正>~~  相似文献   

6.
赵卓 《老年教育》2010,(12):4-5
2010年10月28日,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创始人之一梁从诫逝世,享年79岁。“自然少了一位挚友,天国多了一位卫士。”人们这样缅怀他。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解析《老人与海》关于自然的主题时,着意阐明海明威笔下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即人与自然之间既非征服亦非简单的顺应或崇敬,而是一个相生相息的关系。在形象塑造上,本文不宥于单从老人的角度分析人物的精神实质,而以老人为出发点,阐释整个文本对宏观人类精神的塑造和表现。  相似文献   

8.
教育领域中的自然分为"自然之自然"和"人之自然",两者具有本质区别,"自然之自然"本质上指人的天性,"人之自然"本质上指自然界。其中,"人之自然"是不可教的,也是不能改变的,所以教育要尊重与顺应"人之自然"。"自然之自然"对人类具有"包容性"和"反抗性",并且它的智慧是无限的,所以教育要敬畏与珍视"自然之自然"。教育只有同时兼顾"自然之自然"和"人之自然",教育与自然才能真正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9.
世间万物都应遵循自然之道,语文教学也概莫能外。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要顺应学生的个性使之释放天性,让语文教学返于自然、归于其最真实的状态。本文以朱自清的《背影》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上用能够伸缩自如而又进退有度的语言讲授;处理好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自然、无缝衔接;使用自然的对话叩开学生的心扉而无矫揉造作之感。总之,遵循语文教学的自然之性,才能真正让学生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10.
《我与地坛》中描写了地坛的荒芜,以及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的生命,更以及在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生命之上、史铁生在痛苦之中由人的意志战胜厄运的自由选择。这样三重内容依次向读者展示自然之美的三重境界,即荒芜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这三重层层递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生命进程,是自然之美所在。  相似文献   

11.
化学是自然学科中的基础性学科,其知识体系大多是基于化学科学实验,在与生活、自然相连接的化学实验过程中,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发现自然中的化学之美,因而要用一双善于发现化学自然之美的眼睛,观察和发现中学化学中的知识性内容。  相似文献   

12.
这天天气特别好,阳光越过窗棂射进教室,金灿灿的阳光铺满讲台。我正在给学生讲《自然之道》一课。初读了课文后。有学生发出质疑:“我极不理解向导的言行,甚至怀疑他是不是真的生物学家。”  相似文献   

13.
画家们在创作之前大多先收集创作素材,再组织素材进行创作.但部分创作逐渐受到社会功利性质的影响,不再从创作本身的情感出发,反而为了迎合他人审美改变初衷,对于创作题材的选择不加审视,缺乏真谛.本文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倡导在创作中重现自然界之美与生活市井之美,融入个人真挚的创作情感,赋予画面最直入灵魂的美感.  相似文献   

14.
晏红 《母婴世界》2012,(8):94-96
宝宝是自然之子,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对宝宝来说都是新颖的、好奇的,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直至整个幼年,宝宝都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大自然,从中发展的就是自然观察智能。这是以一种大自然的各种生命或非生命形式为特殊观察对象的智能,主要指敏感地分辨动植物和自然现象的能力,探索和把握自然物的内在规律以及对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进行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10月6日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九寨山水胜桂林。——题记中国神州,处处皆景。这些谜一样的人间仙境,诗一样的世外桃源,召唤着人们,召唤人们回归自然。我向往一个地方,一个真与美的结合,我向往一个地方,  相似文献   

16.
【导语】人类不断向大自然索取,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恶化。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足以显示人类改造自然的本领,但正是这自己建起的堡垒,让人类远离了绿色  相似文献   

17.
18.
自然的孩子     
又是一年春来到。亲爱的小读者,收到这期杂志的时候,燕子是否已经来到你的窗前,在杨柳风中划出一道道灵动的剪影?我打小是一个农村孩子,生长在一个四季分明的地方。大自然就像一个魔法师,在不同的时节变幻出不同的场景。又像一个艺术家,把四季的美景随心所欲地涂抹在他无边无际的画布上。  相似文献   

19.
《教师》2017,(29)
顾城是当代朦胧诗派的一位重要诗人。在二十世纪隐晦难言的特殊年代,顾城坚持讲述绿色的故事,呼唤生命回归自然。文章从顾城诗歌中对自然万物的钟爱、对生命原初形态的探索以及对死亡的自然性书写三个方面来探讨顾城诗歌中所展现的生命观、死亡观,从而思考人类社会性之外的自然之源。  相似文献   

20.
以语言学及其影响下的各种学说为楔入点,以中国古代文论为基础,对贾平凹创作的艺术特色从意象层面做一简要分析。认为,由于受道家、玄学等思想影响,贾平凹以“无我”、“无欲”的心态创作出具有审美内蕴的意境和丰富内涵的意象,这一艺术特色也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对自然之美、人性之真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