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沧浪亭在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是苏州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古典园林,以清幽古朴见长,其布局和风格,在苏州诸园中别具一格,极富山林自然之美和简朴大方之态。 据说该园最早是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北宋庆历年间,诗人苏舜钦丢官流寓苏州,买下此园,并在水旁筑亭。他取  相似文献   

2.
姑苏揽古     
上海人喜欢将苏杭称为“上海后花园”,更有人将苏州比作怀藏锦绣的美人,苏州清丽的美是可以想见的。于是探访苏州,自然也存着一种探访江南灵韵之美的心思。到达苏州后,第一站是枫桥。这座因张继的诗而名扬天下的桥与寒山寺相去不过五十余米,过了一条小巷便是了,但首先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座爬满藤叶的关隘——铁铃关。  相似文献   

3.
汇园文学社     
正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文汇中学,得名于1933年开明爱国绅士崔仁卿所办的"教育救国"之"文汇民国中学"。汇园,即文汇之园。这是一座典雅之园,外表厚重,古朴;这是一座慧心之园,师生意气风发,学海泛舟,激扬文字。汇园学子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必将秉承崔先生之遗风,笔下生辉,书写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汇园学子博览群书,抒君子情怀,挥斥方遒,不负韶华。  相似文献   

4.
故事背景我们幼儿园原坐落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的木渎古镇,木渎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吴中第一镇”“秀绝冠江南”之誉。全镇四周环山,平原地与河道纵横交叉。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主持开挖了从苏州出发的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江,这条人工运河的水引自太湖,经流胥口、木渎,是苏州的水路要冲。不久前,我园搬迁到距离胥江河畔50米左右的新址,胥江与幼儿园仅隔一条马路。  相似文献   

5.
<正>苏州是一座精致的小城,苏州的园林、苏州的桥、苏州的水、苏州的昆曲……都透着一股精致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叶圣陶在《苏州园林》里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把苏州的园林的精致绮丽,说了个透彻。苏州在全国颇有名气,虽然经济较发达,却不骄奢,是一个很平民化的城市,也因此让很多人爱上苏州,并融入苏州。一座城市的风貌,会影响这座城市的文化形成,也必将会影响作为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理念、教  相似文献   

6.
苏州园林     
每次到苏州,我总要到几个园林里走走。在那玲珑奇巧的假山石畔的小亭里,在那碧水池边的水榭前,喝上一杯虎丘茉莉花窨制的花茶,然后,或斜倚朱栏,或漫步长廊,或小坐花厅,或攀登楼阁,或穿假山石洞,或踏深幽曲径,饱赏园中如画的景色。据《苏州府志》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约有150多座,可算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这些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各有个性,各有自己的美。沧浪亭的美,在于它的清幽、古朴。它在苏州园林中,年纪最大。它是北宋苏子美苏学士建筑的。当时这位苏学士刚刚丢了官,流寓苏州,在南园买了块地建造了这座沧浪…  相似文献   

7.
姑苏的竹     
<正>古人有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竹,是姑苏这座水乡古城人文历史的重要载体,滋养出吴文化雅不废俗的特点。园中栽竹,文人咏竹,就连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处处与竹“结缘”。论苏州园林之竹,当从沧浪亭开始。沧浪亭自宋代苏舜钦筑园以来便以修竹为盛,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栽竹最早、竹的品种最多的一座。苏舜钦所写的《沧浪亭记》中,既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之言,亦有“澄川翠干,  相似文献   

8.
苏州赋     
王蒙 《中文自修》2012,(5):20-21
左边是园,右边是园。是塔是桥,是寺是河,是诗是画,是石径是帆船是假山。左边的园修复了,右边的园开放了。有客自海上来,有客自异乡来。塔更挺拔,桥更洗练,寺更幽疑,河更闹热,石径好吟诗,帆船应入画。而重重叠叠的假山,传至今天还要继续传下去的是你的参差坎坷的魅力。这是苏州。人间天上无双不二的苏州。中国的苏州。苏州已经建成2500年。它已经老态龙钟。无怪乎七年前初次造访的  相似文献   

9.
即使你从未去过圆明园,你也能想象出它今天的寂寞和荒凉。寒风中的野草,夕阳余晖下的废墟,仿佛一片寂静。从这座万园之园被焚毁的那天起,  相似文献   

10.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相似文献   

11.
能不忆江南     
<正>早闻江南之美,引无数文人墨客醉心于山水之中,留下绵远的文字与悠长的情思,这不禁激起了我对江南的向往。因此,我和妈妈决定在假期来一次江南之行。苏州·拙政园一扇窗、一座亭、一池花,处处为景,勾画出了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人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而拙政园就是苏州众多园林中的一个代表,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相似文献   

12.
《憩园》是巴金文库中最有感染力的作品之一。它清新、隽秀,好象山谷中缓缓流淌的小溪,又象蓝天里徐徐浮动的云。它虽然没有《红楼梦》中“大观园”那样的宏大建筑,却展现了苏州庭园式的玲珑剔透、精妙绝伦。可是当我走进这座小巧的东方园林时,却发现了被时代埋葬的封建家族的一片遗迹。一拉开封建大家庭的帷幕,便不难看见旧时代的罪恶。《憩园》中的杨公馆就是旧中国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杨梦痴在这里领略到了人生的种种享乐生活,并  相似文献   

13.
每一所学校都是一座心之芳园。让每一座心之芳园呈现出奇异景色独特风采的是教育者的办学理念之光,它源自教育者的灵魂深处,又投射到受教育者的灵魂深处。一株株心之禾苗在它的沐浴中茁壮成长开花结果争奇斗妍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奉献兴校;以教为先,科研兴校”。杨剑成校长说,“以人为本”是他们办学理念的核心。时下,“以人为本”也算是个比较时髦的提法,但对它的理解却多种多样。倡导并身体力行这一理念多年的杨校长向我们这样解说他对“以人为本”内涵的理解:对办学者来说,“以人为本”既是一种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中国与丝绸相连。几千年来,丝绸之路悦耳的驼铃声悠悠不绝,轻柔、华丽的真丝霓裳风靡世界。历史悠远的丝绸文明与产业,奠定了苏州这座丝绸之都的地位。今天,虽然苏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国际化和全球化,但记忆中的苏州丝绸并没有如古井和老街一样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人们依然能清楚地看到似曾暗淡的丝绸重又闪亮起来。一批孜孜不倦的丝绸研究者正以坚实的臂膀撑起丝绸之都的一片天空,苏州大学材料学院的博士生导师陈宇岳教授和他的课题组成员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破解世界丝绸难题认识陈宇岳,是在苏州大学一次科技表彰大会上,听…  相似文献   

15.
即使你从未去过圆明园,你也能想象出它今天的寂寞和荒凉。寒风中的野草,夕阳余晖下的废墟,仿佛一片寂静。从这座万园之园被焚毁的那天起,直到今天,150年了,它仿佛就这么沉默着,并且还会一直沉默下去。  相似文献   

16.
正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被它的某种颜色所迷惑。粉色是墙,黑色是瓦,蓝色是天。一定有这样一座城市,带着自己街道小巷独有的色彩,使你遇见了便哪儿也不想去了,只想留下来发呆。粉我游荡在苏州的街巷中,游荡于粉墙黛瓦间。小桥流水的苍茫与纯真。吴侬软语的绵软。那过马路时侧身而过时偶然邂逅的苏州老女人—她穿着软缎的粉绣花鞋,烫了栗色的头发,皮肤松了,可是仍然感觉出了当年的细腻和水粉。她个子不高,眼睛眯起来,张嘴说着苏州话,和唱评弹一样。这就是苏州了,到老了都风情万端。—《苏州:粉》电影《苏州河》里的周公子清水芙蓉,扎着两根马尾,穿着红白  相似文献   

17.
城里的月光     
卢帅 《初中生》2008,(6):46-46
妈妈在苏州打工,我和姐姐去了一趟苏州。 苏州是一座很美丽的城市,特别是苏州园林,亭台楼榭各具特色,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往返。  相似文献   

18.
沈海龙 《文教资料》2014,(28):69-71
苏州古桥是指苏州城区内现存的从宋代至明清两代所遗存的一百多座古代桥梁。苏州古桥在形制上匠心独具,造型丰富,桥面和栏杆工艺装饰复杂精关,题材丰富。无论桥名、建筑特色、桥面纹饰还是与之相关的传说,无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在苏州的民俗风情、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9.
任国平  朱哲 《人民教育》2012,(18):18-28
姑苏古城,崇文尚教传统源远流长。公元1035年,宋代范仲淹在江苏苏州举办府学,首开东南兴学之风,也奠定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此后,古城文风昌隆,文人雅士辈出。仅近代以来,苏州便涌现出来了100多位院士以及叶圣陶、钱穆、钱钟书等众多文化名流,足可管窥这座古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再看近30多年来苏州教育的发展历程。1982年苏州率先在全国基本普及小学教育,1992年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8年率先普及高中教育,2004年率先普及高等教育,2006年率先实现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过去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足以让苏州教育人引以为豪。  相似文献   

20.
苏州印象     
苏州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但它没有喧嚣和繁杂,显得十分安然和娴静。这是苏州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