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曾旁听某教师的一堂政治课<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政治生活),这堂课教学内容的<课程标准>要求是:"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那么,作为听课者、观课者的笔者不禁要发问:评议的主体是准?谁在"评"、谁在"议"?是授课的教师还是上课的学生?毫无疑问,主体应该是而且必须是学生.  相似文献   

2.
说“尖”     
<正>我真佩服我们的老祖宗,创造了那么一个奥妙无穷的汉字:"尖"。谁不希望拔"尖"?谁不愿意成为"尖子"?可是,"尖"字中那"小"字立在"大"字之上。金字塔的塔尖,高踞云端,而塔尖立于硕大无比的底座之上,那便是一个极其形象化的"尖"字。相比之下,海上的冰山要"隐蔽"一些。露在海面上的冰山其实只是个"小"字,它的巨大无比的底座占十分之九,隐没在海面之下。没有那底座,冰山只有十分之一大小,无法露出海面。  相似文献   

3.
诺亚方舟使诺亚一家躲过了一场末日之灾。那么,下一次末日危机会在什么时候到来?谁又来为地球上的生灵打造避难的"方舟"?  相似文献   

4.
不知道别人的宿舍是不是"天下太平",反正我们宿舍正闹"鼠灾"。似乎有一只好大好大的"硕鼠",专门偷吃我们的零食。一开始,我还无所谓,零食嘛,吃着玩的,谁吃不是吃?谁还真的"吃了我的叫你吐出来"?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好不容易住到一个宿舍,缘分哪!后来,零食经常不翼而飞,我就没那么慷慨了,一心想揭开这个谜——到底谁动了我的"奶酪"?有一天,上完第三节课后,我感觉饿得厉害。跑回宿舍一看,我上午离开宿舍时咬了一口的那块  相似文献   

5.
孙勇 《快乐阅读》2011,(27):8-9
是谁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又是谁说过"文学不能改变世界但能改变人"?看到这两句话,不禁让我在沉思过后抬头观望,愕然发现景美人也美。只要你留意身边的一切,就会觉得原来生活是美的,世界是美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  相似文献   

6.
[案例]<泊船瓜洲>片段 师:谁来说说,怎样理解题目"泊船瓜洲"? 生:是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  相似文献   

7.
学校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谁是"第一"?谁是"第一资源"?若学生"第一",管理者把所有的关注都放在学生身上,把全部的热诚都倾注到学生身上,而忘记了实现学生成长发展这个宗旨靠的是教师,最终却是难以实现学生"第一".  相似文献   

8.
喜乐 《当代学生》2011,(19):56-57
掏出手机,是不是觉得有点平平无奇?看到别人的手机那么与众不同、夺人眼球,是不是有些"羡慕嫉妒恨"?别以为在手机上粘那么多亮钻啊、珍珠啊是多么难以操作的"技术活儿",像喜乐这样从小就笨手笨脚的人都可以自学成才、顺利完工,还有谁会做不好吗?还等什么,赶紧给你的手机"穿"件"新衣"吧!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三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任教."是谁如此"特别"?"一心想做数学教师,无意中成为语文教师."是谁如此"有趣"?"1998年决心好好做一名教师,2008年被评为特级教师."是谁如此"有才"?他就是"作文教学革命"的践行者,近年来在小语界声名鹊起的管建刚老师.  相似文献   

10.
正一、谁会想自己的学生"落下"?经过6年的小班化教育教学实践,一路走来,现在回过头来,再想想"不让每个学生落下"这句话,试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谁会想自己的学生"落下"?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没有哪位教师想让自己的学生"落下"!二、"落下"的标准是什么?这句口号实际上应该隐含着一个"落下"的标准,否则我们无法判断学生有没有"落下"。这个标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有<毛泽东选集>雄文五卷,第一卷第一篇第一句话说的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话我打14岁就会背.在我以后就那么不多的一点儿革命实践中,我一直按照毛主席的话办,凡事先整明白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可是后来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主要问题不是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了,而是谁是"我们"整不明白了.过去一块儿耪地一块儿挖煤的哥们儿,后来做生意发财了,开了公司开了工厂办了大农场,雇用了一群过去一块儿耪地挖煤的哥们儿,这些人算是"我们"吗?还是算"敌人"?或者"朋友?"  相似文献   

12.
<正>课例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蒲公英》最后一句话:"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有位教师这样展开教学。生1:老师,什么是"竞相开放"?师:(欣喜)这个问题问得好。谁来解答?生2:竞相开放就是开放的意思。生1:那么为什么不用"开放"而要用"竞相开放"呢?生2:(不等老师说话,补充)因为"竞相开放"是成语。师:蒲公英竞相开放到底是怎样呢?小朋友们,此时,我  相似文献   

13.
章士兵 《小学生》2012,(12):58-5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针对这一要求,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是"小语文"和"大语文"相结合教学,才能相得益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什么是"小语文"?什么是"大语文"?谁也没有具体给它下定义。笔者认为,"小语文"就是至于语文体系中最基本的东西,即音、字、  相似文献   

14.
《华章》2007,(12)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学生必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那么如何理解、定义"实践能力"?又如何体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小学时代》2008,(9):8-9
谁是重要的"过渡人种"?你和我,这些今天一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群,到底是不是周口店那些古人类的后裔?是否正如人们猜测的那样:可以一直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下面是于永正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的几个精彩片段:片段一师:同学们好!你们听懂刚才的介绍了吗?我姓什么?生:您姓于。师:哪个"于"?谁来猜猜?生:"干"字加个钩,干部的"于"。  相似文献   

17.
一、精讲精讲主要是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邓小平理论"时,我首先找了一位同学唱了一首"春天的故事",唱完后叫大家说说,这首歌词中的"一位老人"是指谁"?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是指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又是指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讨论,纷纷举手发言——"一位老人"是指邓  相似文献   

18.
说“你”     
甲:喂,听说你都已上六年级了,考考你,你知道吗,"你"是谁?乙:简直是废话一句,你是谁?你不就是指"你"嘛!甲:你这样的回答,按百分算,最多只能给你个二十分吧。乙:什么?"你"不是指"你",还能是指别的?甲:那当然!不信,我可以给你说几个例子,你仔细琢磨琢磨,看看"你"究竟能不能都是指"你"?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开设,是参与课程整合的"课程"?还是支持课程整合的"媒体"?本文就信息技术及其课程的"课程"和"媒体"的"二重性"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在教授《地球上的王家庄》一文时,很多学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文中究竟谁是"神经病"?或曰:此文读不懂,莫名其妙,神经病也;或曰:"我"是神经病,因为我总是数不清有多少只鸭子,文中结尾也明确说我成了"神经病";也有的认为"父亲"是神经病,因为父亲总是表现出与王家庄人不同的面貌,王家庄人也如此称呼他。更多人在主旋律的解读模式下,"睿智"地认为"王家庄人"才是神经病,那么,究竟该怎么理解?一、以文本细节深入寻因由文本解读立足文字细节,这是阅读的基本素养。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