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完善蝶腿技术 大多数人认为,在一个蝶泳动作周期内要打两次腿,但严格讲应该打四次腿:两次向上打腿,两次向下打腿。实际情况是能正确完成两次下打腿的人本来就不多,能完成两次上打腿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了。尽管如此,有助于保持泳速不下降的,能显著增加推进力的正是蝶腿。如果没有过硬的蝶腿支撑,游蝶泳时,人在水里很快就会竖起来,制造出巨大的迎面阻力。  相似文献   

2.
丛宁丽  牟玥  曾艳 《游泳》2013,(1):58-61
蝶泳在四种竞技游泳姿势中是最漂亮也是最难学会的泳式。蝶泳教学难点:①腰部发力,带动臀部、大腿、小腿和踝关节,做上下鞭状打水的技术。②手腿配合的节奏十呼吸技术。由于蝶泳腰腹部的波浪动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习惯的动作,所以导致初学者不易掌握蝶泳腿技术,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专门练习。  相似文献   

3.
林杨 《游泳季刊》2009,(3):16-18,15
随着世界游泳水平的不断发展,男子蝶泳世界记录一再被改写,蝶泳运动员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注重腿的实效性和推进力,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蝶泳比赛进行技术对比和分析,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蝶泳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注重腿部的推进力。通过观察男子100米蝶泳决赛运动员的技术可以看出8名运动员均采用第二次蝶泳腿重打的蝶泳技术,200米蝶泳也有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采用第二次重打技术,这种技术已成为当今蝶泳技术发展的趋势。在少年儿童游泳教学中,蝶泳的二次腿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由于这种技术需要较强的力量素质,协调素质和节奏感,在训练中就要更加全面地进行练习,尤其是要掌握好第二次打腿和划手的时机,体会身体在水中的位置,把打腿节奏的控制放在首位,循序渐进地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蝶泳是一项技术很强的泳式,它没有固定的身体位置,而且蝶泳动作的特点是双臂、双腿必须对称地协调运动,手、腰、腿配合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游蝶泳时掌握好配合节奏,对提高成绩有直接影响。7-10岁儿童模仿能力强,掌握动作快,故该阶段是学技术的最佳时期。教练员要抓紧这个时机,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为他们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吕洲翔 《游泳》2005,(5):15-16
众所周知,潜泳具有攻角小与波浪阻力小的比较优势,潜泳比任何泳姿的速度快。因此,在非潜泳的游泳比赛中,为防止运动员利用潜泳取得不法利益,国际泳联裁判法特点规定:“仰泳出发或转身后允许有多次反蝶式的打腿动作,头部必须在十五米处出水。”而在这一段时间内,运动员处于整个身体处于水下,不会因在水面上起伏而伏发波浪阻力,同时身体可保持较好的流线型,受到的阻力最小,从出发至15米就成为了整个仰泳比赛中运动员泳进速度最快的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充分利用反蝶泳腿技术领先于对手,拉开差距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6.
1、前言蝶泳时模仿海豚的波浪动作游进,因此又叫做海豚泳。蝶泳打水由腰部发力,大腿带动小腿做鞭状打水动作。蝶泳腿部动作是和躯干动作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想获得良好的打腿效果,提高腰腿力量非常重要。蹼泳跟蝶泳打腿动作相似。蹼泳游进时上体保持不动,双臂前伸交叠形成流线型姿态,由腰部发力,大腿带动小腿,小腿带动脚蹼做鞭状打水,推动身体向前。不同的是,蹼泳打腿动作幅度比蝶泳大,更强调腰腹、腿和踝关节一起协调发力的整体效果。蝶泳打腿幅度小,频率较快,强调的是腰腿力量协调发力,以此配合臂部动作,但从动作结构上说,两者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7.
1蝶泳 1.1双臂前伸,双臂后伸,或者一臂前伸一臂体侧或双臂后伸,打蝶泳腿。(可改进身体流线型姿势和打腿技术)。  相似文献   

8.
我常常昕到这个问题:游速快慢主要是取决于划臂速度,还是取决于打腿速度?当然了,答案要根据你的手臂力量的大小、腿部力量的大小、划臂技术、打腿技术等因素决定。但是对于大多数比较优秀的选手来说,我认为打腿速度对泳速的影晌大于划臂速度。  相似文献   

9.
2000年以来,国际泳联几次修改规则,使得蛙泳出发后的划臂和打腿有了几种不同的组合方式.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2级20名游泳专项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对蛙泳水下长划臂和蝶泳腿不同配合时机最佳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蛙泳出发入水后,“先蝶泳腿后长划臂”优于“长划臂蝶泳腿同步”和“先长划臂后蝶泳腿”.该研究为蛙泳出发训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影响蝶泳配合节奏的关键 1、腿的第二次打水没打到位(即没有鞭状打水)。腿没打到位,不仅影响手臂发挥最大加速力,而且影响推水结束时的移臂初速度,同时会使身体位置借不到最佳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1.
谢琳琳 《游泳》2012,(4):46-47
在竞技游泳中,蝶泳是一种靠韵律节奏而不是单靠力量来完成的泳式。掌握好韵律和节奏能使蝶泳在相对情况下游得更快且更省力,并能更持久地保持最佳速度。节奏的掌握在蝶泳训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动作规范、准确,更重要的是要符合个人的特点,达到好的抱水效果的同时又要达到省力的目的。因此,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来训练,能使少儿游泳运动员较好地掌握蝶泳的韵律和节奏,使其成  相似文献   

12.
王跃新 《游泳》2011,(2):76-77
在过去几年,单片脚蹼不断地出现在游泳训练中。尽管许多人认为它仅是泳池中的一个工具,一种在泳池中用来游戏和快速游的物品,但是单片脚蹼的实际意义已经远超娱乐装置的范畴。单片脚蹼现已被许多有成就和有创造性的教练认为是一种很有用的训练工具,这些教练认识到了使用单片脚蹼训练的一些益处:例如,单片脚蹼可以帮助游泳选手提高身体的流线型、身体姿势、蝶泳打腿技术和一般性打腿效果。  相似文献   

13.
纪逊 《游泳》2007,(6):22-25
蝶泳腿技术练习1.海豚跳练习目的:学习和掌握波浪动作练习练习方法:在浅水水里用一只腿模仿海豚跳跃的动作,从水面跳起到水下,然后换另一只腿重复进行。2.扶板打腿练习目的:练习和掌握在第2次打腿时使身体产生波浪动作。练习方法:俯卧,两手扶打腿板前缘,连续做1—2—3—4,1—2—3—4有节奏的打腿练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出发转身至15米潜泳侧打腿动作进行技术分析比较,试图揭示与常规蝶泳腿的相关、相向之处,探讨如何使“潜泳侧打腿”技术更能减少阻力,加快频率,为广大教练员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加速蝶泳技术水平的提高。一、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介绍了鱼类摆尾技术的流体力学研究成果,并在实践中与运动员蝶泳腿技术分析相结合,指出水下蝶泳打腿(UUS,亦称水下波动游泳)的运动学、动力学特征以及在游泳出发、转身和划水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爆发力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各种泳式运动员来说,特别对短距离蛙泳和蝶泳项目运动员来说,爆发力是项重要素质。蛙泳和蝶泳时,伸臂和空中移臂之后,双臂同时进行划水,蛙泳伸臂、蝶泳移臂动作不是在水中进行的,这时运动员靠上一次划水动作向前游进。这与自由泳和仰泳不同,这两种泳式游进时,总有一臂在水中做划水动作。蛙泳和蝶泳游进时,为了吸气,  相似文献   

17.
利用近些年国内外对“水下蝶泳打腿技术”的研究资料,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水下蝶泳打腿技术”与水面游进相比,具有攻角小与波浪阻力小的优势,技术特点表现为振幅小频率快,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脚踝柔韧性和较强的腰腹及腿部力量。  相似文献   

18.
游泳教学效果好坏会直接影响着我国游泳运动的普及和提高。而在游泳教学中确定以哪种泳式作为初学者的第一泳式,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长期以来,对儿童少年游泳教学中泳式顺序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作为普及之用,应先教学生蛙泳,然后再教其他泳式;也有人认为为了培养游泳运动员应先从自由泳教起,随后再教仰泳、蝶泳,最后教蛙泳。他们认为自由泳、仰泳、蝶泳动作相似,能很快学会四种泳式;还有人提出以仰泳为第一种游泳教学泳式,其理由是能使初学者在不考虑呼吸问题时,学会这一泳式,同时他们还认为仰泳与爬泳、蝶泳在动作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技能相互  相似文献   

19.
严蓓 《游泳》2002,(1):33-33
教练们总是在寻找有效的方法教初学者掌握动作。蝶泳的教学最好是由打腿开始 ,初学时就带上脚蹼 ,对于初学者尤其是青少年大有帮助。练习内容包括带脚蹼在深水池边垂直打腿 ,同时还穿插一些小游戏。刚开始练习打腿30次 ,之后每天增加10次。很快 ,我们的运动员就可以连续打腿100次 ,同时也促进了爬泳腿和仰泳腿的提高。利用打水板和脚蹼来学习手臂的动作 ,一臂放在打水板的中央 ,另一臂以拇指引导贴近水面从后向前移臂。手臂的水下动作学习应由陆上开始。我们让运动员垂直站立 ,两臂伸直指向天空呈V字形 ,按照V的轨迹划手 ,打腿的时…  相似文献   

20.
你知道吗?     
《游泳》2011,(6):I0069-I0069
个人混合泳顺序的由来:由于蝶泳对腰腹肌肉和胸肌的要求特别高,尤其是腰腹的力量必须足够才能保证蝶泳动作的顺利完成,如强行出水,而人在疲劳时就不容易完成或很勉强,故把蝶泳排在第一位。自由泳为任选项,且一般都选最快的爬泳,所以排最后,以利于冲刺。蝶泳和蛙泳是短轴运动,仰泳和爬泳是长轴运动;长短交替游有利于充分发挥身体各部的体能,创造佳绩,因此个人混合泳按“蝶仰蛙自”的顺序游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