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锐  孙雨洁 《中国科技论坛》2020,(11):120-128+146
青年科技人才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建立符合创新驱动导向的人才引进政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2007—2018年中央层面颁布的青年科技人才引进政策文本数据库和语料库,构建青年科技人才引进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标准手册,并将此成果应用于典型地区的综合评价实证分析中。研究发现:(1)基于政策内容分析,有效实现了非结构化政策文本数据的结构化转换,在检验政策文本的一致性、比较政策文本的差异性等方面颇具优势;(2)基于政策内容的评估研究,可以为政策文献与政策实践的有效对话提供切入点,为构建新时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面向上海"十四五"科技人才工作要求,以当前上海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与人才发展需求的差距为落脚点,建构"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对象"框架.基于1978—2020年上海市380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结果和276份科技人才问卷结果,从政策供需两个层面评估上海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尽管上海科技人才政策频发,但政策供给与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湖北省现有高层次科技人才相关管理政策的调研和梳理,并归纳分析我省关于科技人才管理的相关政策实施的现状,从而分析影响和制约湖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相关政策实施的主要因素,找到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措施,为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高层次科技人才管理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1978-2020年上海市380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结果和276份科技人才问卷结果,以目标-工具-对象为框架,对比政策供给和人才需求两个层面评估上海科技人才政策效果。研究发现:尽管上海科技人才政策频发,政策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人才流动、交流和评价的目标关注不够;需求型工具、信息支持和住房保障政策不足;政策对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青年人才支持不足,过于重视外国人才而忽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基于以上供需差异问题,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顾承卫 《科研管理》2015,(1):272-278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来,我国很多地方把引进海外科技人才作为谋求区域发展、促进创新驱动的重要举措,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引进、集聚了一批海外人才,为地方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支撑。在从科研资助、薪酬个税、创业扶持、住房补贴等几个方面,对各地近年来制定实施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进行分析和评价之后,提出相关建议:注重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注重"适度"和"平衡";注重对海外人才团队的引进;注重海外人才引进与国际科技合作有机融合;注重对海外引进人才的服务和管理;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注重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政策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分析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政策现状,发现人才政策中存在的政策覆盖面较窄、较为保守、操作性不强、人才激励、培养、选拔和流动政策等问题,提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新理念,调整和创新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政策、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等措施,优化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8.
杭州滨江区与上海杨浦区同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两地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政策都具有系统性的特点,都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政策效果都比较明显。同时,两地之间在政策扶持领域、政策的针对性、政策的完整性和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等方面也有所区别。增强政策的系统性,加强政策法制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有助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政策的另类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政策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评估,提出海外科技人员回国服务的高潮尚未到来及继续强化“留学回国人员政策”待遇等观点,并对加强科技人才回国服务的政策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程志波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153-156
道德风险是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聘用中时常出现的问题,危害巨大。文章提出海外人才招聘中的两类道德风险问题及其表现,分析了海外人才聘用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并提出了若干规避道德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层次科技人才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分析我国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体系的构成,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激励理论出发,探讨相关政策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条件下海外科技人才资源配置的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性的新经济崛起导致资源配置机制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昌全球科技人才资源配置模式和途径的重要变化,以及全球科技人才抢夺竞争更加激烈。为此,本文具体研究了新经济条件下全球科技人才资源配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40份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为样本,基于Rothwell和Zegveld政策工具分类方法,结合科技人才发展阶段构建二维分析框架,从政策制定部门及颁布形式、基本政策工具、政策作用场域、两维度交叉4个方面进行文本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健全,但政策效力和层次性有待提高。政策工具的内部平衡性,政策工具与政策作用场域的适配性,政策间关联的紧密性等仍有提升空间。据此提出以下3条建议:一是统筹政策工具要均衡使用;二是提高政策工具与政策作用场域的适配性和精准度;三是提高政策之间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14.
科技人才绩效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人才绩效评估是科技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科技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运行机制。近年来,许多单位和部门都在探索科学、客观、公正的科技人才绩效评估方法,本文研究了科技人才绩效评估的含义和重要意义,对科技人才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和常见的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外科技人才政策演变历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海外科技人才政策体系经历了从零散到系统的发展过程。本文系统地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外科技人才政策的历史演变脉络,并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继而概括了各个阶段的政策的主要特点,最后对政策演变历史给我们的启示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近年来,为了吸引人才,俄罗斯出台了一系列科技人才政策,确保其实施效果。文章在阐述俄罗斯科技人才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俄罗斯科技人才政策,分析了人才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丽 《未来与发展》2009,30(7):58-61
中国正在步入高端人才的高需求期,本文从政策、法律、社会层面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聚集高端海外科技人才策略进行了归类对比分析,从中发掘出值得我国借鉴和思考的问题,文章论述了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科研环境改善的推动作用,指出了海外人才评价机制的特殊性以及海外人才与本土人才组合的有机性。  相似文献   

18.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号召,并在"科技三会"上明确了"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各项政策以构建科技人才队伍。在引进全球科技人才方面,公安部在上海、北京、广东等地,依托对人才、企业、产业具有高度聚集效应和政策先行优势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园区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在聚集科技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政策及其对世界科技强国的作用做了简单阐述,分析了我国国际科技人才出入境政策突破现状、国内外最新发展形势,提出了放宽外国留学生在华实习就业限制、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实施华裔卡制度吸引海外科技专业人士贡献力量、推动科技人才职业资格国际认证、进一步推动创新资源向国际开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等政策建议,以期助推我国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9.
海外科技人才回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子平 《科研管理》2012,33(8):98-105
通过对27个国家的1123名海外华人科技人才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了这一特殊群体的回流意愿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外科技人才回国发展的意愿较高,总体上达到了68.9%,明确表态不会考虑回国发展的仅为9.1%。其中,个体特征、留学过程、职业发展状况及与国内联系的紧密程度等因素是影响海外科技人才回流意愿的最主要变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乏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科学技术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突出障碍。如何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青年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科技投入,科技、教育与人才工作体制变革,人才开发制度配套建设,创新文化营造等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