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王阁序》辞采华丽,文气畅然,气势恢宏,千古流传。深究其内蕴,是在洒脱的笔触之下跌宕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特有的“仕宦情结”。这种情结在诗人王勃的笔下则幻化成一曲华美的乐章——华丽典雅的辞采里律动着困惑中超越的美丽。这种情结根植于古代上层文化的土壤之中.流淌在一脉相承的儒家学子的血液中.所以历代文人学士读此文无不产生感情的共鸣.无不达到会心的契合。  相似文献   

2.
卞良君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09-112
在传统伦理文化的背景下,中国古代诗歌中存在着一种家庭伦理情结。这种伦理情结作为审美层次的文学作品的内在精神,其表现形态要复杂得多,因而其精神的感召力与艺术的吸引力也就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3.
文采类范本     
文采,即文章的辞采,即文章整体上呈现出来的语言之美。浓墨重彩的华丽是一种语言之美,这种美最近几年被格外推崇,已推崇到"罢黜百家,独尊此术"的畸形程度,这是危险的。文采之美,应该是  相似文献   

4.
重点推荐     
《阅读与鉴赏》2003,(11):1-1
孔子曰:中士杀人用语言,下士杀人用石盘。大到朝廷辩论,小到市井骂街,虽然层次不同,却无不展示着语言的效力。《战国策》中有许多精彩的辩说,辞采富丽摇曳生姿,剖析事理细致入微,令人叹为观目。  相似文献   

5.
大禹神话中带有浓厚的"石头情结""石头情结"反映出中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对母生子的生殖崇拜,这种"石头情结"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的心理原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家园意识很强烈,许多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飘零体验、乡土意识、寻根意识等无不在情感深处书写着对家园的孤独诉求。这种诉求表现为三种形式:在家的噩梦、离家的彷徨、归家的尴尬。这体现了中国现代作家们深厚的家园情结。  相似文献   

7.
忧郁是一种情感体验,纵观中国古代诗人作品,很多充盈着悲苦的忧郁情结和忧患意识。特别是在晚唐时期,诗人的这种悲苦忧郁情结更是发展到了极致,显现出多重意蕴,这与社会、时代的变化、士人心态的衰老、审美思潮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郭秀英 《学语文》2012,(1):52-53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怀乡”,自古以来,乡愁、诗人、诗歌似乎有一种冥冥注定紧密相连的关系。从古代李白的“举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现代余光中笔下“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些诗歌无不表达了_个主题,那就是故乡情结。情结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故乡情结作为人类情结的一个具体表现。是人对故乡潜意识里的强烈情感。故乡情结在漂泊在外的诗人笔下更显得那么深刻,那么浓烈。  相似文献   

9.
玉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尊崇的物品,比对金银的崇拜更有内涵,更有美意,这种古已有之的玉情结很值得人们去研究,这对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人所用很有意义。古代文人作品是玉情结的载体之一,研究古代诗文可以知道玉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玉所代表的意义。玉不仅寄寓着人的美德、人对生命永恒的期望,更表明了人们对和谐生活、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夕阳无限好,只足近黄昏”,李裔隐的这句千古绝唱道出了中国古代诗人心中深深的“夕阳”情结。“夕阳”在空间上的“无限好”常带给人温馨喜悦,在时间上的“近黄昏”又增添了诗人的无限悲愁.也正因此而成为诗人情有独钟的情感符号。古典诗词中.青春易逝、岁月蹉跎的感伤,国家衰微、个人途穷的嗟叹,羁旅思乡、友人离别的哀伤等情感中,无不涂抹着夕阳的残红。  相似文献   

11.
梅花,对于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来讲,始终是一种难解的情结。不论是他们的诗词里,还是在他们的思想里,都有着浓得解不开的梅花情结。从梅花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所创作的诗词中梅花的蕴涵着手研究,旨在揭示古代文人墨客的梅文化和梅花情结。  相似文献   

12.
《滕王阁序》系王勃兴会之作,也是一篇难得的千古佳作,其句式错落、节奏分明,骈俪藻饰、辞采华丽,令人击节叹赏,入选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次美的熏陶、心灵的旅行。但其华丽典雅的语言、繁杂丰富的用典对高中学生解读教材、欣赏文本精义也带来不小的困难,在此背景下,注释的  相似文献   

13.
论落花与伤惜春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秋”和“伤春”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两种情结。以上两种情结的出现,往往伴随着落叶、落花的现象。本文考察由先秦截至宋有关落花的诗句,阐述了通过落花这个媒介所吟咏出来的伤春之情,是何时产生并扎根于中国古代诗歌作品中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的是应用文与感情、文采的关系。作者认为应用文虽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直接抒情,但并非毫无感情可言,在应用文写作中,感情是一种潜在的因素;应用文虽不能片面追求华丽的辞采,但不等于不讲文采,写作应用文也应调动各种恰当的语言手段,使之耐读、好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人在长期的文化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心理习惯.包括思维习惯、情感习惯、审美习惯及价值取向等。这些共同的心理习惯不仅在古代文人身上有经常的表现,而且在现代文人身上得到了继承。本文作者把这些共同的心理习惯概括为中国文人的五种情结,即漂泊情结、归隐情结、诗酒情结、乡土情结和悲秋情结。  相似文献   

16.
毛笔不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书写工具,更在他们的精神乐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古代文人通过咏笔、品笔、赠笔与梦笔,不断赋予毛笔以象征的意义,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嗜笔情结,并揭示产生这种情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论述的是应用与感情、采的关系。作认为应用虽不能象学作品那样直接抒情,但并非毫无感情可言,在应用写作中,感情是一种潜在的因素:应用虽不能片面追求华丽的辞采,但不等于不讲采,写作应用也应调动各种恰当的语言手段,使之耐读、好看。  相似文献   

18.
“悲秋”和“伤春”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两种情结。以上两种情结的出现,往往伴随着落叶、落花的现象。本文考察由先秦截至宋有关落花的诗句,阐述了通过落花这个媒介所吟咏出来的伤春之情,是何时产生并扎根于中国古代诗歌作品中的。  相似文献   

19.
在近年满分作文的炒作中,一些考生看到了不少辞采华丽的高分之作,纷纷起而模仿,他们一味追求语言的华采,一味写历史文化名人,于是在高考作文中,浮华文风多了,朴实文风少了;古人古事多了,现实中人少了;抒情味浓了,记叙味淡了;伪真情多了,真性情少了。这是一种很恶劣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藏族民歌在藏民族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具有浓重的宗教情结,独特的民俗文化特征,并且流行着大量而丰富的情歌,审美风格呈现质朴与华丽的特点,同时表现出善于对新生活讴歌等等,这些鲜明特色,都有其深层的文化因素,也是藏族民歌具有深邃内涵和独特魅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