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一九七五年发现云梦秦简以来,史学界对自商鞅变法后至秦统一前秦代的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意见分歧还很大;有的认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当时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有的则认为,封建国有土地制“在开始还居于主导地位”,只是由于地主土地私有制在迅速发展之中,才相对地削弱了它的比重;还有的认为,“秦自商鞅变法至秦统一前后,是普遍的真正的土地国有制的确立与强化发展的时期”.这些分歧意见的存在,除了在理论上的理解不一致之外,还在于对秦代土地制度的具体情况认识得不清楚.如:国家授给农民的土地(以下简称“授田”)和国家赐给有爵者的土地(以下简称“赐田”)能不能传给后代?土地能不能自由买卖?有无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租佃关系?有无国家把国有土地直接租给农民的租佃关系?等等.论者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都是有分歧的.显然,不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对秦代土地所有制形式总的认识就不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及印度的史实出发,论证了印度奴隶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在初始阶段是国家土地所有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出现。到奴隶社会后期,土地国有制的成份逐渐削弱,私有制的成份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俄国农民问题由来已久,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不归土地使用者所有。俄国的土地随着军事扩张而逐渐扩大,并历史地形成了村社土地所有制、僧俗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国家土地所有制。俄国土地所有制反映了社会政治关系,并形成了统治与服从的特点。随着俄国的西方化,这种关系逐步加强,并引发社会对抗。解决俄国农民问题不在于自上而下确立个人土地所有制,而是让农民安居乐业。农民安居乐业必须从思想和法律上确立劳动的崇高地位开始,壮大社会力量,改变社会关系,进而转变政府职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土地社会化比土地私有化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4.
领主制是叶尔羌汗国基本的政治制度,汗与各城的长官阿奇木是领主与附庸的关系,阿奇木又民属下人户的领主。领主制同时构成叶尔羌汗国基本经济形态、土地制度的基础。叶尔羌汗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分为国有土地、大土地所有制,小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国有土地国家与农户平分收成。大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主要是"燕齐"和自耕农。  相似文献   

5.
一、专题要点指要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包括: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和鲁国的初税亩;北魏至唐实行的时间长影响大的均田制;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西汉、曹魏、北周和明初实行流民与土地相结合的屯田制。我国封建社会的三种土地占有形态:封建土地国有制(如均田制、屯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与土地有关的赋税制度,如田租、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及评价。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制度是社会一切制度的基础,土地制度改革贯穿一个社会的全过程。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其核心是土地所有制与所有权问题,但至今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本文在现行二元土地所有制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多元土地所有制的设想,期望能创新中国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自觉行为,它一开始就是一种较完善的两极制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形式;西欧封建土地制度则一种自发形成的比较原始的等级土地所有制。两者间的特征差异决定了16世纪前后它们能否随社会转型而顺利完成自身的转型。占有权看似不稳定的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社会转型时期没有完成自身的转变,倒是占有权长期处于凝固状态的西欧封建庄园土地制度顺应了社会的转型,完成了封建农业向近代资本主义农业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对于西周土地所有制形态 ,史学界有三种不同观点 ,从对三种观点的比较分析中 ,可看出西周是土地国有制。西周土地国有是一种特定的所有权形式 ,其本质受所有制条件决定 ,具有私有性。因而 ,西周土地国有实质是私有而非公有  相似文献   

9.
归义军土地制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义军土地制度初探刘进宝在中国封建社会,始终存在着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即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的小土地所有制。这三种土地所有制形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始终处于变化和消长之中,从而在各个阶段呈现出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态。唐玄宗开天之...  相似文献   

10.
论唐代的土地租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土地租佃关系,是随着均田制瓦解后,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而形成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封建租佃关系,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唐代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使土地租佃契约形式被普遍采用,且内容齐备,权责明确具体,这表明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驰,不平等天平开始向平衡方向倾斜,产权关系更明晰,土地私有制得到真正确立。唐中叶以后,以租佃关系为基础的庄园的大量涌现,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土地关系转折的重要标志,大土地私有制成为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发展的一般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毛泽东领导的20世纪的中国农村经济变革中,以上地为核心的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是整个农村经济变革的核心问题。就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革而言,半个多世纪经历了从土地苏维埃政府公有、土地农民私有和土地人民公社集*体所有的反复认识与实践,每次实践既有新鲜的经验,也有苦涩的教训。这些经验与*教训酝酿并推动了8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2.
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中心任务是没收地主的土地与富农的多余土地,打倒地主阶级,限制富农阶级,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毛泽东在领导创建中央苏区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地探索和解决了中国土地革命的对象、任务等基本问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土地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13.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和封建政府的统治息息相关.每个时代封建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又不尽相同,但是作为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又与其他两种形式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的讨论,在今日史学界中已经越来越深入和越来越热烈了,大致可归为下列几种看法:(一)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形式的所有制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是作为地主所有制的一种补充形式,或者说它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种隐蔽方式。(二)主张均田制破环以前占主导形式的土地所有制是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破坏以后占主导形式的则是地主土地所有制。(三)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中主导形式的所有制是国家土地所有制,这一论点,在讨论中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进一步发掘有关史料,论证了战国时期封建国家授田制虽然长期占据着支配地位,但土地私有制也在较普遍地发生与成长。战国晚期授田制已难以为继,从而在秦代正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识到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他们都重视对土地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土地思想在土地的所有制和实现的途径上各不相同。孙中山主张实现土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毛泽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初期,他引导中国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实现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邓小平土地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前提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三位伟人的土地思想各具时代特色,他们对土地问题的探索,犹如一根主线,贯穿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与庶人多层重迭的土地所有制向单纯的国家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的转变 ,是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变化的总趋势 ,井田制、爰田制和土地私有制是这场变革的三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8.
集体土地是我国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土地管理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如何有效规范集体土地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王纲解纽,列国的经济体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由西周延续下来的公族土地所有制自然过渡为土地国有制,不同国家为适应土地人口激增的新局面和战事频仍的新环境,对它作了不尽相同的处理:或依靠自身良好的自然条件(如齐、郑)发展经济,对土地所有制格局未作大的调整,即在土地国有制的框架内允许贵族私有土地发展,本文称之为因循型;或通过强权(如楚、秦)加强土地国有制,限制贵族力量的壮大,本文称之为改良型;晋和鲁实现了土地所有制的创新,先后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本文称之为革新型。这三种类型基本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土地所有制状况。  相似文献   

20.
土地兼并与集中是封建经济的必然产物,它与经济的发展、朝代的兴衰息息相关。作为土地集中的结果——大土地所有制,时封建经济的发展乃至某一朝代的兴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